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上市公司“滿百”註冊制試點經驗向多層次市場傳導

本報記者孟珂

4月29日,光雲科技正式掛牌,科創板開市9個多月迎來第100家上市公司。從零到百,科創板不僅發揮著資本市場深化改革“試驗田”的示範效應,同時也成為中國科技創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助力器”。

“自科創板開市以來,整體運行情況較為理想。”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何南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科創板上市審核實現了常態化的推進,上市流程預期性很強。二是上市公司數量穩步提升,科技企業突出特色,公司質地、經營業績都很好。三是二級市場交易較為穩定,投機性逐步褪去,價值投資成為主流。四是在註冊審核當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創業板試點註冊制提供了基礎。

作為科技創新企業的新“賽道”,科創板相繼吸引了260家申報企業。根據上交所數據顯示,截至4月29日,科創板申報企業行業分類中專用設備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醫藥製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這5個行業排名靠前。

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科創板產業鏈主要是由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新能源及其他七大領域所組成。可以看出,科創板主要是覆蓋服務於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隨著科創板上市企業進一步擴容,疊加中央強調加快新型基礎建設進度,未來科創板或將加入有關新基建主題的新興產業。

對於科創板上市企業擴容,何南野認為,預計科創板企業將在堅守科創屬性的前提下,允許更多具有硬科技實力的公司登陸科創板,比如允許區塊鏈、金融科技、互聯網電商類公司在科創板上市。

值得關注的是,科創板中上市公司科研能力較強,使得公司業績穩步增長。《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顯示,截至4月29日記者發稿,根據已公佈上市公司2019年年報來看,92家科創板公司報告期內實現淨利潤同比增幅均值為24.9%,其中特寶生物、傳音控股、石頭科技、中微公司淨利潤增長超過100%。

李湛表示,根據已披露的業績情況來看,科創板中部分上市企業的業績增速明顯高於主板和“中小創”,這也體現了相應的科創板企業具有高成長性。

“科創板中的企業,在註冊制度下,通過嚴格的信息披露,將自主判斷權完全讓渡於市場,上市公司的質量也更高。”何南野如是說。

科創板經過了一年多的運行,已經形成了一系列成功的改革經驗,正逐步向創業板、新三板等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存量領域傳導。

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總體實施方案》。據瞭解,本輪創業板試點註冊制,在首發註冊辦法總體沿襲了科創板試點註冊制的核心制度安排,充分借鑑吸收了科創板試點註冊製成功的一些做法。

中郵證券首席研究官、董事總經理尚震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是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進一步體現,滬深交易所通過科創板、創業板,設立不同標準的企業准入條件,是從規模上對IPO企業准入的定位劃分,也是對不同規模優質潛力企業的金融扶持。最終的資本市場改革,要從利於要素市場合理配置的角度進行優化改革,使得資本市場成為支持實體經濟轉型發展的動力引擎。

談及當前我國面臨新形勢下的壓力,科創板制度還需要從哪些方面完善?李湛表示,後續科創板制度的退市制度或將進一步完善,強化股價、股東人數、市值等因素在退市制度中的權重,豐富市場類指標在退市中的作用,均衡重組等市場化退市與強制退市的比例。同時,還需繼續優化與推行投資者保護機制。

“此外,未來科創板還可擁有更多元化、更本土化的上市門檻要求,擴大潛在企業來源,並更多發揮市場定價的作用,讓市場對各類型上市企業進行充分的風險定價。”李湛建議。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