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张三丰为何要亲手了结宋青书?不愧被称为“真人”

一失足,成千古恨,这是《倚天屠龙记》中宋青书的真实人生写照。大家都知道这宋青书乃是名门之后,根正苗红,他父亲宋远桥更是武当掌门人的热门候选人,只要宋远桥两腿一蹬,宋青书就是武当派的大掌门了。但是谁知宋青书虽英俊潇洒远胜于张无忌,但是太过痴情,以至于误入了企图,被世人所唾弃。

倚天中,张三丰为何要亲手了结宋青书?不愧被称为“真人”

都知道,宋青书当时陷入了陈友谅的勾当之中,最终失手杀害了亲师叔莫声谷,然后越陷越深,甚至下药迷倒整个武当,后来事情败露,最终流落街头,又被周芷若收留利用,在少林屠狮大会上,宋青书以九阴白骨爪大展神威,吊打了无数的武林人士,后来俞莲舟亲自上场与之PK,结果宋青书不忍下死手,于是俞莲舟就将宋青书的头骨给震碎了,后来宋青书被宋远桥带回了武当,但是,在武当山的时候,张三丰却亲手了结了宋青书。

倚天中,张三丰为何要亲手了结宋青书?不愧被称为“真人”

说到这里,大家一定会很奇怪,在《倚天屠龙记》中,作为一代宗师的张三丰,为何要亲手了结宋青书?明白这点,就知道不愧被称为“真人”。我们先还原一下原文:宋远桥喝道:“忤逆不孝的畜生在哪里?”瞥眼见宋青书躺在软床之中,头上绑满了白布,连眼睛也遮没了,长剑挺出,剑尖指向他身上,但手一软,竟是刺不下去。霎时之间,想起父子之情,同门之义,不由得百感交集,回过剑来,疾往自己小腹上刺去。张无忌急忙伸手,夺下了他手中长剑,劝道:“大师伯,万万不可。

倚天中,张三丰为何要亲手了结宋青书?不愧被称为“真人”

此事如何处理,该请太师父示。”张三丰叹道:“我武当门下出此不肖子弟,远桥,那也不是你一人的不幸,这等逆子,有不如无!”右手挥出,啪的一声响,击在宋青书胸口。宋青书脏腑震裂,立时气绝。宋远桥跪下哭道:“师父,弟子疏于管教,累得七弟命丧畜生之手。弟子如何对得起你老人家和七弟?”张三丰伸手扶他起来,说道:“此事你确有罪愆,本派掌门弟子之位,今日起由莲舟接任。你专心精研太极拳法,掌门的俗务,不必再管了。”宋远桥拜谢奉命。俞莲舟推辞不就,但张三丰坚不许辞,只得拜领。众人见张三丰毙宋青书,革宋远桥,门规严峻,心下无不凛然。

倚天中,张三丰为何要亲手了结宋青书?不愧被称为“真人”

在古代,长子长孙往往被视为继承家业不二人选。张三丰这样做,不仅看似突兀,而且很不自然。以晚年张三丰的性格和为人,辣手杀死一个已经瘫痪、被张无忌施救延命的人。这个人还不是别人,是曾经的武当派首徒、下任掌门宋远桥之子。在武当第三代徒孙中,即便不是最受宠的,也该是承欢最久的小辈之一。很多读者认为新修版中金庸删去了这段情节,事实上,这一情节被一直保留在公开发行版里。也就是说,张三丰的这一举动,金庸本人从观念上是认可的。这就非常奇怪了。

倚天中,张三丰为何要亲手了结宋青书?不愧被称为“真人”

然而张三丰最终亲手杀死了宋青书,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对武当七侠而言,莫声谷是七侠中最小的一个,备受其他兄弟宠爱,当他被宋青书直接或间接杀死,哪怕俞莲舟顾及大哥宋远桥的感受,面对兄弟手足之痛,对宋青书出手,也唯有将其震碎头骨,决不留半分情面。武当七侠中的俞岱岩,已经身体残疾。面对横刀自刎的宋远桥,张三丰下手前,彼时眼里、一定都是爱徒张翠山的影子。张五侠前车之鉴在彼,再让这样一个徒孙留在武当山,其他六侠心心念念,又是什么滋味?嫌隙日生、祸起萧墙,这样的隐患是谁都不愿看到的。

倚天中,张三丰为何要亲手了结宋青书?不愧被称为“真人”

所以,张三丰杀死宋青书,正是要以师恩与自己的威严,去解这样一个死结。为什么金庸要在张三丰处理宋青书前,先让俞莲舟震碎他的头骨?我们都知道,金庸书中,受尽折磨的是好人,是主角;有几个坏人会死两次,多遭次罪?只有让宋青书处在无知无觉、苟活于世,了无趣味的境地,张三丰才会意识到:徒孙已经形同走肉,即便恢复意识,背叛师门弑师叔、求而不得的痛苦也会萦绕一生。这时候,与其让他苟全性命,倒不如给他一个解脱,度亡者,也度活人。

倚天中,张三丰为何要亲手了结宋青书?不愧被称为“真人”

张三丰这么做,对宋青书而言,是了却残生、断除妄念,让其不必承受生者苟活之痛对宋远桥而言,是破除心魔、卸下重负,使其不为私情所羁,终成得道正果。对其他四侠而言,是以千钧之力、斩断芥蒂。以免彼此一生耿耿、心怀愤懑,武当再生后患。你们还年轻,前路方长,不该为仇恨所累。我老了,这样的事情,让师父来做吧。至于其他门派看重的江湖规矩,我相信,对张三丰而言,其实反而没那么重要。“有不如无”四字,不是金刚怒目、作狮子吼。而是显霹雳手段,动菩萨心肠。这种心理,恰恰暗合了金庸另一本书《笑傲江湖》中,方生大师面对,杀死四位弟子的任盈盈时,说出的那句话:“四具臭皮囊,葬也罢,不葬也罢,离此尘世,一了百了”。那四个人,同样是自己门下的徒孙小辈,同样来自出世的高门大派。金庸书中,佛道两家虽有区别,但出世入世的观念殊途同归。死者已矣,一切如梦幻泡影;生者为重,须放下嗔痴诸念。所以说,张三丰是在为所有的人考虑,不愧是被人称为“真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