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十三子胤祥是什麼樣的人,為什麼他說有他在,雍正登基就不怕出亂子?

與心靈同行


有胤祥在,雍正就不怕出亂子,這句話出自《雍正王朝》,二月河將胤祥設計成了一個相當厲害的人物,文治武功,他都不在話下,並且因為在準格爾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在康熙殺死葛爾丹凱旋後,還將西郊大營的兵權給了他。西郊兵營是負責京畿安全的,有3萬的數量。不僅如此,在滿清各旗官軍心中,胤祥的地位是非常尊貴的,可以這麼說,很多人都是他帶出來的兵。因此雍正在登基時,握住了胤祥,就等於握住了大清的軍權。

但是,正史中的胤祥是否也和《康熙王朝》中的一樣呢?小說為了豐富劇情,自然是添了水分的。不過正史中的胤祥也是很厲害的,《四庫全書》中記載了康熙在擊敗葛爾丹後每次出巡,必帶胤祥。一來因為他年少有為,而來帶這麼一個英武的兒子,康熙特別有面子。可以看到在正式中康熙也是非常器重胤祥的,但他並沒有參加消滅葛爾丹的戰爭,因為葛爾丹死的時候,胤祥還不到13歲。

正史中康熙不再器重胤祥也是和康熙王朝一樣,懷疑他和太子結黨,將他圈進了一年。但胤祥在幾年後腳生毒瘡感染致使腿瘸了,因此他和皇位從此無緣,這也就是這麼厲害的十三阿哥為什麼不去爭皇位的原因。

不去爭皇位,不代表胤祥沒有根基和人脈,他和八阿哥胤禩一樣,非常精明,雍正拉胤祥一起,就是利用他對付八阿哥,拖住他。在皇權爭鬥中,胤祥起到了穩住八阿哥的作用。但是,在雍正登基這個問題上,正史中記載跟胤祥沒有關係。

他沒有兵權,真正擁有兵權的是隆科多和年羹堯,一個內,一個外。所以雍正登基後,隆科多封了一等公,還賞賜雙眼花翎、四團龍補服、黃帶、紫轡。這就是因為隆科多在雍正登基時做出的貢獻。

清史記載康熙駕崩時,隆科多把胤禛召進宮裡,然後就九門戒嚴了,這一戒嚴就是6天,雍正也在這段時間中登上了皇位,可以看到胤祥也是一樣被擋在門外。

在雍正登基後,雍正王朝將胤祥描繪成了一個幫助雍正出主意,辦理各項公文的這樣一個非常有能力的大臣。在正史中,胤祥比這個做得還要多,因為胤祥腿瘸了,所以特別器重他,將皇宮中一切大小事都交給他辦理,內務府總管,皇家祭祀,雍正陵園、邊防後勤等等都是他辦的事。與電視劇相同的是,胤祥的能力確實非同凡響。同樣,也是因為繁重的工作,積勞成疾,於雍正八年病逝了享年44歲。而胤祥的這個鐵帽子王也不是雍正封的,而是乾隆。這就是正史中的十三阿哥胤祥。


讀文學史詩


胤祥是康熙第13子,生母是敬敏皇貴妃,下面還有2個妹妹,胤祥的身世可以分為兩段,前段失意尷尬,後段意氣風發,寵榮無數。康熙對他的孩子都很愛護,胤祥也曾隨駕南巡,拜謁祖陵,看起來很不錯,其實差很多,康熙的皇子都得了郡王、貝勒,參政有大立功的封親王,再差的都能混個貝子,但胤祥直到康熙死都沒給他封號爵位,只是個普通的皇子,實在是尷尬。

