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挟天子以令诸侯”既揭露了曹操也掩饰了他运作实质?

刘备占领蜀地和汉中,三分天下,最终在西南一带偏安一角,成立蜀国,自立为帝。这一切,皆因诸葛亮的《隆中对》对东汉末年当时的社会大势的预判。曹操平定北方消灭所有强大地方大势力,原因不仅仅在于他有突出的军事能力,不仅仅在于他善战,深层原因在于他能将社会两大势力或消灭,或想办法化为己用。

刘备的成也皆因用有远见大方面对的“隆中对”,败也皆因用不够扎实的“隆中对”

刘备是东汉末年所有豪强中掌握现实各种物质资源的起点最低的。早年靠织草席卖草鞋为生。

父亲早亡,与母亲相依为命。显然,刘备得蜀,大事能成,皆因诸葛亮“隆中对”的预判,蜀国败亡也皆因诸葛亮“隆中对”的有所失策的预判。诸葛亮“隆中对”过于空疏,曹操很早看到了诸葛亮及当下天下人均未看到的两大社会系统力量的存在,并力图主动谋划化为己用,才使得魏国最后能成功代汉而立。

为什么说“挟天子以令诸侯”既揭露了曹操也掩饰了他运作实质?

电视剧中的刘备(左)与诸葛亮(右)

中国古代先哲很早就给后来人留下“天时、地利、人和”的掌控社会治理的思考的成功思维范式利器,但是,诸葛亮的“隆中对”对天时、地利都有准确预判,唯独对社会中的人的群体和系统势力思考太过于空疏,对人和的“人”的主要类别势力分类视而不见,没有深入细究,更没有有目的的深入运用。

“挟天子以令诸侯”既揭露了曹操,也掩饰了曹操的真实运作指向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句话,对东汉末年汉朝皇权权威被曹操架空运用进行归纳,令汉末的豪强听到耳目一新,直击人心。一时广为广播并化为很多人言谈所用。很让人感叹或指责曹操的所谋,实际上,这句话只说了其表,不说其里,掩盖了曹操的真正意图,也欺骗了当时的天下所有人。“挟天子”根本有令也令不了诸侯。

实际上,当时的天子根本已天法号令天下,有令不行。天子受困于人,惶惶不可终日,受困于董卓、李傕等人抢来抢去,自身难保,随时有被人说换就换的可能,成了只是一个让权臣随便拿捏的道具。“挟天子”根本就令不了诸侯。

曹操早看到了当时天下的两股主要势力,他很早就有目的地边打压边尽可能化为己用

汉朝,社会上明显存在两种社会有影响的意识,由此产生两种明显的社会阶层。

一是社会存在着受儒教思想教育较多的社会名流,这种人中存在浓厚的已颇得人心的忠君思想,这部分人有一些在汉朝世代为官,成为门阀,绝大多数成为当时的社会既得利益阶层,一般的有野心逐鹿天下的地方豪强缺乏号令他们供其驱使的所谓合乎道义的名号。名不正,在他们面前就言不顺。曹操想方设法将3个女儿嫁给汉献帝,又废除三公权位,集朝廷大权于丞相,使自己既成为国丈,又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一些仍愿意表面效力朝廷的门阀豪族才俊还有名份名正言顺地在他下面当官和做事。

二是受到当时非常盛行的五行思想道家思想影响的社会思变阶层。这部分人生活难以为继,很多是朝不保夕,难以生存。唯有求变,以赢得一线生机。典型有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为口号的张角、张宝、张梁的领头的太平道,以及巴蜀地区的张道陵、张衡、张鲁等世代传播的五斗米道等,这种思想,导致了最后大家举起反汉大旗举行黄巾军大起义。

曹操是靠年轻时也想在东汉朝廷的体系下从底层小官吏做起,以自己的政绩博得上头赏识而往上走。

但是,朝廷的腐败和崩溃使得他主要靠平定各地的黄巾军战功而步步高升。他不怕与黄巾军面对面作生死较量,但是,他不像其他平定黄巾军的地方大员那样,只想对他们全部剿灭,斩尽杀绝。他还尽可能将他们收编。曹操的三十万青州兵就是收编黄巾军而成。

刘备对社会两大阶层上难有很大作为,诸葛亮也无能为力

刘备早年也参与剿杀黄巾军,但他不像曹操那样主动有意地发现和尽力收编。而且,他以汉室帝胄为旗号,也就是黄巾军眼里的属于“苍天已死”的“苍天”,汉中张鲁宁愿归降曹操也不愿归降刘备,也有这个原因。这支社会重要主流之一的人脉,刘备无法利用,是刘备的天生的弱点,无论他怎样将自己塑造成待人仁厚的形象都无济于事。

为什么说“挟天子以令诸侯”既揭露了曹操也掩饰了他运作实质?

电视剧中的诸葛亮形象

​刘备基本上也难以将当时社会的世代豪门子弟吸引到自己这边来,就是缺乏曹操这种有目的朝廷高层面的名位操作。刘备的名位只能借用正宗皇族这一手,但他怎么正宗,都无法与未被废除的皇帝与朝廷更正宗。所以,在这一方向,他也有点受限。

诸葛亮在社会这两大主流层方面中,没有有所觉察,即使觉察也没有很大能力有所作为。所以,隆中对此没有任何提及。刘备在这两个方面一直没有有所用为,也导致了后来“蜀中无大将”的人才明显断层的产生。从而使得蜀国很早就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