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or商業祕密?誰才是AI知識產權的盔甲


AI發展勢頭猛,相關問題多


專利or商業秘密?誰才是AI知識產權的盔甲


人工智能(AI)已迅速成為現代經濟的支柱之一,根據2017年一項被廣泛引用的研究,到2030年,人工智能可能為全球經濟貢獻高達15.7萬億美元。

專利or商業秘密?誰才是AI知識產權的盔甲

圖片普華永道的《全球人工智能研究:利用AI革命》


這個預言已經實現了。根據白宮在2020年2月發佈的一份關於人工智能的報告,“人工智能已經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影響,不僅對其核心業務是人工智能的公司,而且對幾乎所有其他公司都有影響,因為他們發現需要採用人工智能技術來保持全球競爭力。”

專利or商業秘密?誰才是AI知識產權的盔甲


對人工智能重要性的認識是廣泛而世界性的,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甚至宣稱,“誰成為人工智能的領導者,誰就將成為世界的統治者。”

專利or商業秘密?誰才是AI知識產權的盔甲

因此,企業大力投資以保護它們在人工智能技術上的投資所產生的知識產權,也就不足為奇了。


專利or商業秘密?誰才是AI知識產權的盔甲

專利or商業秘密?誰才是AI知識產權的盔甲

普華永道《 MoneyTree報告》(2018年第四季度)

問題就變成了如何最好地保護這一關鍵領域的投資。例如,一家自動駕駛公司可能正在查看其AI培訓數據(即以前的測試駕駛記錄),從該培訓數據生成的人工神經網絡(即幫助汽車自身駕駛的軟件)以及操作自動駕駛汽車所需的大量其他數據。對於這些要素中的每一個,公司都必須檢查哪些方面可申請專利,並受商業秘密保護(或兩者兼而有之)。錯誤的操作可能會導致公司對其最重要的研發沒有任何有意義的知識產權保護。


但是,如今要為AI技術申請專利可能很困難。由於禁止為抽象概念申請專利,因此在人工智能系統上獲取有意義的專利並不容易。因此,公司越來越多地尋求商業秘密保護來保護其與AI相關的知識產權。


什麼是“人工智能”?


專利or商業秘密?誰才是AI知識產權的盔甲


首先,關於術語。一些公司最早使用“人工智能”一詞來描述其產品,即使基礎技術不符合既定的人工智能定義也是如此。就本文而言,人工智能通常是指在某種意義上模仿人類智能的技術。在此定義下,AI允許計算機執行某些任務,而無需明確地編程以執行此任務。為此,本文將重點介紹機器學習,神經網絡以及相關的訓練模型,算法和數據。


專利與商業秘密–公開披露的權衡


專利or商業秘密?誰才是AI知識產權的盔甲


專利授予合法權利,使他人多年無法制造,使用,銷售和將要求保護的發明引入美國。但是,為了利用政府批准的這種壟斷,發明人必須向公眾披露發明的詳細信息,以便該領域的其他人可以重新創建發明。 這種以向公眾披露發明換取對發明的有限時間的壟斷為條件的權責交換是美國專利法的基本政策目標。


相比之下,商業秘密,顧名思義,就是保護“機密”信息。“商業秘密可以為任何信息提供保護,只要所有者“已採取合理措施對此類信息保密”,並且該信息“從不為他人所知的情況下獲得獨立的經濟價值(實際的或潛在的)”。歷史上,商業秘密保護被廣泛應用於各種各樣的主題,包括公共數據、源代碼、示意圖、圖表和客戶列表的彙編,以及許多其他信息。


在許多方面,商業秘密法可以比專利法更廣泛或更靈活。與專利不同,商業秘密保護無需任何申請或註冊即可獲得——只要商業秘密所有者採取適當措施確保信息的機密性,只要這些信息提供了具有競爭力的利益,商業秘密保護就會自動產生。從理論上講,只要信息保密,商業秘密保護也可以一直持續下去。


但在其他方面,商業秘密保護比專利保護要弱。重要的是,獨立開發是對商業秘密盜用的辯護,而不是對專利侵權的辯護。


商業秘密法在許多方面提供的保護遠遠弱於專利法。而商業秘密法並沒有禁止通過公平、誠實的手段發現商業秘密。商業秘密的持有者還冒著很大的風險,即商業秘密將通過盜竊或破壞保密關係的方式,以一種不易被發現或證明的方式傳遞給競爭對手。如果說專利法是一道屏障,那麼商業秘密法則是相對的篩子。