圖為和碩怡親王,胤祥畫像。

胤祥是胤禛最親密的兄弟兼戰友,胤禛比胤祥大8歲,從史料可以看出,胤祥小時候的很多課業都由雍正輔導教授,胤祥的母親章佳氏去世後更得胤禛照顧,所以哥倆關係形影不離。胤禛即位為雍正帝后,胤祥從普通皇子一躍成最高級別的和碩怡親王,那年胤祥36歲。要知道康熙晚年因九子奪嫡,胤祥曾被圈禁過,十年間胤祥消失在大家的視線,只在康熙生日時露過一次面,胤祥為什麼被圈禁,這十年間到底在幹什麼史書沒有答案,因為雍正全給刪掉了,個人猜測胤祥參與了雍正爭皇位,事發後替雍正頂了雷,即位後的雍正把這段撓人的往事給勾掉了。

圖為孚王府,前身為怡親王胤祥的府邸。

胤祥被雍正封為和碩怡親王后,開始參與朝政擔任議政大臣、總理事務大臣,管理各項國家政務大事,又參與西北用兵之事,整頓兵部、戶部、刑部,代雍正祭祀、接見外賓等,所以胤祥實際上掌握了雍正一朝的輔政大權,成為名副其實的二號人物,胤祥在任也鞠躬盡瘁,屯田治理水患有顯著成效,成立的軍需房保證了西北戰事的平定(軍需房就是後來的軍機處),替雍正整頓官場,其實只要是康熙喜歡的雍正一率不用,比如曹雪芹他們家就是胤祥抄的,又替雍正選拔人才,漢人嶽鍾琪就是胤祥提拔。

圖為胤祥墓,也叫十三爺墳,佔地600畝,是清朝規格最高的王爺陵。

有意思的是胤祥和雍正兩人的死因都同出一轍,都是工作太忙,累死的,胤祥操勞過度,又有病所以44歲就積勞而逝,雍正也是工作太累暴斃。縱觀胤祥一生,他始終站在雍正身邊,前期是為親情也是友情,雍正也需要籠絡支持自己的皇子,胤祥在康熙一朝無任何封號,他母親也是個宮女,直到死也沒任何冊封,是雍正即位後把這母子給封到了頂,還把胤祥母親章佳氏遷葬康熙景陵地宮,所以後期胤祥是為忠心也是報恩,直到鞠躬盡瘁。


圖文繪歷史


像十三爺胤祥如此謹慎的人,“有他在,雍正登基就不怕出亂子”這句話就絕不可能是他本人說的。

至於十三爺到底在他四哥繼位前後做了多少努力?這就得從正史中來看了。


文武雙全,深得皇帝疼愛

史書上的十三爺胤祥是既精漢族文學,又通滿族騎射的文武兼備人才。從他十二歲那年第一次隨康熙去盛京,此後的十年間,康熙只要出京,隨駕的皇子中就一定有十三爺胤祥。康熙對這個皇子的疼愛,比之十四爺胤禵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而且滿朝文武一提起十三爺胤祥,那是個個都豎起大拇指稱讚的,就連八爺胤禩的伴讀、康熙“貼學四大家”之一的何焯也說“十三殿下深受皇帝寵愛,前途無量”。可見十三爺胤祥不止能文能武,而且人際關係很好,做事做人都很到位,比起所謂的“八賢王”胤禩,他在群臣中的口碑甚至還要更高。

所以十三爺在四爺奪嫡的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類似於老九老十的作用,風頭由四爺去領,苦的累的由自己來拿,毫無怨言。八爺黨眾人之間還算是有利益的紐帶,可四爺、十三爺這兩兄弟,能如此毫不保留地為對方付出,我認為這種情況,只有“感情”這兩字能解釋。這也是八爺黨雖然人多,但終究不是四爺黨對手的重要原因之一。


無故失寵,潛龍在淵

四爺和十三爺兩人雖然不是一母同胞,可兩人關係卻是好得讓人羨慕。兩人離得近則“形影不離”,離得遠則“書信來往”,一起吟詩作對,一起談天論地,親密無間。可大概也是因為十三爺的好人緣,康熙第一次廢太子的時候,十三爺也被扣上了“結黨營私”的帽子,受到了圈禁。

