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高考依旧是选拔人才的“金钥匙”

​引言:

对于大多数的家庭来说,都把“高考”作为一次能够改变命运的机会,它让人又爱又恨、又喜又忧,看似一个冷冰冰的客观事物却让所有人热血澎湃,因而也有人说高考就是“一考决定你的人生”。从孩子入学开始,择校、择师、择班,我们不分昼夜、不计代价、不遗余力地把所有教育精力都投放在孩子未来的高考上。

我们也能够看到每一年的高考,校门口家长们焦望的眼神,湿透的衣衫,从孩子进入考场到走出校门,甚至连步子都不敢挪动,回忆起高考的场景,谁的心灵都会有所触动。反观这一种社会现象,高考的残酷众所周知,但是它为什么又是历史的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数前也有人提出,用“高考”来评判选拔一个人是不公平的,这样的教育体制有所缺失,也会扼杀一大批人才。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水平的发展提升,高考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革。那么,高考到底能不能真正选拔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今天就带着大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高考”,历经1400多年的“高考”,它对于国家进步、社会发展的作用及意义。

浅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高考依旧是选拔人才的“金钥匙”

高考依旧是选拔人才的“金钥匙”


浅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高考依旧是选拔人才的“金钥匙”

​高考的前身(隋唐大业元年,公元605年)

高考的前身即科举制。科举制始创于隋朝,是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由于采取分科目取士的方式,所以叫之为“科举”。至于隋炀帝杨广创立科举制是为了打压各大世族还是真正引进人才治理国家我们暂且不论,但是这一制度的创立让真正优秀的人才为官,人才便有了出路。

我们都知道,在东汉初始一直到隋初,官僚制度是非常显著的,它划分为普通贫寒家庭和贵族。但并不是你有多优秀,或者你有多努力,就可以成为贵族。当时能够享受官爵俸禄的只能通过“门阀制”,也就是说你出生在什么样子的家庭,就决定了你未来能够享受什么样的待遇,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拼爹”,你的父亲或者爷爷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你的人生。

浅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高考依旧是选拔人才的“金钥匙”

科举制的创立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经典语录被广为流传,他就是出身贫寒,凭借自己的才华当了一个县令后也止步于此,因为那个时代的现状将他提升的空间给彻底封杀。

也正是因为科举制度的创立,底层社会的人民才有了上升的机会。也就有了我们现在常常听闻的一些列励志的故事:像凿壁偷光、程门立雪、悬梁刺股、寒窗苦读等等,一辈子追逐在科举考试的文人秀才更是层出不穷,都在等待金榜题名,鸟雀变凤凰的那一刻。

这就是高考的前身,给广大贫寒的家庭多了一份机会,但是隋朝的科举制度还不够完善,因为选拔的方式大多有作弊的情况,人为的主观操作太多,所以仍然有些“拼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的思想。

浅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高考依旧是选拔人才的“金钥匙”

盼望金榜题名


浅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高考依旧是选拔人才的“金钥匙”

​“科举制”的逐步成熟阶段(宋朝1063年)

到了宋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实行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举措,锁院、糊名、誊录等,将考生封锁在一个固定的院子,把他们的名字、籍贯密封起来,为了避免字体笔记被改卷者认出,特地让人进行抄录再进行考卷。这一些列的举措确保了权贵无法干扰,考官无法徇私舞弊,师生无法结党为派,于是就有了“天下之公”的说法。

浅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高考依旧是选拔人才的“金钥匙”

宋朝采取一系列举措确保考试公平公正

这种严防作弊的“高考”改革方式,确保了选拔人才的公平性与准确性。让平民百姓真正有了提升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全国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在广泛教育开展之前,大家都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正是有了这样的改革,才让大家热衷于读书、学习,社会的文明进步才得以发展。

但是这种现状也有他的弊端,更多的人是为了获取功名利禄,想要光宗耀祖,于是就有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说法,读书教育的功利化越加显著。社会风气并不是朝着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而去,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可以当官改善生活。

浅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高考依旧是选拔人才的“金钥匙”

教育发展文明进步


浅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高考依旧是选拔人才的“金钥匙”

​高考受到惨重打击(1966-1977)

正因为这样的负面影响,考上大学成为了每一个家庭的梦,当时社会主流的声音就是“考上大学,你就可以穿着新衣服上学去,考不上大学,你就准备带着棍子和破碗要饭去!”

