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挾天子以令諸侯”既揭露了曹操也掩飾了他運作實質?

劉備佔領蜀地和漢中,三分天下,最終在西南一帶偏安一角,成立蜀國,自立為帝。這一切,皆因諸葛亮的《隆中對》對東漢末年當時的社會大勢的預判。曹操平定北方消滅所有強大地方大勢力,原因不僅僅在於他有突出的軍事能力,不僅僅在於他善戰,深層原因在於他能將社會兩大勢力或消滅,或想辦法化為己用。

劉備的成也皆因用有遠見大方面對的“隆中對”,敗也皆因用不夠紮實的“隆中對”

劉備是東漢末年所有豪強中掌握現實各種物質資源的起點最低的。早年靠織草蓆賣草鞋為生。

父親早亡,與母親相依為命。顯然,劉備得蜀,大事能成,皆因諸葛亮“隆中對”的預判,蜀國敗亡也皆因諸葛亮“隆中對”的有所失策的預判。諸葛亮“隆中對”過於空疏,曹操很早看到了諸葛亮及當下天下人均未看到的兩大社會系統力量的存在,併力圖主動謀劃化為己用,才使得魏國最後能成功代漢而立。

為什麼說“挾天子以令諸侯”既揭露了曹操也掩飾了他運作實質?

電視劇中的劉備(左)與諸葛亮(右)

中國古代先哲很早就給後來人留下“天時、地利、人和”的掌控社會治理的思考的成功思維範式利器,但是,諸葛亮的“隆中對”對天時、地利都有準確預判,唯獨對社會中的人的群體和系統勢力思考太過於空疏,對人和的“人”的主要類別勢力分類視而不見,沒有深入細究,更沒有有目的的深入運用。

“挾天子以令諸侯”既揭露了曹操,也掩飾了曹操的真實運作指向

“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句話,對東漢末年漢朝皇權權威被曹操架空運用進行歸納,令漢末的豪強聽到耳目一新,直擊人心。一時廣為廣播並化為很多人言談所用。很讓人感嘆或指責曹操的所謀,實際上,這句話只說了其表,不說其裡,掩蓋了曹操的真正意圖,也欺騙了當時的天下所有人。“挾天子”根本有令也令不了諸侯。

實際上,當時的天子根本已天法號令天下,有令不行。天子受困於人,惶惶不可終日,受困於董卓、李傕等人搶來搶去,自身難保,隨時有被人說換就換的可能,成了只是一個讓權臣隨便拿捏的道具。“挾天子”根本就令不了諸侯。

曹操早看到了當時天下的兩股主要勢力,他很早就有目的地邊打壓邊儘可能化為己用

漢朝,社會上明顯存在兩種社會有影響的意識,由此產生兩種明顯的社會階層。

一是社會存在著受儒教思想教育較多的社會名流,這種人中存在濃厚的已頗得人心的忠君思想,這部分人有一些在漢朝世代為官,成為門閥,絕大多數成為當時的社會既得利益階層,一般的有野心逐鹿天下的地方豪強缺乏號令他們供其驅使的所謂合乎道義的名號。名不正,在他們面前就言不順。曹操想方設法將3個女兒嫁給漢獻帝,又廢除三公權位,集朝廷大權於丞相,使自己既成為國丈,又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一些仍願意表面效力朝廷的門閥豪族才俊還有名份名正言順地在他下面當官和做事。

二是受到當時非常盛行的五行思想道家思想影響的社會思變階層。這部分人生活難以為繼,很多是朝不保夕,難以生存。唯有求變,以贏得一線生機。典型有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為口號的張角、張寶、張梁的領頭的太平道,以及巴蜀地區的張道陵、張衡、張魯等世代傳播的五斗米道等,這種思想,導致了最後大家舉起反漢大旗舉行黃巾軍大起義。

曹操是靠年輕時也想在東漢朝廷的體系下從底層小官吏做起,以自己的政績博得上頭賞識而往上走。

但是,朝廷的腐敗和崩潰使得他主要靠平定各地的黃巾軍戰功而步步高昇。他不怕與黃巾軍面對面作生死較量,但是,他不像其他平定黃巾軍的地方大員那樣,只想對他們全部剿滅,斬盡殺絕。他還儘可能將他們收編。曹操的三十萬青州兵就是收編黃巾軍而成。

劉備對社會兩大階層上難有很大作為,諸葛亮也無能為力

劉備早年也參與剿殺黃巾軍,但他不像曹操那樣主動有意地發現和盡力收編。而且,他以漢室帝胄為旗號,也就是黃巾軍眼裡的屬於“蒼天已死”的“蒼天”,漢中張魯寧願歸降曹操也不願歸降劉備,也有這個原因。這支社會重要主流之一的人脈,劉備無法利用,是劉備的天生的弱點,無論他怎樣將自己塑造成待人仁厚的形象都無濟於事。

為什麼說“挾天子以令諸侯”既揭露了曹操也掩飾了他運作實質?

電視劇中的諸葛亮形象

​劉備基本上也難以將當時社會的世代豪門子弟吸引到自己這邊來,就是缺乏曹操這種有目的朝廷高層面的名位操作。劉備的名位只能借用正宗皇族這一手,但他怎麼正宗,都無法與未被廢除的皇帝與朝廷更正宗。所以,在這一方向,他也有點受限。

諸葛亮在社會這兩大主流層方面中,沒有有所覺察,即使覺察也沒有很大能力有所作為。所以,隆中對此沒有任何提及。劉備在這兩個方面一直沒有有所用為,也導致了後來“蜀中無大將”的人才明顯斷層的產生。從而使得蜀國很早就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