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超化塔

超化塔,又名“舍利塔”。位于超化镇超化寺下寺南坡(塔坡),建于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为13层方形砖塔,高约30余米,塔基南北长7米,东北宽7.1米。壁厚2.1米,砖长40厘米、厚7厘米、宽17厘米,塔砖质地坚硬细腻,经千余年的风雨侵蚀,仍保存完好,惜在十年浩劫中被拆除。该塔拆除时塔基出土汉白玉石函一个,内装饰建筑塔纪念物舍利盒2个,一银一瓷,上有纪年文字,现存省文物研究所。1963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新密市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超化塔

新密市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超化塔

所谓“超化”,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法门寺之“法门”相若,“即佛氏超脱众品,化育群生之说也。惟其超也,故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惟其化也,故受起于识者,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发者……”(清雍正年间《重修超化寺毗卢殿记》),而且它们都以奉安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而驰名天下。

法门寺与超化寺旧称皆为阿育王寺,其塔皆曰阿育王塔——唐代佛家经典著作《法苑珠林》等认为,因其塔是阿育王为奉安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所造,故称之阿育王塔。也就是说,释迦牟尼灭度百年后,阿育王将佛祖的真身舍利分作八万四千份,造塔八万四千座,中国得十九,其中法门寺阿育王塔位列第五,超化寺阿育王塔位列十五。对此,金代著名学者、曾在郑州担任过防御判官的王庭筠(1151年~1202年)赋诗《舍利塔》以纪以赞——

苍山亭亭如覆盎,佛塔东西屹相向。

林头初日射重檐,黄金丹砂晔生光。

中华此塔第十五,图记所传知不妄。

智慧薰成舍利灵,夜半奇芒时一放。

想见当时阿育王,麾叱神工鞭鬼匠。

云车瘴海挽炎沙,沙底黄肠三万丈。

石拟方面篾席 ,铁锢瘦中腰鼓样。

功夫巧密业长久,位置雄尊气高涨。

地皮浮水肤寸许,早溢与之俱下上。

嵩山龟山夏秋雨,雨潦纵横岁相荡。

帖然并寺向东去,终劫不敢生波浪。

天龙围护夜叉守,山寺平安塔无恙。

塔前树秀老不死,树下水流多益旺。

再拜初尝一勺甘,洗我三生烦恼障。

供奉释迦牟尼遗骨的塔,称为“舍利塔”;“中华此塔第十五”中的“此塔”,正是新密市的超化塔。

“王庭筠《舍利塔》一诗中的‘佛塔东西屹相向’,与新密童谣中的‘超化塔,十八层’是能够相互印证的。”新密市文化馆前馆长李宗寅先生说,“一般来说,在舍利塔中,十三层的塔已经是最高级别,之所以有‘超化塔,十八层’的童谣,那是因为新密百姓把超化寺‘东西屹相向’的两座佛塔的层数加了起来,才达到‘十八层’——两座佛塔,一座十三层,一座五层。”

“虽然超化塔被扒掉了,但省里也没就此下文件,说它不是省保单位了。‘重修’的超化塔现在是不是省保单位,我也搞不清。”李宗寅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