这对于年轻一代的压力可谓是无比巨大,为了考大学而闹出的惨痛案例更是数不胜数,反对高考的呼声也逐渐强烈,“读书无用论”在社会上盛行,于是在群众的压力下取消了高考。

但是取消高考后,严重影响了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国家的发展进步,教育质量的显著下降造成国家人才短缺,许多重要岗位无人接替,社会风气糜烂。由于缺乏了公平的选拔方式,不但埋没了众多人才,还导致“走后门”上大学的现状越加严重,只要你有一个优秀的爸爸,你就可以上大学。

浅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高考依旧是选拔人才的“金钥匙”

群众反对高考的声音强烈


浅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高考依旧是选拔人才的“金钥匙”

​高考的现代初期发展(1977-1998)

直至1977年7月,一位敢于说真话的知识分子提出“恢复高考制度”,关闭了11年的高考考场再次为想要改变命运的百姓提供了机会,一个通过公平竞争展现自我能力的时代又回到了亿万人民群众中。

据档案馆资料显示,当年最终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达570多万,录取人数为27万,在荒废学业十多年之久后,越来越多的人想要通过高考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也吹响了国家教育发展进步的号角。文明的进步需要知识的灌溉,更需要优秀的人才。

据统计,高考的发展一直到了1998年,共招收大学生108万,其中普通农村子女达到了40万,占据37%。不但提高了社会地位,还改善了生活质量。很显然“高考”再次成为平民百姓学习和进步的指南,国家的发展也因为人才的不断涌入激发出全新的动力。

浅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高考依旧是选拔人才的“金钥匙”

高考的现代初期发展


浅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高考依旧是选拔人才的“金钥匙”

​高考的快速发展阶段(1998-至今)

全国普通高考报名人数实现了大幅度提升。2008年奥运会的那年,全国参加高考的人数达到了1050万人,往后有所下降和回升,全国普通本科的招生数量也在不断地上升,教育质量快速发展,国家的进步也日益可见。

浅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高考依旧是选拔人才的“金钥匙”

1998-2018全国普通高考报名人数变化情况

按照全国参加高考的报名人数以及录取人数来看,高考的录取率也从原来的5%增长到1998年33.9%,再跟随时代的进步,录取率在2018年更是高达81.13%。

浅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高考依旧是选拔人才的“金钥匙”

1998-2018全国普通高考录取率

从2005年的高考报考情况看,共招收大学生447万,而普通农村子女达到了230万,占据51%,首次超过了城市子女。这让“拼爹”时代彻底消除,生活水平不高的家庭终于有了向社会上层流动的空间,这也促进了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乡的公平发展。

在这之后,高考制度又经历了多次重大的改革突破,不断拓宽招生渠道,为特长生、专用人才开通了“绿色通道”、实行文理分科制、推出“3+2”考试制度,更新“3+X”考试方式等等,每一次的改革更加注重了考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让考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且鼓励考生发散思维,答出创造性的回答。

浅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高考依旧是选拔人才的“金钥匙”

现如今高考依旧是选拔人才的“金钥匙”

​总结

历史总是在不断发展,时代也总是在不断进步,“高考”经历了一次又一次重大的改革后,成为了公平、公正、公开的代言词。高考的多样化和开放性也日益增加,不仅照顾到教育文化水平较为落后的地区,也让现代的青少年再也不是为了功利性而读书,真正实现个人知识、修养的成长和进步。

浅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高考依旧是选拔人才的“金钥匙”

现在的高考越来越考验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包含动手、应变、记忆、运用、创造等多方面能力。为了求才和发展,更为了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高考”是历史用1400年多不断反复实践证明的结果,它也是迄今为止最公平的选拔制度,不但具有合理性,更具备发展性,希望此文回答大家“为什么要高考?高考为什么是选拔人才的金钥匙?”的问题。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高考热门本科专业类排名及介绍报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