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玩具一時爽,收拾玩具火葬場:原來媽媽還可以這樣做

玩具自己親手買的,可是孩子玩的時候很開心,過後就是甩手掌櫃,作為新晉寶媽,奶爸,真的就沒有辦法讓孩子自己收拾玩具嗎?

買玩具一時爽,收拾玩具火葬場:原來媽媽還可以這樣做

有一個讀者私信我:

“現在物資水平上去了,爸媽給孩子買個玩具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可是,日復一日,家裡的玩具已經隨處可見,收拾玩具可是一件麻煩事。尤其是幾個小朋友一起在家裡玩,那玩具幾分鐘就會讓玩具遍地開花。各自各樣的玩具散落在房間的各個角落,孩子沒有一點收拾的意識。父母看著這個場面,早已哀其不幸;反觀孩子,早已經葛優(葛大爺)附體,吃著水果,葛優躺呢!沒辦法呀,父母只能跟著後面收拾。久而久之,父母也累呀,玩具是可以買,可是如何讓孩子能自己收拾玩具呢?”

各位家長你們家有同款寶寶嗎?玩具多又亂扔的時候,你們是如何處理的?

家長一般的處理方式主要有三種類型:

苦口婆心型:

一遍遍的跟孩子講道理,對於年紀比較的小朋友,家長會這樣說,“玩具是我們的朋友,我們要愛護他,當我們玩累的時候,也要讓玩具去玩具屋裡休息哦”。對於大朋友來說,家長會升華到,“孩子,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乾淨整潔會幫你養成好習慣,促進你的身心發展哦”

買玩具一時爽,收拾玩具火葬場:原來媽媽還可以這樣做

暴力鎮壓型:

“臭小子,你如果今天不把玩具收起來,我就把它們統統扔到樓下垃圾桶。”或者“手裡拿一個衣架,怒氣騰騰的說,‘你今天必須要把玩具給我收起來,否則會有一頓打’。”

買玩具一時爽,收拾玩具火葬場:原來媽媽還可以這樣做

威逼利誘型:

“乖,我們一起來收拾玩具哈,如果寶寶每次都收拾玩具,媽媽下次再給你買個更大,更漂亮的玩具哦”或者“寶寶,如果你今天收拾玩具,我就帶你吃肯德基,否則我只帶妹妹出去吃。”

買玩具一時爽,收拾玩具火葬場:原來媽媽還可以這樣做

我們暫時不管上述的方式是否有效,我們首先來想想,為什麼孩子沒有意識去收拾玩具呢?

1,是孩子們懶得收拾嗎?

有一次去姐姐家,兩個孩子正開心的玩著積木。當積木累積到一定高度,只要孩子稍不留神,一塊塊的積木就會瞬間倒塌,天女散花一樣的落在客廳的各個角落。沒過多久,兩個孩子對積木好像不敢興趣了,又去玩電動遊戲了。我問他們怎麼都不收拾一下這些積木呢?他們異口同聲的說,“媽媽規定只有半天的遊戲時間,收拾這些積木都要花很長時間,我還是先玩其他的吧,媽媽會收拾的”。因為太多,太難,孩子們是會懶得收拾的。

2,是孩子們過分依賴家長嗎?

“去玩吧,這裡交給我了”,這是小時候爸爸媽媽經常說的話。比如,你剛好想收拾一下玩具,結果媽媽就阻止你,來一句“去玩吧,這裡我來就可以了”。久而久之,孩子就習慣了,習慣了這種依賴家長,什麼事找爸媽的行為。這種依賴意識的養成,也會影響孩子在其他行為上的過分依賴。

買玩具一時爽,收拾玩具火葬場:原來媽媽還可以這樣做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怎麼樣才能讓孩子有這個意識去收拾玩具,還您一個乾淨的客廳?

1,及時讚賞孩子的行為

只要看到孩子收拾一個玩具,就立馬讚賞孩子的這個行為。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成果,一個新行為如果受到及時的讚賞,會增加這個行為出現的概率。注意,一定要真誠的讚賞孩子的行為,而不是本人,比如“寶貝,收拾玩具好迅速呀”。

2,簡化收拾玩具的難度

父母要準備一個收納箱,並將收納箱放到孩子能夠看得見的地方。尤其是,收納箱要有固定的位置收納不同的玩具。比如,將收納箱分層,每個層的底部放入娃娃的照片,讓孩子一一對應,既可以收納娃娃,還可以鍛鍊孩子的聯結能力。

3,相信孩子的能力,不過分干預

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在他的“活教育”原則中提出的觀點:

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該讓他自己去做;

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該讓他自己去想。

兒童自己去探索,去發現,自己所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自己所發現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聰明的你,讓孩子主動收拾玩具,我們還可以怎麼做呢?請在下面分享你的看法。

關注 ,專注親子溝通,提供最新的育兒資訊,提升親子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