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飄過的寶媽、非本科學歷考生是如何備考注會的?

hi~大家好,我是爾文,大家都知道註冊會計師考試備考週期長,強度大,對學員的生理和心理都是雙重考驗,很多考生在給爾文的留言中都反饋“考注會真是一種輕度自虐”。

炎炎夏日,焦慮是這個階段學員的新常態,學霸們覺得自己“還有三分沒學到”,學渣們在考慮該不該“放棄治療”。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一場“甘霖”——低分飄過的寶媽、非本科學歷考生是如何備考注會的?,希望給還在焦慮中的你一點啟發。

案例1:寶媽如何備考注會?

學員A是寶媽,在產假期間備考CPA。雖然備考期長但學習期短,很多時候她不得不把孩子哄睡著之後擠時間看書,備考到2018年9月初時她一度準備放棄,缺席了多次課程。

瞭解情況後,爾文對其進行了心理疏導,最關鍵的是幫助她認清了知識點不等於考點的事實。

老師在授課的時候,為了追求全覆蓋不得不每個知識點都精講,但對於那些“死馬當活馬醫”的考生來說,這樣做不科學。

正確的做法是,以考題倒擠考點,比如2016年《審計》試題的第一題考的是註冊會計師的專家,那麼考生在寫出答案後,應當將考點鏈接的審計知識點列在題幹下面,幫助考生識別題目背後的知識點。

這樣一來,近3年的歷年試題解析之後,就會自動過濾掉很多冷門的考點,複習量就會大大減輕。

要知道很多時候我們是衝著60分去的,不需要掌握每一個細枝末節,只要把自己掌握的知識準確無誤地發揮到極致就可以了。很幸運,這位寶媽最終在2018年獲得了成功,審計61.5飄過。


低分飄過的寶媽、非本科學歷考生是如何備考注會的?


案例2:專科生的逆襲

學員B是一名專科畢業的會計人員,他曾自嘲自己是學渣,既沒有超強的專業功底也沒有很好的理解能力,反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記憶力還逐年下降。

對於《審計》、《經濟法》這類偏記憶性的學科來說如臨大敵。

※※※

根據學員B的回憶,當時在家默默背書根本沒效果,左耳進右耳出,在一遍遍重複中自己變得越來越煩躁。

後來他愛人想了一個寓教於樂的法子,操作起來也很簡單,即把要背誦的知識點一個個抄下來,找一個也備考CPA的戰友,組織搶答比賽。裁判拋知識點,他們搶答,答對有獎勵,答錯的一方不僅要接受懲罰還需要用上課的口吻,把這個知識點給大家講懂。

這樣的方式使得原本枯燥的法條和審計準則變得很有挑戰性,特別是自己以上課的口吻講一遍讓自己記得更加牢固,比單純的默背效果好了不少。

2016年這位學員也是以63和66的成績通過了經濟法和審計科目的考試。


低分飄過的寶媽、非本科學歷考生是如何備考注會的?


​小結

縱觀兩位學員的成功路徑可以發現,渴望捷徑並不是投機取巧,很多時候是捷徑之中有努力,努力之中找捷徑,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