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某“重新上崗”,我們無需“先入為主”

4月18日,被網友調侃為“竊·格瓦拉”的周某出獄,引來網絡一片“呼聲”。據媒體採訪,周某侄子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周某出獄之前以及18日當天,多達三十多家的傳媒公司聞風守在其家中,蹲守等待周某“迴歸”,商談簽約的事宜。

周某“重新上崗”,我們無需“先入為主”

周某

報道一出,媒體紛紛出動,蹭熱點也罷,據實報道也罷,一時間熱度空前。其中不乏站在“道德的最高峰”,將周某豎立成“三觀盡毀”的典型的。而由此也引帶出對網友的指責,紛紛疾呼網友“對竊·格瓦拉的支持”是這個社會漸漸顯露病態的表現。是“正能量慢慢缺失”的明證。

“道德綁架”的大棒向國足的腳法一般,真是打哪指哪啊。

我們先來看看這些“正義凜然”的自媒體對網友的指責。在他們看來,對“竊·格瓦拉”的關注,是道德淪喪的一種表現。在他們的筆下,對周某的關注,已經無限等同於對周某的支持了。但事實真是這樣嗎?其實不然吧。周某在網上爆火,很大原因是他那一句“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的話,網友對這一句話的追棒,無外乎是對自身沉重生活壓力的一條自嘲和調侃。而對周某偷竊電動車電瓶的事實,何曾有網友站隊“雲集響應”了。更多的,是發出“保護好你的電動車”這樣的調侃。

周某“重新上崗”,我們無需“先入為主”

周某被網友調侃為“竊·格瓦拉”

再看對周某本人的討伐。是的,在這裡先說明,周某在行竊被捕而接受採訪爆出“驚人”言論之時,確實是三觀不正的。但這是否就成了在他出獄之後,我們對其討伐的理由了呢?監獄的功能,難道不是幫助受監者改過自新嗎?現今周某甫一出獄,我們便輪著“道德大棒”對其口誅筆伐,是不是有點先入為主了呢?這些掄著“道德大棒”的人,心中對周某的評價是依據著四年前的那段採訪定下的。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豈知周某在改造了四年之後,以及在網絡輿論的壓力下,三觀是不是已經修正了呢?所以,對周某的討伐,何妨不先緩一緩,過段時間用自己的眼睛去驗證之後,再下定論呢?

周某“重新上崗”,我們無需“先入為主”

周某成為社會熱點

媒體對周某的討伐,還在“諸多傳媒欲斥下重金與其簽約”這一點上。在他們看來,周某作為一個曾經“三觀不正”的人,作為一個有“汙點”的人,本就不配擁有這樣的待遇。是的,不排除這眾多的傳媒公司中,有蹭熱度炒作的成分。古話說得好,“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倘若周某已經改過自新,對他我們便應該一視同仁。再說,如果有人能利用周某的“口才”,使他能擁有一件正當的工作(在這裡指的是正當的,合理收入的工作,而非傳媒炒作的高薪職業),是不是也算是對他的一種幫助呢?是不是可以幫助他不為生活“所迫”而再行偷竊之事呢?國家法律規定,在工作等方面,刑滿釋放的人不應該受到歧視。而自媒體對周某可能從事的工作充滿了偏見和歧視,在他們看來,只要“歷史不乾淨”的人,都應該被死死的壓在底層。這種觀點是何其熟悉,不過,這不是已經是過去了幾十年的老黃曆了嗎?還攥著它當寶典的人,也該抬頭看看天了。再說了,周某作為一個“歷史不乾淨”的人,如果有平臺給他,讓他以“反面教材”的身份對世人發出“警告”,不是比在網上大發仁義道德要來生動和有教育意義嗎?!

此文,不是對四年前的“竊·格瓦拉”的支持。而是對已經受到處罰之後的周某的寬容。如果他能改過自新,則善莫大焉。如果他沒有,那不防到時再做“討伐”。

先入為主,一棍打死,比周某的“三觀盡毀”的言論更可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