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作者借“茗玉”写的不是宝钗,而是黛玉

《红楼梦》中很多事情,作者都不会直白地写出来,而是采用设伏笔和暗示的方式来告诉我们读者。而对于贾府将来抄家的原因,作者定然也是不会直接地写出来。贾府为何抄家,从大的方面来说是因为家族之间的争斗,从小的方面来说,是由于小儿女之间的爱情而起。而“

绣春囊事件”导致抄件大观园,实际上是作者在给贾府将来抄家做预演。抄件大观园,从根本上来说,是由司棋和潘又安的爱情而起。贾府抄家,是由于什么原因而起呢?我们从小说中作者暗写的一个女子大概可以看出端倪来,这个女子就是刘姥姥讲的“茗玉”。

《红楼梦》中,作者借“茗玉”写的不是宝钗,而是黛玉

茗玉是谁?有不少读者认为是作者在暗写宝钗,但是从刘姥姥的叙述来看,这个女孩子无论是从身世、年龄、姓名还是死亡的年纪,没有任何一点和宝钗有相像的地方。从各方面来看,茗玉和黛玉倒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刘姥姥的原话如下:

刘姥姥道:“这老爷没有儿子,只有一位小姐,名叫茗玉。小姐知书识字,老爷太太爱如珍宝。可惜这茗玉小姐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宝玉听了,跌足叹惜,又问后来怎么样。刘姥姥道:“因为老爷太太思念不尽,便盖了这祠堂,塑了这茗玉小姐的像,派了人烧香拨火。如今日久年深的,人也没了,庙也烂了,那个像就成了精。”宝玉忙道:“不是成精,规矩这样人是虽死不死的。”刘姥姥道:“阿弥陀佛!原来如此。不是哥儿说,我们都当他成精。他时常变了人出来各村庄店道上闲逛。我才说这抽柴火的就是他了。”(摘自《红楼梦》三十九回)


《红楼梦》中,作者借“茗玉”写的不是宝钗,而是黛玉

刘姥姥讲的“茗玉抽柴”实际上在暗喻“抽财”。而当刘姥姥刚讲起“抽柴”这一节的时候,贾府南院发生了马棚起火的事情;在古代要是家里遭了火灾一般称作“回禄”,这和后文中凤姐梦中梦到有人“夺锦”暗暗相合;结合这两个暗示,作者的意思大概是在告诉读者:将来贾府会因为一个女孩子而被“抽了财”、遭了“回禄”、被“夺了锦”,即:贾府将来会因为一个女孩子而抄家。家产被抄光了和遭了“回禄”以及家族富贵被夺走是一个意思。而导致贾府抄家的这个女孩子和刘姥姥说的“茗玉”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而黛玉恰好各方面和茗玉很相似,具体可从以下三点来说明:

《红楼梦》中,作者借“茗玉”写的不是宝钗,而是黛玉

第一点:黛玉和茗玉相似的身世

从刘姥姥的话我们就可以看出,茗玉和黛玉的身世很相似。茗玉知书识字,父母爱她如珍宝,而且茗玉也没有兄弟姐妹;而作者在《红楼梦》第二回介绍黛玉的时候,当时写道:“(林如海夫妇)夫妻无子,故爱(黛玉)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而作者介绍宝钗的时候,说宝钗的父亲酷爱宝钗,所以才教宝钗读书识字,而且宝钗还有一个哥哥薛蟠;所以从身世上来说,茗玉和宝钗的身世区别比较大,和黛玉身世更相似。


《红楼梦》中,作者借“茗玉”写的不是宝钗,而是黛玉

第二点:黛玉和茗玉相似的结局

茗玉是在十七岁的时候病死的,而我们知道小说中的黛玉身体十分纤弱,经常生病,而且因为经常为宝玉担忧,使得不怎么健康的身体越来越孱弱。很多读者认为黛玉将来会自杀,但是就以黛玉这种虚弱的身体来说,根本就用不着自杀,一旦失去宝玉之后,黛玉定然会万念俱灰。一个万念俱灰的病人肯定会很快病死。就连身体还算健壮的晴雯,在被撵出贾府之后,万念俱灰的她也是很快就病死了,黛玉自然也是病死的。

