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艾灸前要開穴,艾灸後要封穴嗎~~~

艾灸,是將艾草藥效發揮的最大化的最有效的醫術,可行氣通絡、扶陽固脫、祛風溼、止痛。御外邪的奇效。艾灸是一種可以保健治病的自然療法。

艾灸強調由內而外的調理,同時艾葉又是一種自然無公害的藥草,所以備受各類人群的推崇。

接觸過艾灸的人,都會遇到這種情況,有的病艾灸幾次就有很大的好轉,有的灸幾個療程就痊癒了,但是有的病,卻要灸上幾個月、半年,甚至一年以上才能好。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


你知道艾灸前要開穴,艾灸後要封穴嗎~~~


艾灸的好處不言而喻,但很多人在保養保健自己的身體時,總是無法堅持,就像減肥一樣,經常半途而廢。究其原因,往往是認為艾灸就像手術一樣,一次性就把病或症狀治療好,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汽車尚且要“重保養,少修理”,何況人體。

而灸是講究入穴的,主要依靠的是滲透,不是單純的用火烤。所以需要封穴,封住體內我們傳導的能量和氣。那麼它是基於什麼情況下去封穴,以及如何封穴能將它的元氣最多的封存在我們體內,被我們所吸收呢?

你知道艾灸前要開穴,艾灸後要封穴嗎~~~

一、艾灸狀態

首先我們要知道,無論使用任何一種手法去進行艾灸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擺正我們的心態,用飽滿的精神和狀態,凝集我們的專注力去將事情的中心放在我們手中的艾條上,因為只有你凝聚了你的念力,全部集中在你想要去灸治的這個穴位上,才能夠得到你想要得到的氣,讓氣在人體內發生感傳,艾灸的效果才會體現出來。

二、艾灸感受

將灸感劃分來說呢,可以分為透熱,散熱,傳熱,遊離熱,內熱,或是類似於痠麻脹痛等。根據施灸的位置和距離不同從而產生的不同的感受。

那麼透熱就是我們做灸時的熱能直接就能穿過皮膚到達我們想要去傳導的這個人體穴位內,起到一個非常好的效果,甚至可以達到臟器內。傳熱是指傳導型的,也就是說從我們施灸的這個位置將熱能從經絡方向傳輸至我們的病灶處,這樣做也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找到我們經絡上是否有瘀堵,但是還是需要有一定專業和經驗的艾灸師去體會。

遊離熱的意思是說你所艾灸的位置還沒有特別感覺被灸到的感覺,但是周邊的其他位置卻感覺到了很熱。內熱是表面不熱,但是裡面可以說是很熱了的感覺,內部發熱。

你知道艾灸前要開穴,艾灸後要封穴嗎~~~

三、艾灸開穴

對於初學的灸友,我們儘量把複雜的知識簡單但又準確地講解給大家。那麼針對艾灸前的開穴和艾灸後封穴,您該怎麼理解怎麼去做?

舉個例子,假如您給家人灸後背,先點按背後的疼痛點或者穴位處再施灸,叫開穴;

灸完後也會順手在穴位上摸上3下,這就叫封穴,

你知道艾灸前要開穴,艾灸後要封穴嗎~~~

四、艾灸封穴

封穴是要循序漸進的,這點相信大多數人都沒有掌握好。也就是說我們在艾灸第一個位置的時候,並不是說就可以去艾灸第二個穴位了,而是每次艾灸完一個位置,要在艾灸後去對這個位置進行一個封穴。在艾灸過的地方摸幾下,或者拍幾下,因為艾灸後毛孔是張開的,摸幾下後毛孔就會閉合上。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穿好衣服!也不能馬上見風碰水!


這是你要用心去完成並且必不可少的一個過程,因為如果不及時封穴,大概率會導致寒氣入侵體內,並且比起以往更容易入侵。重點在於,它還會從所艾灸的穴位,順著這條打通的經絡,一路暢通無阻地入侵到人體內部,這個時候就是得不償失了!

五、封穴方法

怎麼封呢?像拍、錘、點、按、捏,都是封穴的手法,有的人可能只是用其中的某一種方式,有的人可能會更適用多種方式,在灸完的穴位和患處封穴,將元氣封存在內體吸收,所以大家要去做這步,畢竟這是很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