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展览】聆听

【网上看展览】聆听

【网上看展览】聆听
【网上看展览】聆听

揭启尘封的岁月

沙井文化考古与发现

聆听沙井繁华——

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北方游牧民族逐渐形成,他们的足迹踏遍了欧亚大陆。其中,有一支部族迁徙到如今甘肃河西走廊东部地区,在石羊河、金川河流域繁衍生息,开创了辉煌灿烂的远古文明。这支部族历经西周、春秋、战国数百年时间,留下了数量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被称为沙井文化。沙井文化属于长城沿线北方青铜文化,是甘肃独有的远古文化类型。

【网上看展览】聆听

发现之旅

时间:1924年

地点:民勤县沙井子村、金川区三角城村(原尚家沟村)

人物:安特生及其助手白万玉

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1874.7.3~1960.10.29】

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被称为"仰韶文化之父",他改变了中国近代考古的面貌,被誉为“中国考古学界创世纪的拓荒者”。

【网上看展览】聆听

起因:为了理清中国史前文化发展脉络,为仰韶文化西来说寻找证据。

经过:在甘肃、青海一带进行考古发掘期间,北上河西走廊时在民勤县的沙井子村发现一种新的文化类型,继续向西来到金川区境内发现相似类型的文化遗址——金川三角城遗址。

结果:将这一新的发现命名为“沙井期”,列为甘肃史前文化最末期。距今约3000-2700年。

探索之旅

时间:20世纪40年代

地点:金川区三角城遗址

人物:夏鼐、阎文儒、裴文中

【网上看展览】聆听
【网上看展览】聆听

夏鼐

【网上看展览】聆听

阎文儒

【网上看展览】聆听

裴文中

起因:受安特生发现影响,重履足迹。

经过:先后对金川三角城遗址进行试掘,捡拾或收购陶器、青铜器、石器等数十件,并详细记录于其著作当中。

结果:裴文中首次提出“沙井文化”的命名,对“沙井文化”分布范围有了进一步推测,逐步揭开沙井文化神秘面纱。

邂逅之旅

第一次邂逅

时间:1976年冬

地点:金川区三角城遗址

人物:三角城村村民

起因:村民在城址中挖灰土施肥

经过:村民在城址中挖灰土施肥时,发现了陶器、铜刀和铜镞等文物。

结果:武威地区和永昌县文化部门先后两次派人到现场进行调查了解,并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第二次邂逅

时间:1978年秋

地点:金川区三角城遗址

人物:尚家沟林业站工人

起因:尚家沟林业站为“上山下乡”插队知识青年修建宿舍。

经过:平整地基时发现了蛤蟆墩墓群,捡拾到一些墓葬中出土的青铜刀、青铜联珠牌饰等文物,并出土了封堵偏洞墓口的木椽、芨芨草和人骨等。

结果:由于政策法令宣传不够,没有及时向有关文物部门反应。

揭秘之旅

时间:1979年6月-1981年11月

地点:金川区三角城遗址

人物:甘肃省文物工作队蒲朝绂等

起因:基于1979年3月对三角城遗址的一次复查结果,获得甘肃省文化局正式发掘的批准。

经过:1979年6月-1981年11月前后8次跨越三个年头对金川区三角城遗址(包括一个城址四个墓葬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科学考古发掘。

结果:出土文物2000余件,清理墓葬585座。2001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出版《永昌西岗柴湾岗沙井文化墓葬发掘报告》,这是迄今为止沙井文化研究最权威的著作。

回首之旅

时间:1986年9月-12月

地点:金川区三角城遗址

人物:

河西史前考古调查队水涛、李水城等

起因:北京大学考古系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决定在河西走廊进行一次大范围史前考古调查。

经过:历时3个月,在当地基层文物部门配合下先后前往民勤县火石滩遗址、柳湖墩遗址、金川三角城遗址实地调查。

结果:1994年李水城发表《沙井文化研究》

(知识点参考李勇杰《旷野牧歌》)

【网上看展览】聆听

END

【网上看展览】聆听【网上看展览】聆听

●志愿服务在行动 创城“包帮”我先行——金川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开展包帮志愿服务活动

●“冬将尽 春可期” 金昌花文化博览馆恢复开馆迎来首批游客

●【网上看展览】初见

【网上看展览】聆听【网上看展览】聆听
【网上看展览】聆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