正如《雍正王朝》裡所演,十三爺胤祥在康熙一朝經歷過大起大落,享過恩寵、得過殊榮、受過圈禁、有過冷落,而即使對父親的感情變淡、對人情世理的看透,可唯一不變的還是那個他願意拼儘自己全力去保護的四哥。這兩兄弟的感情,始終沒有被皇家的無情所沖垮,甚至連一點裂縫都沒有。

康熙去世第二天,已經繼位的雍正就任命十三爺為四大總理大臣之一,後面不斷委以重任,儼然成為了雍正朝的第二號人物,只在皇帝雍正之下。所以問題中所說的那句“有十三爺在,雍正登基就不怕出亂子”是有道理的:十三爺有人望,有能力,最重要的一點是,他永遠只忠於四哥胤禛。

也由於十三爺在雍正朝的貢獻之大,遂得世襲罔替的許可,成為了清代十二位鐵帽子王之一。雍正七年,積勞成疾的十三爺允祥去世,雍正帝特地將他的名字再改回“胤祥”,不再需要避諱皇帝。這也是有清以來,絕無僅有的“臣子不需避諱”的特殊情況。




狐史首丘


愛新覺羅·胤祥,清聖祖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的第十三子(實為第22子),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

胤祥與皇四子胤禛關係最為親密,算是鐵桿四爺黨了。胤禛登基繼位為雍正帝,即封身為貝勒的胤祥為和碩怡親王,後為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被雍正稱為“柱石賢弟”。胤祥死後,雍正親自為其撰寫祭文,並令享太廟,上諡號為“賢”,下旨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成為整個清王朝唯一一個無需避諱的皇族。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帝去世後,胤禛之所以能夠順利登基,老十三胤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劇中描述胤禛兼任領侍衛內大臣,控制著宮內侍衛部隊,皇宮在胤禛控制之內;九門提督隆科多控制著八旗步軍營和巡捕五營約3萬多軍隊,皇城也在胤禛控制之列;而老十三胤祥從老八集團手中搶過豐臺大營的控制權,牢牢控制了豐臺大營駐紮了2萬多野戰部隊。這樣皇宮裡的警衛部隊、京師的內衛部隊、郊區的野戰部隊,都在老四胤禛的控制之下,為胤禛順利登基創造了條件。



然而,胤祥真正在歷史上為胤禛即位可沒有發揮出向電視劇中那樣的作用。胤祥從來沒有在軍隊中歷練過,與豐臺大營將領更沒有那種袍澤關係,人家更加不會聽從他的話,所以胤祥也沒控制過豐臺大營。


事實上,早期胤祥深受康熙器重,每次出巡必讓胤祥伴駕;直到康熙四十七年,受到廢太子事件的波及,被短暫的囚禁了一段時間;此後,胤祥一直遊離在權利圈外,不受康熙重視,直到康熙去世。因此,胤祥在胤禛即位這件事情上,即便立場堅定的站在胤禛一方,也估計只能是精神上的支持,沒能發揮多大作用。


安定郡潛夫


”有胤祥在,雍正繼位就不怕出亂子”,這個邏輯出自於電視劇《雍正王朝》。因為在雍正王朝中,正是關鍵時刻胤祥手持金牌令箭,接控制了豐臺大營的兵權,才保障了雍正的順利繼位。


然而在正史當中,雍正朝胤祥的確堪為柱石,但是在雍正繼位的那段時間,胤祥究竟做了什麼並不可考。但是幾乎可以肯定的是胤祥根本沒有能力,控制所謂的京外兩營。但是,雍正即位後,胤祥可謂功勳卓著。


對雍正擁立有功的內有隆科多,外有年羹堯,如果說還有重要人物,那就是張廷玉。康熙暴卒當夜內閣值班的是張廷玉。張廷玉是一定是知道一些內幕的,但是他至死也沒有把那個內幕說出來,他臨終前只講到,康熙駕崩後,隆科多把在南郊天壇主持祭天儀式的胤禛召進宮裡,然後就九門戒嚴了,這一戒嚴就是6天。所以根本沒有胤祥什麼事情。