AI申請專利的困難– Alice與抽象概念


近年來,針對人工智能領域發明的專利申請數量迅速增長。自2013 年以來,所有與AI相關的專利申請中超過一半已發佈。

專利or商業秘密?誰才是AI知識產權的盔甲

圖片來源於WIPO技術趨勢2019,人工智能


然而,儘管申請數量激增,但就人工智能相關的發明尋求專利保護也存在潛在的陷阱。特別地,要獲得一項專利,該專利必須根據美國法典第35條第101款要求符合專利條件的標的物。抽象概念是不符合專利保護條件的一個類別。


一些人工智能相關的創新根本沒有資格獲得專利保護。例如,用於機器學習算法的原始數據本身是不可申請專利的。這些原始數據與傳統的、眾所周知的機器學習算法相結合,也可能無法獲得專利,儘管其結果可能對公司非常有價值。考慮到這些風險,許多公司正轉向其他途徑來保護它們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知識產權——即商業秘密。


商業秘密–保護AI知識產權的工具


專利or商業秘密?誰才是AI知識產權的盔甲


雖然無法知道世界各地組織密切掌握的AI商業機密的數量,但當今美國產生的大多數AI知識產權很可能已通過使用商業機密受到保護。根據嚴格的保護令,儘管具體細節仍處於保密狀態,但法院已經表明,與AI有關的某些信息區域可以作為商業秘密進行保護,例如算法,源代碼以及企業利用AI實施機器學習的方式。


商業秘密保護有一些實際的好處-不收取申請費,實時保護,理論上無限的保護期限以及廣泛符合條件的主題。特別是在AI方面,與專利相比,商業秘密之所以特別有價值,也特別適合保護知識產權,原因有以下幾點:


  • 人工智能技術正在迅速發展和改進,其速度之快,是專利制度設計無法跟上的。
  • 公司可以通過了解和建立一個關於哪些技術無效的知識庫來創造非常有價值的知識產權。雖然這些知識不符合專利保護的條件,但可以作為“負面商業秘密”加以保護。
  • 人工智能中最重要的一些技術是不適合專利保護的實施專有技術。例如,由於自動駕駛汽車尚未在市場上普及,因此一些公司一直將其技術的特定實施方案向競爭對手保密,以獲取優勢。但是,實施專有技術必須具有潛在或實際的經濟價值才能成為商業秘密。
  • 正如所討論的,許多人工智能的發展是基於軟件的,這使得在Alice下獲得專利變得更加困難。

雖然商業秘密對人工智能公司來說越來越重要,但利用商業秘密的一個主要缺點是,只有在知識產權能夠保密的情況下,才會受到保護。(1)考慮到科技公司的人員流動,強有力的僱傭協議是必要的,以確保離職員工依法必須保守商業秘密。(2)考慮到“竊取”軟件的易用性——就像將代碼下載到USB驅動器一樣容易——我們需要制定並實施強有力的網絡安全政策。(3)由於逆向工程可能是商業秘密盜用的防禦手段,因此軟件的設計和部署需要確保逆向工程不可能發生。(4)為了開展業務,經常需要與員工和合作夥伴廣泛分享技術,這增加了商業秘密被公開披露的風險。


鑑於這些擔憂,維護商業秘密保護可能會給公司帶來可觀的成本,並且需要持續的高度警惕。最終,商業秘密只有在仍然是秘密的情況下才能受到保護。即使有嚴格的法規,公司也始終冒著信息將被公開的風險。


專利與商業秘密:

為AI相關發明做出正確的決定


專利or商業秘密?誰才是AI知識產權的盔甲


儘管商業秘密對於保護與AI相關的知識產權很重要,但是專利和商業秘密仍然存在著不同的利弊。因此,對某項創新授予專利權還是將其作為商業機密的決定對任何公司而言都是一項重要的戰略決策。在做出這些關鍵決策時,需要考慮以下一些指導因素:


  • 該創新有資格獲得專利保護嗎?
  • 創新是否包括在您的業務中可以保密的信息類型?
  • 創新是否可能很快就廣為人知?
  • 專利能夠承受訴訟攻擊的可能性有多大?
  • 這項發明多快會過時?
  • 發明可以多快被商業化?
  • 創新值得申請專利嗎?

專利和商業秘密都為公司保護與AI相關的知識產權提供了強大的方法。每個都可以在某些情況下有效。在大多數情況下,最佳保護策略將涉及兩種方案的周全使用。

參考觀點來源於jdsupra.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