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溫養子的家奴,在大戰中獻上決勝妙計,終成一方梟雄

五代十國時期,割據於江陵,疆域最廣時不過荊、歸、峽三州的高氏荊南政權著實是個特例。歐陽修的《新五代史》為高氏政權立“南平世家”,將其作小國看待;北宋張唐英作《九國志》,因高氏政權開創者高季興曾被後唐追封為楚王,故而稱其國為北楚;清人吳任臣的《十國春秋》以其地而稱其為“荊南”,也以一國視之。

但是,高氏政權不僅沒有稱帝建元,而且始終沒有如同馬楚、王閩、吳越那種建立王國體制,始終保持中原王朝的藩鎮姿態。故而,薛居正的《舊五代史》只是將其納入“世襲列傳”系列,而未歸入“僭偽列傳”。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也只是將高氏稱之為“節度使”,而無“國主”之類稱呼。

不論高氏政權是王國,還僅是藩鎮,這個歷三世而綿延五十餘年的世襲政權也值得關注。

朱溫養子的家奴,在大戰中獻上決勝妙計,終成一方梟雄

狹小的荊南政權

當年朱溫出任宣武軍節度使,經營汴州之時,有一汴州商人名喚李七郎,因獻貢家貲而被朱溫收為養子,更名為朱友讓。朱友讓有一家奴,是陝州人,名叫高季昌,據說因“耳面稍異”,朱全忠乃令朱友讓“養之為子”。

家奴高季昌從此成為朱溫麾下牙將,能騎善射,積功至毅勇指揮使。在天覆二年(902年)的朱溫與李茂貞汴歧路大戰中,高季昌獻詐降之計,將堅壁不出的李茂貞擊敗,贏得了決戰之勝利。此戰之後,高季昌“由是知名”於天下。

朱溫養子的家奴,在大戰中獻上決勝妙計,終成一方梟雄

朱溫

天覆三年(903年),朗州“洞蠻”武裝出身的武貞軍節度使雷彥威出兵佔領了荊南節度使駐地江陵(湖北荊州)。是年十月,山南東道節度使趙匡凝襲破荊南,逐走雷彥恭,以其弟趙匡明為荊南留後。當時天下諸藩鎮,大多臣服於朱溫,但趙匡凝兄弟卻在“天子微弱,諸道貢賦多不上供”的形勢下,仍對唐廷“委輸不絕”,更與淮南楊行密、西川王建結盟,圖謀對抗朱溫。

如此荊南,朱溫必除。天祐二年(905年),朱溫派遣楊師厚攻伐荊襄,一舉攻取唐、鄧、復、郢、隨、均、房七州,而攻佔襄陽、江陵,趙匡凝奔吳,趙匡明投前蜀,荊南被朱溫完全掌控,遂以都將賀瑰為荊南留後。但是,第二年十月,朗州軍閥雷彥恭再次興兵進攻荊南,賀瑰閉城自守,朱溫甚怒,以當時還是潁州防禦使的高季昌代之,並向荊南增兵。

朱溫養子的家奴,在大戰中獻上決勝妙計,終成一方梟雄

高季昌

高季昌出任荊南留後,是其從朱溫麾下將校轉變為一方諸侯的開始。高季昌出鎮荊南時,荊南原管諸州已被相鄰勢力分割殆盡,荊南鎮原統八州已失其七,高季昌所據僅“江陵一城而已。”多年戰火荼毒,江陵城亦是滿目瘡痍、凋敝不堪,“荊州自唐乾符之後,兵火互集,井邑不完”,“城邑殘毀,戶口凋耗”。

面對如此殘局,高季昌“招輯離散,流民歸復”,荊州的社會經濟緩慢恢復,“梁祖嘉之,乃授節鉞”。朱溫稱帝后,高季昌正式獲授荊南節度使,其麾下軍政班子也初步建立。但是,處於四戰之地的江陵始終處於戰爭威脅之中,為害最大者莫過於朗州雷彥恭勢力。貪殘而“專以焚掠為事”的雷彥恭又與淮南楊行密勾結,開平元年(907年),朱溫命高季昌、馬殷討伐雷彥恭。雷彥恭戰敗而逃至淮南,朗州雷氏對於江陵的威脅終於解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