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兄弟越多,越容易生出兒子來?

2009年,進化生物學期刊上發表了一篇涉及50萬人的調查,發現了這一現象。當然,這到底只是一個假象,還是有潛在的遺傳機制,尚屬未知。

男人兄弟越多,越容易生出兒子來?

但這對於那些拼命也要生出一個兒子的家庭來說,恐怕不是一個好消息,這意味著即便千辛萬苦生了個兒子,要再得到一個孫子,即便娶到了媳婦,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兒。

哺乳動物能在一定程度上調節男女比例,系統性的偏離理論上的1:1,以彌補男性活到成年的比例低於女性這一事實,這一現象早被生物學家所知。但他們還不知道,具體的調節機制到底是如何發生的。或者在這個過程中兩性(雌雄、男女)在其中各有多少貢獻?

比如,自然流產更多雌性胚胎,就能讓出生的雄性更多。但事實似乎恰好相反,流產的胚胎中更多的是雄性。如此一來,要想微調性別比,看起來更多的依賴精子中的X和Y的比例。

男人兄弟越多,越容易生出兒子來?

如果事實真的是這樣,那麼也許有人的確天生就能夠生產出更多含Y染色體的精子,即更容易生男還是生女很可能具有一定的遺傳效力。

基於此種假設,科學家進行了一次大規模數據調查,目前看來是支持該假設的。但還是要再次強調一下,五十萬人對於整個人群來說不算多。而且,戰後婦女普遍性的生出更多男嬰,這說明我們每個人也許都遺傳了一些調節基因,能根據大環境的變化,對後代的性別比例進行細微調節。

而在當前男多女少的大環境中,反應敏銳的基因,必然帶來更多女嬰出生來進行自動平衡。可惜,這些百萬年演化來的最佳性別比策略,被愚蠢短視的性別歧視文化給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