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勤为本,俭养德——棘轮效应背后的节约观念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人一旦过过好日子,就再也熬不了苦日子了。”这其实就是我们心理学上所说的“棘轮效应”。

棘轮效应

心理学:勤为本,俭养德——棘轮效应背后的节约观念

棘轮效应又被称为制轮效应,它是由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的。它是指在我们在生活中会形成我们独特地消费习惯,这种消费习惯在形成之后具有不可逆性,即随收入的提高会增加消费,但不易于收入降低而减少消费。

心理学:勤为本,俭养德——棘轮效应背后的节约观念

比如对于化妆品而言,当你形成了购买几百元的口红的消费习惯时,在之后就不会选择购买几十元钱的,而会倾向于价格越来越高的。

心理学:勤为本,俭养德——棘轮效应背后的节约观念

这种消费习惯形成之后在短期时间里是很难改变的,因为他有很大的消费惯性。它还会受许多因素影响,如生理和社会需要、个人的经历、周围环境等。特别是个人在收入最高期所达到的消费标准对消费习惯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

箕子叹纣,见微知著

心理学:勤为本,俭养德——棘轮效应背后的节约观念

商朝时,纣王刚刚即位便开始过起了奢侈的生活。有一天,他邀请朝中权贵一起共进午餐,在用餐期间,纣王给大家展示了他命人用象牙做成的筷子,众宾客无不赞赏其工艺的精妙绝伦。

心理学:勤为本,俭养德——棘轮效应背后的节约观念

只有纣王的叔父忧心忡忡地叹息道:“大王现在用象牙做的筷子,就不会再用土质的瓦罐盛汤吃饭,也不会再吃粗茶淡饭,以后肯定是顿顿美酒佳肴,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自然也是绫罗绸缎,没有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日后定会大兴土木,奢侈无度。那么商朝必然会走向灭亡。”

心理学:勤为本,俭养德——棘轮效应背后的节约观念

而纣王却满不在乎,觉得叔父的话是危言耸听,满朝文武大臣也不以为然,认为这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仅仅过了五年的光阴,箕子的话果然应验了,没过多久,纣王就开始建造鹿台,纵情享乐,酒池肉林,荒淫无度。最终,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姬发携各诸侯联军挥师伐纣,最后建周灭商。

心理学:勤为本,俭养德——棘轮效应背后的节约观念

我们对于自己的欲望,既不能完全禁止,也不能过度放纵。如果不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过度的铺张浪费,就会出现“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的不良后果。

勤为本,俭养德

心理学:勤为本,俭养德——棘轮效应背后的节约观念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曾经在家书中写道:“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以此来告诫自己的儿子不可沾染纨绔之气,保持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

心理学:勤为本,俭养德——棘轮效应背后的节约观念

“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节约是一种美德,一种修养,更是对国家、民族、家庭的一种责任,一种力量;节约体现的是一种忧患意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深谋远虑。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