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丁屋大王”的傳奇人生

香港“丁屋大王”的傳奇人生

用“傳奇”來形容程練傳的創業經歷,一點都不為過。

程練傳生於廣東省汕尾市梅隴鎮廈港程村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貧困的父母對於這個降生於和平年代的兒子,打小便寄予厚望,希望他能逆風起航,成為家庭乃至整個家族的榮光。

程練傳並沒有讓父母失望,少年時代的他,便表現出比同齡人更多的勤奮與堅韌。父母節衣縮食地供他上學,他也以優異成績回饋父母,一路讀到高中,這已經是那個年代非常少見的高學歷。

高中畢業後,由於歷史因素,程練傳沒能再繼續學業,回到了家鄉。一回村,家鄉人就將他當作稀缺“秀才”重視起來,加上他那個時候就已經對公眾事業的熱情和付出,程練傳很快就被鄉親們推舉為生產場長,希望他能帶領大家擺脫貧困,走向富裕。

這一次,程練傳也沒有讓鄉親們失望。憑藉自己的知識、智慧和一貫的踏實肯幹,他敏銳地抓住機會,帶領家鄉人民苦幹巧幹,很快就使這個原本積貧積弱的生產隊發生了意想不到的大變化。作為這些變革的領頭人,程練傳將帶領鄉親們擺脫貧困過上新生活當成自己的使命,一干就是六年。

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講,年紀輕輕就能夠有此成就,本該覺得滿足,可是,程練傳的理想卻不止於此,他想突破自己,想要超越整個時代。在苦苦探尋新希冀的過程中,程練傳聽聞近在咫尺的香港經濟發達、創業環境自由開放,他便敏銳地抓住機會,決意要去闖闖更大的世界。

這一年,是1979年,心懷修得更大能力以實現自我提升並改變家鄉落後面貌心願的程練傳,毅然離開家鄉,隻身前往香港,去開啟他人生中的第二次創業。

香港“丁屋大王”的傳奇人生

泥水工並不難做,只要有一身好力氣,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便能夠達成。可聽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泥水工的工作放諸何地,都充滿著挑戰和心酸。白天,要忍受風吹日曬雨淋,晚上,要和工友們擠在陰暗、潮溼、腥臭的工棚裡,細細感受白天勞作帶來的肌肉痠疼;人群中,渾身髒兮兮的他們,是眾人側目和嫌棄的對象,獨處之時,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又難免蝕骨灼心。面對這些,程練傳沒有過多失落,擁有豐富知識和閱歷的他,以臥薪嚐膽的勾踐為榜樣,心懷“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信念,仍舊激情滿滿地投入新生活,應對新挑戰。

把“終身學習,以知識才能創造財富”作為自己座右銘的程練傳,成了一個很“另類”的泥水工。白天的時候,他像別人一樣賣力苦幹,卻比別人多了很多的“為什麼”,通過觀察和實踐,他持續積累著建築知識;晚上和公休時,他也沒有像別的工友那樣在睡覺和玩樂中打發時間,他借來厚重的建築學書籍,在昏暗的燈光下,拖著疲憊的身軀堅持學習和思考。在這個新的行業中,他又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標,就是成為一名建築工程師。

為了能讓自己充分靜下心來學習和思考,程練傳甚至在工地附近的小山坡上,自己建造起了一間茅草屋。在那裡,白天辛苦一天的他,晚上徹底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除建築書籍之外,天文、地理、歷史、自然科學,他無不涉獵,通過廣泛的閱讀和思考,程練傳從思想到能力,都有了質的飛躍。在這期間,程練傳還專門研究了大量名人傳記,從這些已經成功的人身上,他源源不斷地汲取著成功的信念,也在有意無意間擁有了在大時代下敏銳抓住機遇的能力。

這並不是誇大其詞,從程練傳與香港長江實業集團董事會主席李嘉誠的一段奇遇中,他作為企業家的果敢和對機遇的把握能力,便可見一斑。

作為華人首富,李嘉誠的傳奇經歷和先進經營理念,幾乎為所有華人所知曉和敬佩,在仔細研究了李嘉誠的成功故事之後,程練傳懷著對李嘉誠的無限崇敬,勇敢登門拜訪。他只是想親眼看一看這個無數人心目中的優秀企業家,沒想到,李嘉誠卻因為他的誠懇和果敢,熱情接待了他,並和他進行了朋友式的親切交流。在瞭解了他的現狀和所思所想之後,李嘉誠很是真誠地和他分享自己的創業經驗:“凡事必有充分的準備,然後才可去做;成就事業最關鍵的是要有人能夠幫助你,樂意跟你工作,這也是我的人生哲學。”李嘉誠在投資和創業方面的熱情指導,讓程練傳創業的信心更加充足。

