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熙 筆下的山水,有古意

戴熙(1801—1860)清代官員、畫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字醇士(一作蓴溪),號榆庵、松屏,別號鹿床居士(一作樚床)、井東居士。道光十一年(1831)進士,十二年(1832)翰林,官至兵部侍郎,後引疾歸,曾在崇文書院任主講。咸豐十年(1860)太平天國克杭州時死於兵亂,諡號文節。工詩書,善繪事。四王以後的山水畫大家,被譽為“四王后勁”,與清代畫家湯貽汾齊名。山水早年師法王翬,進而摹擬宋元諸大家,對於王蒙、吳鎮兩家筆意更有所得。晚年觀摩巨然真跡,在用墨方面有深切的領會。道光時宮廷書畫多出於其手。又能畫花鳥、人物,以及梅竹石,筆墨皆雋妙。

戴熙 筆下的山水,有古意

戴熙 筆下的山水,有古意

戴熙的畫,在他生前已經很受歡迎。出督廣東學政那年,道光皇帝對他說過:“汝畫筆清絕,然胸中目中,只是吳越間山水。此行獲睹匡廬、羅浮之勝……於畫理當益進。汝品學,朕素知。公餘遊藝,兼可成全老畫師也。”可見那時畫名已經上達天聽,到嶺南當官竟有幾分奉旨描繪大好江山的意味。

戴熙 筆下的山水,有古意

戴熙 筆下的山水,有古意

戴熙 筆下的山水,有古意

戴熙 筆下的山水,有古意

戴熙 筆下的山水,有古意

戴熙 筆下的山水,有古意

戴熙不僅是一位書畫家,其在古錢學方面也很有造詣,所著《古泉叢話》四卷,記述自己研錢心得及錢幣界的軼聞趣事。
戴熙當時被人稱為錢痴,有人賣給他一枚孝建四銖錢,並對他說:“我在羊肉鋪見人拿一百個銅錢買肉,中間有這枚四銖錢,店主嫌小,讓買家換一個,買家不換,兩個人對罵起來,我拿了一百枚大錢換這枚小錢,買家和賣家都大惑不解,他們說我痴,我則說他們痴,今天你又拿數百倍的價錢買這枚錢,不是比我更痴嗎?”原來孝建四銖錢被當時的人視為奇貨,往往要價兩三萬錢。

戴熙 筆下的山水,有古意

戴熙 筆下的山水,有古意

戴熙 筆下的山水,有古意

戴熙喜愛古幣,他書寫錢文的錢幣也為後世珍愛。咸豐錢有一種被稱作“戴書”或稱“瘦金書”的,傳說是戴熙手書。“戴書”咸豐鐵錢除有窄緣、寬緣兩種小平錢外,還有“鐵母”傳世。該“鐵母”錢製作精工,筆意凝練清峻、秀麗飄逸,居咸豐小平錢之冠,存世極罕。“戴書”咸豐鐵錢是錢幣面文中書法藝術水平最高的一種。

戴熙 筆下的山水,有古意

戴熙 筆下的山水,有古意

戴熙 筆下的山水,有古意

戴熙 筆下的山水,有古意

戴熙 筆下的山水,有古意

戴熙 筆下的山水,有古意

戴熙 筆下的山水,有古意

戴熙 筆下的山水,有古意

戴熙 筆下的山水,有古意

戴熙 筆下的山水,有古意

戴熙 筆下的山水,有古意

戴熙 筆下的山水,有古意

戴熙 筆下的山水,有古意

戴熙 筆下的山水,有古意

戴熙 筆下的山水,有古意

戴熙 筆下的山水,有古意

戴熙 筆下的山水,有古意

戴熙 筆下的山水,有古意

戴熙 筆下的山水,有古意

戴熙 筆下的山水,有古意

戴熙 筆下的山水,有古意

戴熙 筆下的山水,有古意

戴熙 筆下的山水,有古意

戴熙 筆下的山水,有古意

戴熙 筆下的山水,有古意

戴熙 筆下的山水,有古意


戴熙 筆下的山水,有古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