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孩子,我更不希望老人太“懂事”

比起孩子,我更不希望老人太“懂事”

最近的電影《狗十三》,掀起了社會對孩子"懂事"教育的關注和討論。如果孩子的"懂事"代價是痛,那麼老人的"懂事"給身為子女的我們留下的,大概只剩下"空"—— "空落落"的"空"。

比起孩子,我更不希望老人太“懂事”

老人的"懂事":怕給兒女添麻煩

這應該是當下很多年輕人的生活樣態:

為了工作和事業,背井離鄉,在巨大的生活成本下,只好把老人留在老家,老人便成了空巢老人。專家預計,到2030年,中國老齡人口接近3億,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將達到90%,這也就意味著,屆時,全國將有超過2億空巢老人。

比起孩子,我更不希望老人太“懂事”

01 擔心沒人照顧,不敢生病、不敢住院

之前看過這樣一則報道,哈爾濱的一對老夫婦,唯一的兒子常年在天津打工。老兩口都患高血壓、糖尿病十餘年。最近病情嚴重,老兩口也不敢住院——"我們也想去醫院看病,可我倆身體都不好,誰能照顧誰呀!"——每個月光用藥就要花1300元,住院開銷更大,老兩口如果住了院,兒子聽說了一定會擔心地回家,折騰兒女、耽誤工作還花錢,老兩口一盤算,寧願"扛著"。

比起孩子,我更不希望老人太“懂事”

電影《桃姐》劇照

因為衰老、因為孤獨,許多老人的生活變得畏手畏腳。他們害怕像一些新聞裡其他的空巢老人那樣淒涼:

2014年,嘉興陳先生在外回到家中,推開門聞到一股惡臭,父母已在屋中去世;

比起孩子,我更不希望老人太“懂事”

65歲的朱阿姨癱瘓的老伴突然從床上掉了下來,朱阿姨忙活半天,也沒能將老伴扶到床上。她翻開自己手機通訊錄,

看著100多個聯繫人,卻不知道該打給誰。即便是親近如子女,身在外地,也無法沿著冰冷的電話線及時趕到。凌晨兩點鐘,生性剛強的她抱著老伴哭了起來。

這些也曾是少年的老人,就這樣因為衰老,在生活面前低下了曾經驕傲的頭顱。

02 除了孤獨,就是思念

小說家弋舟曾在採訪完一對空巢夫婦之後說,在孤獨中,人的尊嚴也會喪失乾淨。

空巢生活將近十年的李老夫婦,兩個兒子分別從清華、北大畢業,現在在北京定居。一次老兩口生病住院,兩個孩子都回來了。李老本覺得孩子用不著回來,因為他們回來並不能改變自己和老伴兒需要救治的事實,而且,也給不出更好的解決方案。但是,當孩子們出現在病房門口的時候,李老感受到了情感上的滿足,有些傷心,就好像自己受了什麼天大的委屈一樣。老伴兒更是哭得一塌糊塗,孩子們越安慰,她哭得越兇。

比起孩子,我更不希望老人太“懂事”

在醫院陪了李老夫婦幾天,看父母的病情都穩定下來了,孩子們就回北京了。李老說:"他們太忙。是我讓他們回去的,有生以來第一次,我在理性思考的時候,感到這麼違心。"

03"懂事"地退出兒女生活,不給兒女"添麻煩"

無論在情感上,還是起居上,李老夫婦和其他空巢老人一樣,都需要孩子的陪伴,但他們還是讓孩子走了。因為孩子太忙,因為老人太"懂事"。他們不是沒有試圖參與進孩子的生活,從老家來到孩子工作的城市,只是現實比想象的更加複雜。

比起孩子,我更不希望老人太“懂事”

老人們來到兒女所在的城市,卻發現兒女比自己預料的還要繁忙,根本無暇照料老人,自己與兒女的生活習慣大相徑庭,互相勉強遷就……這些情況發生後,老人選擇"懂事"地自動退出兒女的生活,寧可回到自己原來的城市孤獨生活,不打擾孩子們的生活節奏。於是,老人與兒女又回到了"不敢打擾、不敢生病"的怪圈裡。

比起孩子,我更不希望老人太“懂事”

電影《東京物語》劇照

電影《東京物語》就細膩地展現了一對老夫婦從老家搬到兒女家中,又搬回來的故事。老兩口對老家生活略感孤獨寂寞,於是決定往東京一行,探望已經成家立室的兒女。他們興致勃勃地抵達,但卻受到頗為冷淡的招待——大兒子、大兒媳、女兒、女婿都因生活的重壓而相當忙碌,無暇招呼兩老,因此建議他們去熱海渡假,表面上是讓他們有個鬆弛和遊覽的機會,實際上卻是希望擺脫他們。只有年輕守寡的二兒媳紀子,對他們比較關懷體貼。

比起孩子,我更不希望老人太“懂事”

電影《東京物語》劇照

二老覺知自己貿然闖入了兒女生活,便返回老家。不久,東京的兒女就收到了母親病逝的消息,從東京匆匆趕回老家,子欲養而親不待……

這一次,電影中的父親成了一個孤單的空巢老人,他是和子女回到東京,還是開始在老家一個人的生活?點擊圖片,收聽更多精彩內容!

最後,每個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老人們正在經歷的,或許就是我們的未來。趁一些都好,多一些愛與陪伴,願我們的父母能為自己"任性"一次,別太"懂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