可惜好景不長,為程練傳提供寧靜和自由空間的茅草屋很快被當地管理部門拆除,他只好又回到開始的工棚裡。再次迴歸的他,對於未來更加堅定和明確了。

歷經諸般挑戰之後,程練傳在繼續學習提升自己的同時,也如獵鷹般以敏銳的視野審視著市場,找尋商機。

香港“丁屋大王”的傳奇人生

機會永遠垂青有準備的人,質變就發生在1992年。

這一年,程練傳通過長期觀察和細緻調研,發現自己工作的新界大埔附近,有很多丁屋(即香港政府於1972年12月實施的“小型屋宇政策”,規定年滿18歲,父系源自19世紀90年代新界認可鄉村居民的男性香港原居民,每人可一生申請一次於認可範圍內建造一座共3層高,即27尺/8.23米高,每層面積不超過700平方尺的丁屋,無須向政府繳付地價)建設需求,已修煉敏銳眼光的他意識到,這是個非常難得的巨大商機。

此時的程練傳,有看清機遇的眼界,也擁有抓住機遇的能力。他再次果決出手,拿出自己多年闖蕩香港的全部積蓄——15萬元,成立了志達行地產有限公司,正式進軍丁屋建設領域。

寬廣的眼界,加上建築領域積累的豐富實踐經驗,程練傳的地產公司從一開始就擁有獨特氣質與厚重內涵。與其他建築公司一味地追求建築數量不同,程練傳從志達行的第一批房屋建設開始,就已經將創立自己的信譽和品牌作為目標,把客戶利益至上作為經營理念。他不斷地把這些觀念灌輸到員工的意識裡,在這種思想的引領下,他和員工們對於志達行的每一項工程,都精心設計、認真施工,特別對於質量嚴格把關,使得每一座掛著志達行品牌的丁屋,都成為“品質、美觀”的代名詞,客戶花很少的錢就能享受到最優質服務,收穫了極高的市場美譽度。廣闊的市場加上良好品牌,1997年7月1日前,新界原居民向香港地政總署提出興建丁屋的申請中,很多批覆下來的都成了程練傳的訂單。

成功講求“天時地利人和”,除了市場和成功的品牌塑造,程練傳的事業能夠快速發展,還與他善於“管人”這件事密不可分。在公司管理方面,程練傳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始終把員工當作朋友和親人,作為一個從最底層摸爬滾打起來的創業者,他完全瞭解員工們的所思所想,因此,在創造良好工作條件的同時,程練傳也極盡所能地照料著員工們的生活,努力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在這樣的關懷和激勵之下,員工們的工作積極性被最大限度地激發起來,將程練傳的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爭相為公司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於是,短短10年間,程練傳的地產公司便名聲鵲起,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發展。他的名字和地產品牌,很快走出大埔,足跡遍及西貢、粉嶺、上水等地區,以及內地的深圳、蛇口及汕尾等地,成了名聞遐邇的“丁屋大王”。

當然,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創業更是如此,程練傳之所以能創造“丁屋大王”美名,並堅守這麼多年,與他善於把握市場風險,甚至在逆勢中果敢而動,變風險為機遇的能力分不開。

在程練傳登上第一個事業高峰之時,他敏銳地察覺出,香港地產可能存在泡沫,果然,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便席捲香港,2003年的SARS,讓香港經濟再次遭遇重創,地產受挫尤為嚴重。接連不斷的經濟危機,讓很多創業者不得不收起野心、捂緊錢袋,只埋頭等待危機見底,果敢而敏銳的程練傳,卻又在此時表現出了他的與眾不同。

程練傳相信,物極必反,市場在觸底之後必會回升,於是,在大家紛紛鎖緊銀根之時,他採取“人棄我取”戰術,出人意料地一口氣買下18間上等商鋪和多戶優質農地,同時還有大量具備升值潛力的股票。在當時的市場狀況下,程練傳的“彎道超車”、逆勢而動行為,被同行認定為“瘋了”,大家都等著看他笑話,只是,危機之後,市場再一次證明了程練傳的遠見卓識以及建立在眼界基礎上的果決行動力。香港經濟果真如程練傳所預料的那樣見底回升,他購進的地產、農地和股票,一路牛市。在投資者們紛紛反應過來跟進入場時,他卻以“人要我發”的策略瀟灑離場。只是,在這一進一退之間,程練傳的資產以裂變之勢迅速增加,以原來的“小公司”為基礎,事業迅速壯大發展,相繼成立了仁愛(香港)有限公司、程氏興業有限公司以及富寶國際公司等一大批知名企業。

從名不見經傳的泥水工到香港“丁屋大王”,從窮困潦倒的創業小子到可揮斥方遒的知名企業家,程練傳的所有傳奇故事,都是在大埔這片土地上萌芽、生根、開花結果的。他深愛這片土地,他說,這裡是他的第二個故鄉,他離不開那些在自己窮困時給予過幫助的街坊鄰居,所以,即便事業不斷髮展壯大,他也一直都沒有離開過這裡,他在不斷髮熱發光,為大埔和香港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