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奇葩的90版《封神榜》,却在这一点上颇有些商代的意思

明天穿什么,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选择题。

而曾经穿过什么,则可能是一个学术问题。

时间会模糊记忆,拿出一张二十一世纪初的生活照,很多人都会觉得那是的装扮既熟悉,又怪异,甚至还觉得有一丝丝羞耻。

那么几千年前,比如《封神榜》故事发生的商周时代,人们在早上睡醒后会选择穿什么呢?

商周时代初印象,影视剧服装造型

1990年版的《封神榜》是我童年接触到的描绘距今最遥远朝代的影视作品,当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各种法术之外,便是演员清凉的穿着了。以至于在没有系统学历史之前都想当然的认为电视剧里的服装造型就是上古时代的样子。距今那么遥远的朝代,肯定技术不怎样,凑合着穿了,难怪大王和王妃都衣不蔽体。

不过,等到后来在看到这部电视剧的某些画面,妲己那硕大的耳环、闪亮的眼影,还有那圆形的床……商代人简直不要太时尚啊。

造型奇葩的90版《封神榜》,却在这一点上颇有些商代的意思

看起来很时尚的纣王和妲己。

(改动部分)这部剧的造型如果放到现在简直妥妥的雷剧,更有可能无法通过审核。观众对此评价颇高,除因为承载了90后的童年回忆而被蒙上了一层怀旧滤镜外,还在于前互联网时代,关于这部剧的奇葩造型的批评声音无法像如今这样得到广泛的传播。回过头来看,这部剧造型槽点数不胜数,其装束的大胆乃至暴露。纣王及朝中大臣则头戴发箍,穿短裙,蹬长靴;以妲己为代表的女性的三点式装束随处可见;摘星楼内则混杂现代席梦思床、游泳池、罗马喷泉及沙发等。据说服装造型是参考了古希腊古罗马的样式,与传统神话像去十万八千里,有一种看中国人戴假发表演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既视感。如果不是这部剧先入为主的占据了90年代观众的认知,在今天定会被喷的体无完肤。

商代人肯定不会这样穿衣,那么后来的2001版的《封神榜》以及各种翻拍版呢?

造型奇葩的90版《封神榜》,却在这一点上颇有些商代的意思

《封神演义》成书于明代隆庆、万历年间,插图人物服装即反映出明代汉人装束又融合传统的人物画程式化手法,这种形象也被清代绘本所继承。上图为清代墨绘本《封神真形图》,图片来自搜狐博主“国画家”。虽然中原已经剃发易服,上古的神仙们仍然峨冠博带。

造型奇葩的90版《封神榜》,却在这一点上颇有些商代的意思

2001这版《封神榜》是许多人记忆中的经典,服化道上也努力营造了一种质朴古拙气息。同《寻秦记》的服装艺术比较,给人一种先秦时代的感觉。(改动部分)ps.也有人说那是TVB穷,一批衣服好几个剧组一直反复用……

当然,越往后就越华丽了,但也越夸张和出格。不仅质感没有提升,反倒是大红大绿、反光布料加全员磨皮,一股塑料感。这服化道,不说什么考据形制,就以国产古装剧的一贯操作而论,你要说你翻拍的是《隋唐英雄传》《仙剑奇侠传》我都信。

造型奇葩的90版《封神榜》,却在这一点上颇有些商代的意思

姜子牙的夫人让我想起了《皇嫂田桂花》。

于和伟老师这个造型真正诠释了“鹤发童颜”一词,想必修仙之人定有驻颜妙术,自动磨皮手到擒来,让肌肤重回二十岁。

总结起来给人的感觉就是,每过五年,这些《封神榜》的翻拍剧服化道营造的观感就向后跳跃500年。90版的古希腊古罗马风格独树一帜,太过独特就不说了。2001版的还有有意营造一种先秦的感觉,等到了林心如、范冰冰版,我仿佛在看汉代古装剧《美人心计》,还有更牛逼的等到了《封神英雄》这儿,已经超脱国产古装剧用自己用服装营造起来的时空尺度,进化到了仙侠世界,比《古剑奇谭》、《轩辕剑》还要仙,还要艳。塑料感、影楼风的服化道再配上站在原地两手比划后期加动感光波的打斗场面,嗯,果然都是神话,殊途同归啊。

造型奇葩的90版《封神榜》,却在这一点上颇有些商代的意思

感觉再多嘴就要被砍了……

商周时代的服装都长啥样?

