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七次請辭北大校長職務,五任總統無一批准,終成“北大之父”


北京大學,中國最負盛名的高等學府,無數莘莘學子嚮往的地方。北大校長更是萬眾矚目,世人景仰,非常人所能勝任。然而,有這樣一位牛人,他擔任北大校長十年,七次請辭,五任民國總統均未批准。他,就是我國民國時期著名教育家、民主進步人士、被毛澤東譽為“學界泰斗”的蔡元培先生。

​他七次請辭北大校長職務,五任總統無一批准,終成“北大之父”


從1917年1月至1927年7月,蔡元培執掌北大十年半的時間。他既非北大的創校校長,也不是任職時間最長的校長,卻被北大稱為“永遠的校長”,被社會公認為“北大之父”,其根本原因在於他開創了一種“思想自由、兼容幷包”的大學風氣並延續至今。就是這樣一位為北大乃至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人物,卻七次請辭北大校長職務。下面,讓我們一起看一看他七次請辭的傳奇經歷。

1917年1月,應民國政府邀請,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7月3日,因抗議張勳復辟,極具民主進步思想的蔡先生向時任總統黎元洪提出辭職。因復辟鬧劇很快結束和北大教職員工極力挽留,不久復職。

​他七次請辭北大校長職務,五任總統無一批准,終成“北大之父”


1918年5月21日,因學生反對《中日防敵軍事協定》,要到北洋政府請願,蔡元培勸阻無效,向總統發送辭呈。23日,因總統挽留及北大學生認錯,蔡元培復職。

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爆發,北大有20名學生被捕。為營救被捕學生,蔡元培終日奔波,學生終於全部獲釋。5月8日,蔡元培親自向總統徐世昌遞交辭呈,並發表《不願再任北京大學校長的宣言》。因為政府一再挽留,他辭職不成。

1919年12月31日,北京市部分學校教職工要求政府以現金髮薪而罷課,教育部未能妥善處理,蔡元培與北京其他各大專院校校長聯名辭職。1920年1月12日,政府答應所有要求,蔡先生復職。

​他七次請辭北大校長職務,五任總統無一批准,終成“北大之父”


1922年10月19日,北大少數學生反對徵收講義費,並肆意喧鬧,甚至圍攻蔡元培,蔡先生憤而辭職。後因學生認錯和胡適等多次調停挽留,蔡元培念及鬧事學生只是個別,繼而復職。

1923年1月17日,為抗議教育總長彭允彝干涉司法獨立,再次向總統府提出辭職,並發表《關於不合作宣言》,離京赴歐洲考察。此一去就是三年有餘,民國政府不得不任命蔣夢麟為代理校長。

1926年6月28日,也就是三年半以後,蔡元培從歐洲回國,但他沒有再回到北大,而是第七次提出辭職,仍未獲批准。一直到了1927年7月,張作霖取消北大改為京師大學校,蔡元培的校長名義才被取消。

​他七次請辭北大校長職務,五任總統無一批准,終成“北大之父”


對於蔡元培先生數次請辭的深層動機,各界人士眾說紛紜。有人說他是消極自棄、逃避矛盾;有人說他是以退為進,為自己積累資本,以圖加官進爵。我認為,這兩種說法都是完全錯誤的。蔡先生是個文人,醉心於研究學問,對做官不感興趣,這才是他不斷請辭的根本原因。他曾做過民國政府第一任教育總長,沒幾個月就掛冠而去。他曾說自己“性近於學術而不宜於政治”,甚至“畏涉政事”。他在《關於不合作宣言》寫到:“我是一個比較的還可以研究學問的人,我的興趣也完全在這一方面。自從任了半官式的國立大學校長以後,不知道一天要見多少不願意見的人,說多少不願意說的話,看多少不願意看的信。想每天騰出一兩點鐘讀讀書,竟做不到,實在苦痛極了”。蔡先生的心跡,由此可見一斑。

​他七次請辭北大校長職務,五任總統無一批准,終成“北大之父”


一個不願做校長的學者,做成了中國最優秀的大學校長;一個無心功名利祿的文人,留下了萬人敬仰的傳世美名。蔡元培先生的經歷告訴我們,功名利祿從來都不是刻意追求可以得來的,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不斷提升自己的學識和修養。當你變得足夠的出類拔萃,一切幸福都會不請自來,推都推不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