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吴桥趣事”

———用古老的运河讲述新时代的故事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吴桥趣事”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吴桥趣事”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吴桥趣事”

“吴桥”是沧州以南的景州属县里的一个杂技之乡和武术之乡,也在京杭大运河边,在东光县南。吴桥县西汉时始有县级行政区划设置,称安县,取安定之义,东汉撤销。


#用古老的运河讲述新时代的故事# #古运回望图# #吴桥#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吴桥趣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 创作采风图片

上图画卷上有一所三合瓦房前的空场,一群男女老少围成半圈,齐齐地仰面朝天,目光集中在空中。一童子单足蹬一根高竿顶上表演各种动作,下面一壮汉头顶大竿,两臂平伸左右,两腿叉立,正在进行顶竿杂技表演。杂技班演员在一旁助威,似传来一片喝彩声。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吴桥趣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 创作采风图片

|历史演变进程

魏咸熙二年(265年),相国、晋王司马炎篡夺三国魏政权,称帝建晋。西晋咸宁六年(280年)大将、益州刺史王潜受命进兵东吴,顺流而下,直取吴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吴帝孙皓投降,吴亡,全国统一,在原安县旧址上设置东安陵县。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吴桥趣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 创作采风图片

西晋永平元年(291年)至西晋光熙元年(306年),朝中发生“八王之乱”,全国陷入分裂混战局面,继而进入“五胡乱华”的十六国时期。北魏皇始二年(397年),道武帝拓跋硅指挥兵马攻破后燕都城中山(今河北定县)统一黄河以北地区,改东安陵县为安陵县,去掉一个“东”字,取河畔安宁之义。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吴桥趣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 创作采风图片

北周静帝宇文阐大定元年(581年),将皇位禅让给丞相、隋王杨坚,杨坚称帝建隋,将安陵县并入附近的东光县。唐贞观元年(627年),河北隋末农民起义军被唐兵镇压后,唐朝复在安陵县故址处设置此县。唐末黄巾军大起义,使唐朝风雨飘摇,终在唐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温代唐称帝,史称“后梁”,五代十国时期开始。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掌握军政大权的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称帝建宋。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朝攻灭北汉,长江、黄河流域统一,将安陵县并入将陵县(今山东德州)。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吴桥趣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 —— 吴桥篇鉴赏

金朝占据淮河以北区域后,以此处为御河漕运要道,宋朝把将陵县内的吴桥镇及其附近的区域分出,另设一县级机构称吴桥县,延至明朝尚称此名。吴桥在河北与山东交界处,之所以成为武术、杂技之乡,应该与燕赵大地尚武之风相关,是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金朝末年的红袄军起义、元末的红巾军起义等大型农民起义军活动中心区域(今河北、山东一带)。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吴桥趣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 创作采风图片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吴桥趣事”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吴桥趣事”

谷建华,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

中国网大运河频道主编,大运河文创产品联盟主席,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

为续接千年历史文脉,传承五千年厚重文化,自1997年始,谷建华先生先后组织创作了《迎香港回归百米长卷》《迎澳门回归书画百米长卷》《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纪念老舍先生百年诞辰》《京门九衢图》《古运回望图》及《重游运河图》等七项浩大的文化工程。因其曾对京杭大运河文化作出突出贡献,被新华通讯社授予“运河之子”的荣誉称号。

《古运回望图》长卷是明代中兴时期历史横切面的真实写照,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为基础,生动的再现了明代京杭大运河两岸绵延约1800公里沿线的航运、河道管理、农业、手工业、工商业、民俗等繁华景象。


|背景介绍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吴桥趣事”

大家关注此今日头条号,下一篇京杭大运河的精彩故事等着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