在不讲究专利和版权的古代,许多发明最后都被挂到了黄帝名下。《周易·系辞传下第八》中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机赋》中记载:“古者衣皮即服装也,特衣裳未辨羲、炎以来,裳衣已分,至皇帝而衮等,大力非谓始衣服也”。也就是说原始社会不会纺织的时候都是就地取材,穿皮草,还不知道啥叫衣裳。从伏羲炎黄这里开始才对什么是衣裳,怎么穿有个划时代的变化,上身的叫衣,下半身的叫裳。而且人分几等,统治者怎么穿还有很多讲究。平民怎么穿?那不重要。

造型奇葩的90版《封神榜》,却在这一点上颇有些商代的意思

这是位于今山东济宁的东汉武梁祠画像石上的轩辕黄帝形象,反映了汉代人观念中的黄帝时代装束。头上戴着“冕”,身着交领右衽长袍,长袍直袖,略宽松,可见窄袖衬衣。长袍下摆缠绕,类似于汉代“曲裾”。

可是商周对于东汉来说也是一千多年前了,就好比北宋初年和现在的距离,更别提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了。

好在现代考古学的出现,人们开始跳出经书和传说,对于文献缺失的上古时期,出土遗物更为靠谱。

数量最庞大的商代遗物要数甲骨了,其中就有很多甲骨文记录下服装的名称,反映出早期的服装形象,更有不同的类别和等级。

造型奇葩的90版《封神榜》,却在这一点上颇有些商代的意思

甲骨文中“衣”的不同写法,甲骨文往往一个字有多种写法,而且常常左右不分,比如“司母戊”和“后母戊”。此外,是否也意味着当时衣领的形态呈现一种多样化的状态呢?交领、浅交领、对襟、U型领?

甲骨文中和服饰相关的文字除“衣”之外们还有“裘”“冠”“冕”“履”,衣服、帽子、鞋靴都有了。但是他们究竟长啥样,有没有更直观的实物呢?

说到实物就不得不提到商代考古的“宝藏”级发现——殷墟妇好墓了。1976年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队发现了一座未遭到破坏的墓葬,出土了随葬品1928件,其中玉人13件、石人2件。玉质圆雕人像共8件,又可分为整身雕像和头部雕像两类。

造型奇葩的90版《封神榜》,却在这一点上颇有些商代的意思

M5是妇好墓在发掘时的编号,371代表这件玉人是该墓出土的第371件遗物。该玉人留短发,梳长辫一条,辫根在右耳后侧,往上盘至头顶,由头顶绕至左耳后侧,又由左耳侧伸向右耳,辫梢与辫根相接。戴环装冠,冠在额头上方卷曲为圆筒状,雕刻几何纹。身着窄袖衣,两袖上施云雷纹胸前衣襟以相交呈V形,似有多层,压在表面为几何纹的宽腰带下方。从正面看,玉人下身穿裳,腹部有一条上窄下款的梯形“蔽膝”从腰带垂下。

造型奇葩的90版《封神榜》,却在这一点上颇有些商代的意思

第372号人形雕像短发留辨,身穿圆领窄袖上衣,衣服胸前施兽面纹样,背后则相对简化为云纹。两袖的菱形延伸至腿部,似乎穿着合身的裤装。

从这些资料来看,商代似乎流行短发结辫,上衣形制多样,出现了交领、圆领。371号玉人的着装最为隆重,与后世文献中“上衣下裳”的描述相吻合。

(改动部分)这样看来,90年版的《封神榜》中那些普遍戴箍形冠留短发的一众男性角色还真有几分商代的意思,对于当初以古希腊古罗马服装元素为灵感的设计来说算是一种歪打正着吧。正如古希腊男性留短发的习惯和商代玉人的短发一样,是亚欧大陆两端的遥远文明的一种奇妙巧合。

但是在前人的不完美面前,后来者却没有完成超越。先不论编剧和演技,单说服装造型这一块。遥远的上古朝代为创作提供了绝佳的舞台,不断丰富的研究资料又勾勒出粗线条的轮廓。明明可以发挥的空间很大,但设计师却偷懒。好像是把那些汉代剧、唐代剧仙侠架空剧组的服装道具直接转租过来一样,用影楼面料来污染荧屏和观众的眼睛。这恐怕不仅是懒的原因了。

参考文献:

王苹:《妇好墓出土人像及相关问题探讨》,博物院,2018年10月

刘莉:《商代的日常服饰文化》,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冀艳波、徐军 、张华君:《商周服饰初探》,西安工程科学院院报,2002年3月,第16卷第1期。

温婷婷:《原典与电视剧改编版本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年

*出土器物照片及线图来自王苹:《妇好墓出土人像及相关问题探讨》,其余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