大學生虐貓事件感想

閒來無事刷空間,被朋友的“我今天就要做網絡暴力的雪花之一”這句話震驚了,畢竟在我的印象裡,她是一個溫溫柔柔的女生,很少發這種過激的言論,動態下還附著一個視頻,我隨手打開卻頗為詫異。


這是一個虐貓視頻。在貓還存活的情況下,用剝皮、掏腸、火燒、電擊等殘忍的方式虐待 。在視頻打碼的情況我也難以看下去。

大學生虐貓事件感想

大學生虐貓事件感想

大學生虐貓事件感想

讓我觸目驚心。


我立即去網上搜索發生了什麼,我發現的時候比較晚,已經看到該學生通過微博向網友道歉:“我誠心接受網友的譴責和學校的批評教育,也願意承擔由此不良行為所帶來的一切後果。今後,我將做一個愛惜動物的人,來彌補自己犯下的錯誤。懇請大家相信我,給我一次改過的機會。”

大學生虐貓事件感想


大學生虐貓事件感想

我卻覺得這樣的道歉太過於輕飄飄。兩個月虐殺80只貓,僅通過一個道歉就讓自己從一個虐貓人士轉變到愛惜動物的人,讓人實在太不可信,顯得他只是迫於網友的壓力的敷衍之舉,懲罰與罪行不相等,更讓人氣憤。


與簡簡單單的一個道歉相比,我更希望他是用實際行動來告訴公眾他有悔過之意,他在網上販賣虐貓視頻,並且從微博截圖來看需量不少,這背後必定有一個灰色產業鏈,希望他能告知並協助警方,將保護動物落到行動上。


這些年來,似乎虐待小動物的例子越來越多,通過虐殺動物,從動物身上反饋出快感,滿足自己的私慾,我不否認人都是有陰暗的一面,可正是因為我們有著自己的道德標準和人格底線,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所以才能稱之為“人”


去年法制日報說:“雖然我們沒有禁止動物法,或動物福利法,但虐待動物,情節惡劣,後果嚴重,引發社會關注的,法律也不會坐視不理,這是法治社會的基本要求。


我們對虐殺動物的人感到反感,一方面是對弱者的同情和保護,另一方面是充滿了不確定性。試想有一天有這樣的一個人生活在自己家附近,那麼我們就不得不考慮他是否會傷害我們自己的安全,孩子的安全,甚至是社會的安全,從潛意識我們就覺得這類人充滿了不確定、不安全的因素。


在呼籲家庭學校的人性教育和法律法規的健全的同時,也希望學生在學校裡儘量不要養貓狗,校園裡的流浪貓狗來源之一就是學生遺棄,這對於被飼養的小動物來說,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最後,如果不愛,請別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