《红楼梦》中,作者借“茗玉”写的不是宝钗,而是黛玉

黛玉死的时候,是多少岁呢?在《红楼梦》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一节,黛玉和宝钗谈心的时候,提到自己十五岁。而小说中贾府后来又过了一个春节,在小说八十回的时候,黛玉是十六岁。而当时贾府已经显现出了‘危机四伏“的状态,所以说很可能黛玉就是在第二年死亡的,这样一算,黛玉死亡的年纪就是十七岁,而这和茗玉的结局又不谋而合。而小说中的宝钗根本没有死,而是后来和宝玉结婚了,虽然宝玉后来离开了宝钗,但是宝钗似乎最终的结局是孤独终老,所以说,从宝钗的结局来说,她和茗玉也没有相同的地方。

《红楼梦》中,作者借“茗玉”写的不是宝钗,而是黛玉

第三点:黛玉和茗玉相似的名字

茗玉”实际上作者在暗示这个女孩子“名字带玉字”,而黛玉的名字就带一个“”字。而宝钗的名字带个“”字,所以说,从名字来说,茗玉和宝钗也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反而和黛玉同带一个“

”字。更重要的是,刘姥姥说起茗玉的时候,贾府马棚起火;而小说中,作者喜欢用“谐音字”,比如‘甄士隐’是“真事隐”,‘贾雨村’是“假语存”,‘霍启’是“祸起”,‘冯渊’是“逢冤”,那么贾府马棚失火的‘’就代表“”。而且宝玉派茗烟去找‘茗玉的祠堂’,竟然找见的是一个“瘟神庙”。而“瘟神”代表着“厄运”,这就进一步说明了将来贾府会因为一个女孩子而遭厄运

《红楼梦》中,作者借“茗玉”写的不是宝钗,而是黛玉

能让贾府走厄运的女孩子是谁?宝钗虽然优秀,但是早已过了及笄之年,始终无人求娶,这样的宝钗自然也不可能给贾府带来什么厄运。而三春中的迎春后来是嫁给了孙绍祖,惜春是直接出家了,她们两个都不会给贾府带来厄运。探春是和亲了,虽然是远嫁,但是给贾府也带来了一定的荣耀,而不是厄运。而只有黛玉将来的结局,作者没有明确写出来,而且也只有黛玉才有可能给贾府带来厄运;因为作者在小说中反复强调黛玉的优秀在当时来说是少有人能及。所以宝玉才说“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未有稍及林黛玉者”,也正因为如此黛玉到贾府不久,贾母就已经替宝玉选中了黛玉,而且黛玉回家探望父亲的时候,贾母特地嘱咐贾琏仍旧带回来。

《红楼梦》中,作者借“茗玉”写的不是宝钗,而是黛玉

自古,过于优秀的女孩子,如果没有强大的势力庇护她的话,就容易给家族或者自己带来厄运,所有古人常常叹息“红颜多薄命”。而《红楼梦》中的黛玉似乎也是这样的结局:过于优秀的她早已名声在外,虽然她和宝玉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可是贾府日渐衰落,根本无法确保她和宝玉的婚事,最终才导致她消香玉陨。

所以从以上种种情况来看,作者借“茗玉”写的不是宝钗,而是黛玉。我们从刘姥姥说的“茗玉抽柴”大概就可以知道贾府将来抄家的根由,而且也能知道黛玉死亡的年纪以及死亡的方式。而宝玉派茗烟去找“茗玉的祠堂”未果,这会不会也是作者在告诉我们读者,将来的宝玉连黛玉的坟墓也没能找到呢。如果大家对此有什么见解,非常欢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