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地到工地 武漢大學生用汗水澆灌復工復產之花

播種完畢的田地間,他駕駛耕犁機器發出的轟鳴聲響徹雲霄;鋪設線路的工地裡,他用肩膀扛起沉重的電纜汗如雨下。他曾激動地說過:“武漢解封了,全國各地就按下了重啟鍵。”


他便是張松,武漢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一名大二的學生。國內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家在貴州山區的他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用身體力行的勞動為復工復產作出了新時代青年應有的貢獻。

推進農業春耕 走入田地

“種植菸草是我家裡的主要經濟來源,能否獲得優質菸草至關重要,我得走進田地為家人做點什麼。”張松介紹道。

從農地到工地 武漢大學生用汗水澆灌復工復產之花

圖為張松從菸草田收集到家裡的菸草

雨後溼潤的土壤是耕地鬆土的好時機,太陽剛出來沒多久,張松便在父親的指導下,開動笨重的機器進行播種準備。雙手緊握把手,身體前傾以降低重心,深吸一口氣咬著牙,一步一步地推動著轟鳴的機器緩慢地前行。儘管天氣沒有那麼炎熱,可汗水還是止不住地往下流。


耕地完成後,緊接著是播種、攢種、除草、蓋膜。“這些過程是菸草能否賣出好價錢的關鍵,需要足夠的細心和耐力。”因為太久沒有接觸春耕勞作,反覆下蹲讓張松經常幹一會就得歇一會,備好的水也早早被喝完。回到家中的他,第二天起床,腿和背感到酸脹。“那種感覺就像體育測試,身體好像不屬於自己了。”張松風趣地說。


因為菸草地在山坡上,每次要到烘烤煙草時,張松都會在田地和家裡來回穿梭。一百斤重的菸草中含有大量水分,烘乾後只剩下一點點可以使用。為獲得足夠多的原料,他不得不增加往返頻率。揹著沉重的籮筐,除了一直走,他幾乎沒有任何別的動作。

從農地到工地 武漢大學生用汗水澆灌復工復產之花

圖為張松在家與菸草田間往返的路上

提到春耕勞動,他說這不僅僅是給家裡增添經濟來源,也鍛鍊了自己的品質,甚至為全面推行復工復產起到了小小的作用。


“動手實踐,出力流汗。勞動是光榮的,在這個不尋常的假期裡,我過得很充實。”張松說。


加快設施建設 進入工地


大二下學期的課程相較以往少了許多,一心想體驗社會工作的張松便跟隨父親去了西安一處建築工地,在那裡鋪設電纜。


大型建築的電纜線一般既長又粗,鋪設需要很多人合作完成。工地上,他和工友互相支持,喊著“一二一”響亮而整齊的口號,這一做就是好幾個小時。由於疫情需要戴口罩,這讓原本穿著厚重工作服的張松幹起活來,更加吃力。


長時間的工作讓張松的肩上多了幾條明顯的印記,但他不抱怨,並表示希望通過這次經歷來強身健體。“這幾天我感受到工人們明顯的幹勁,企業復工了,他們才有收入,這是他們生活的開啟。”張松感慨道。

從農地到工地 武漢大學生用汗水澆灌復工復產之花

圖為張松穿著工作服戴著口罩準備施工

白天忙完工地裡的活,晚上還要繼續學習,這樣的生活讓他感到無比充實。他覺得,這座城市的建設有他的一份力,儘管是很微小的。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我希望未來有更多大學生,在抓好學業的同時,能夠投身勞動,加快復工復產,成為建設美好家園的一分子。”張松表示。


知否青年說綜合自中青校園、武漢科技大學(通訊員 瞿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