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穴鉴读|茅盾文学奖之徐则臣的《北上》

不贩卖焦虑,不吹捧文艺,让文字回归阅读

文穴鉴读|茅盾文学奖之徐则臣的《北上》

Muzuer/撰文

L.Cave 工作室/排版、校对

这届茅盾文学奖看得确实有些无奈,自《应物兄》之后,接连两本在文学的突破上意义不大,而这次看徐则臣,更是觉得他笔触都油腻了许多。

徐则臣这个名字大家应该都有些熟悉,先前《如果大雪封门》味道不错,本以为《北上》应该有些突破,却没想到是新瓶装旧酒的路子,由京杭大运河申遗和发掘出的一份二十世纪初八国联军中意大利士兵的信件这两个线索,徐则臣串起了一条寻亲路。

20世纪初,中国北方还在轰轰烈烈地闹义和团运动,一个是谎称自己是运河专家的小波罗雇着船夫,却想着顺京杭运河从南方到北方走一趟。而一路上遇见不少波折,身边也聚了各色人,有官家漕运局的译员谢平遥,有先是追着他们不放后来受哥哥重托跟随他们的前义和团人士——孙过程,也先向他学意大利文后抛下他们去老家的船主徒弟周义彦,还有一直帮小波罗当厨师和挑夫的小邵,大家就那么一行人陪着小波罗北上,像极了取经的四人行,但最后小波罗还是意外遭了劫,伤口感染身亡,死后他才透露了自己的此行的真实目的——寻亲。

小波罗的弟弟曾经参加过八国联军,但最后在中国失踪了,而他真是那个想效仿马可·波罗的人,小说的下半部就主要开始讲小波罗弟弟的故事,他随联军火车北上最终与年画家老秦的女儿相恋,最后受到行业敌手老袁和义和团人士的联合迫害,最终不得不出奔到通州蛮子营,隐姓埋名成了骆驼客马福德。

文穴鉴读|茅盾文学奖之徐则臣的《北上》

而在讲述整个是历史的过程中,徐则臣把时光调整到了现代,曾经跟着小波罗一同走京杭大运河的人的子孙也有了自己的生活,或是企业家,或是学者,亦或是船主等等,而这些人手上都有祖传的宝物——其实就是小波罗死前分给他们的物件,而他们由此就拿着物件机缘巧合地聚在了一起。

在现代故事中作为主角,正在拍摄京杭运河纪录片——《大河谭》的谢望和,其实也就是当年谢平遥的后人。因为要拍纪录片,他在全国各地联络,机缘巧合之下不仅追到了身为孙过程后人的女学者孙宴临,更是凑齐了当年和小波罗一同北上的人的后代,并请到了小波罗弟弟马福德的后人,如今身为学者的胡念之,最后运河申遗成功,大家相聚一起,皆大欢喜。

文穴鉴读|茅盾文学奖之徐则臣的《北上》

如果说放在文宣材料这个标准上来说,《北上》算是个不错的本子,但是要是放在茅盾文学奖的尺度上来说,整个故事既不经典也不新颖,甚至没感觉出来有京杭大运河的味道,通篇读下来不过是几个小品故事的杂糅,官场演义(谢平遥)、乡村传奇(孙过程)、航海冒险(小波罗)、种族矛盾(义和团和八国联军),而放到现代,基本上也就多了代际纷争(邵家父子)、乡村爱情(周望和死皮赖脸配上油腻情话追上女教授),只不过整本书的线索是京杭大运河,可以说徐则臣本想写个形散而神不散的京杭运河故事,最终却把神给写散了,尤其是在现代的那么一伙人,像是临时凑好的班子,7颗龙珠正等着大团圆召集神龙,越看到后来便越觉无味。

说回徐则臣,其实他近年来荣誉不少,《耶路撒冷》之后更是声名鹊起,不仅以最年轻的作家身份进了茅奖短名单,最后《耶路撒冷》更是拿了红楼梦奖。可以说,作为78年生的作家,徐则臣早就红过了许多老作家,更重要的是他不像其他作家是叫座不叫好,徐则臣做过《人民文学》的编辑,在文坛上的声誉不差,可以说是文坛“又红又专”的代表了,如今有着茅奖傍身,他本人可以算是“当之无愧”地摆脱青年新锐的身份,跻身著名作家的行列。

其实如果就徐则臣自己而言,他的人生也算是一场“北上”,从江苏到北京,从南京师大到北大,从两岸新锐到茅盾文学,可以说这样的“北上”获得的声名,诚然算是个人的成功,但反过来说在声名之下,文字已然有着多了广度却少了深度的趋势,很难说是一件好事。

- END -

文穴鉴读|茅盾文学奖之徐则臣的《北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