但是胤祥本身是受到康熙聖寵的,康熙36年(1697年)開始,康熙只要出京必帶胤祥。主要因為胤祥此人“精於騎射,每發必中。”而且神勇果敢,敢於擋事。這種這樣的兒子帶出去不但有面子,而且防身。另外胤祥的文韜也相當了得,現在仍然有很很多胤祥的遺作流傳於世。


康熙一度對胤祥的寵愛超過了任何一個其他皇子。但是,胤礽被廢的時候,胤祥被康熙懷疑他與胤礽“結黨謀私”,因而受到了一年的圈禁。此後胤祥就徹底失寵了。到了康熙50年(1711年),胤祥腿生毒瘡,然後成了瘸子。胤祥就再也沒有機會得到康熙的青睞了。

而雍正繼位之後,非常重用胤祥。一來出於他們本身關係較好;二來雍正一位後勢單力孤,需要胤祥這種有資歷有人脈的兄弟輔佐;三來胤祥本身就有相當高明的理政能力;四來雍正需要胤祥來抗衡胤禩。


和《雍正王朝》不同的是,正史中的胤祥在雍正朝的主要功績是當雍正處理各種個樣的,紛繁複雜的雜務。比如康熙和孝恭仁皇后的喪事(在清朝這其實是天大的事);替雍正管錢,內務府的要管,戶部的也要管(康熙晚年國庫空虛,捉肘見襟,都靠胤祥閃展騰挪);西北年羹堯平叛的總後勤部部長;還要管外交管洋人傳教;雍正自己的園子、陵寢;民間修水利;祭天、祭祖;設立軍機處等等,這些都要胤祥具體負責。

從這個角度講,印象幾乎就是雍正朝的大管家。有這樣一個善於處理繁雜政務和各種複雜人際關係的胤祥在,說雍正繼位就不怕出大亂子,也是合情合理的。畢竟在歷代封建王朝中,像雍正和胤祥之間這樣忠誠相托、忠心以報的關係絕無僅有。


很可惜,雍正8年(1730年)5月,胤祥由於繁重的工作,積勞成疾病故而亡,享年44歲。雍正痛心不已,不但親自弔唁,還被封為鐵帽子王,世襲罔替,更關鍵的是把允祥改回為胤祥不需要避諱。4年多以後,雍正自己也累癱了,暴斃而亡。


炒米視角


別把電視劇小說當歷史。

清代自努爾哈赤開始,就沒有誰公開造反成功的。

原因就在於,康熙強化皇權,以前那些八旗旗主的軍事權力被剝奪,還不斷分封兒子到下五旗去分牛錄兵馬,旗主已經無力反抗,無法形成順治之前的軍事貴族議政局面。

最關鍵的是,守備京畿、熱河、直隸地區的八旗軍是上三旗,他們只聽皇帝的。所以想在清代成年君主手上搞政變,絕不可能。

歷史上,八阿哥作為總理王,只是一個行政處理工具,不斷用小手段來給雍正添堵,但從無造反的機會,因為八阿哥的侍衛官員都是皇帝指派的。而八阿哥等親近宗室加起來估計不會超過20牛錄,大概也就三千兵力,這些人哪怕全跟從造反也翻不起任何浪花。


四川達州


建議看一下雍正王朝中康熙駕崩後,胤祥前往豐臺大營奪權那一段。

據《雍正王朝》

胤祥多年在軍中,所以當年很多軍中的將領,都是胤祥帶起來的。另外,由於胤祥為人仗義,有俠客風範,更加受人歡迎,能夠與眾人打成一片。所以,他在軍中的威信是很高的。

最後,他這個人是特別忠於雍正的,而雍正也特別信任胤祥。他不至於背叛雍正。


一念天書ZTS


你這問題是按歷史提的呢?還是按電視劇來問的呢?


博59888975


灰常羨慕胤禛和胤祥的兄弟情誼,令人淚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