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需要培养工匠精神!

什么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认真学习的精神,学知识,学本领,学技术,否则就成不了匠;


工匠精神是一种敬业精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犹如“疱丁解牛”;
工匠精神也是不断创新的精神,把工作、把产品做得更完美,否则就没有自己的特色。
已有 29 年历史的中国头脑奥林匹克活动, 以及当前正在兴起的STEM、小创客等青少年科技类活动,都需要学生自己动脑动手,都需要学生发扬工匠精神。
今年的头脑奥林匹克有三道题目是涉及技术类的:
一道是小车,要求学生制作一辆小车,上面至少可坐两人,在行驶途中完成涉及环保的任务;
一道是捕鱼装置,要求学生制作三种不同的装置,能够捕获不同的猎物;
一道是制作木结构,18 克的桐木结构能承重两堆杠铃片,两堆重量相加,看谁的承重最大。
完成这些题目,需要学生学习木工、车工、 钳工、电工、美工、缝纫等各种各样的本领。一些学生为了把角铁锯平整,练得手上都起了泡。

中国学生需要培养工匠精神!

学习这些本领有什么用呢?首先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国家要变成制造强国需要一大批能工巧匠。为什么许多人喜欢到国外疯狂大采购,甚至连马桶盖都要去国外买,除了价格因素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产品做工精细,外观漂亮,使用舒适,这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关。国家在转型,教育要跟上,要培养千千万万个善于把创意变成现实的能工巧匠。
然而现在许多的学生都不愿当工匠,都想学管理、学金融、学外贸,希望将来可以赚大钱。没有本事,没有基层经历,谁服你啊?还是回去管理自己的家吧。所以一些学管理的人找工作难,而那些实实在在有一门技术的人反倒工作不愁,生活幸福。这使我想起曾经教过的一名学生,他中学时成绩一般, 只考上了大专。但他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强,后来进了一家外国公司,几年后晋升为人力资源部经理,所有新进员工必须接受他的面试,考察动手能力。我们应该鼓励一部分学生学习工匠精神,热爱工匠工作,立志当鲁班式的工匠,为国家变成制造强国而努力。
其次从学生成长来说,即使将来不当工匠, 但从小培养的工匠精神,将成为他们一生的宝贵财富。在中学的课程设置中,现在除了有劳技课,还增加了社会实践课,通用技术课等实践性很强的科目。让学生能体会生产与技术,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更广泛的联系。让孩子学会结构制作,学会简单的木工,铁工,操作。掌握常见的工具的使用,会修补课桌,修理自行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让学生得到锻炼。在德国,几乎每家每户的地下室都会有一个操作间,里面装满日常用的各种各样的工具,德国人的动手能力很强,几乎能自己做的事,从不请人帮忙。包括维修家里的汽车小毛病。德国的孩子,很小就开始学习使用各种工具,维修玩具,家具,甚至维修马桶。为什么家长还要让孩子学习这些中国许多家长根本瞧不起的本领呢?德国人认为:这些劳动能力的锻炼

中国学生需要培养工匠精神!

是孩子未来的发展,因为这些技能和经历,对他们将来无论走上什么工作岗位,都是大有裨益的。
我们的教育需要培养孩子工匠精神,中国要成为制造强国需要一大批现代工匠。如果现在不培养,说不定我们的孩子长大后,连马桶都要到国外去买了。
国家在转型,教育要跟上,要培养千千万万个善于把创意变成现实的能工巧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