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洽”與“自愛”

37歲/事業有成/有車有房/未婚

看到這樣的標籤,大家腦海中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光棍男”?如果加上樣貌姣好、性格溫善、女性,是否又會讓你們想到“大齡剩女”的人設?

“自洽”與“自愛”| 讓你活出自在人生


我想,在沒說出這個人是誰之前,大家會習慣性地用懷疑的眼光審視對方,而這樣的“下意識”僅僅因為她是一個“37歲未婚女性”。

事實上,這個“37歲未婚女子”活出了令人嫉妒發狂的人生,她就是韓國唯一的六大獎最佳女主角大滿貫得主,人送外號“孫仙”的著名女演員孫藝珍。

娛樂圈的風氣是跨地域一致的。在關注某個演員的演技前,先聚焦他(她)的私生活;在肯定某個演員的實力前,先談論他(她)的感情。

像孫仙兒這種“離經叛道”、37歲還沒有結婚,甚至沒有公開男朋友的,就成了“鹹吃蘿蔔淡操心”的觀眾們的熱議對象。即使在如此深受質疑的環境下,她仍然“我行我素”,過著屬於她的“錯位人生”。

“自洽”與“自愛”| 讓你活出自在人生


現實生活中,不乏二十好幾三十出頭的人因為“沒有談過一次戀愛”或“還沒找到合適的另一半結婚”而苦惱的人。孫仙兒卻沒有這種煩惱,閒暇之餘她會插花、練瑜伽、旅行……

一篇文章裡如此描述道:


她的天真與爛漫,她笑容裡沒有一絲焦慮的自在,是源自於坦然接受孤獨感的勇氣,是任何時候都只遵從於內心聲音的誠實。

這性格有點像將“波點”創作進行到極致的日本畫家草間彌生。

“自洽”與“自愛”| 讓你活出自在人生


90歲左右高齡的草澗彌生以“紅髮紅唇”的外貌及特立獨行的“波點”創作聞名於世。她曾說過:


“藝術必須是自我的,討好眾人的只是騙錢而已,真正誠懇的,卻時常被誤解。”

這不僅僅是她繪畫的宗旨,也是她人生的信仰——遵從本心

也許他人世俗的眼光中她永遠難以被接受和理解,但她內心卻是平靜而溫和的,這就是“遵從本心”的力量。

“遵從本心”是一種最強的力量、最大的底氣,能夠過濾甚至是屏蔽外界的干擾。

而外界的干擾,其實只是“主流人群”給所有人設置的一種“模範人生”,核心就是要告訴你“什麼年齡該幹什麼事兒”。就因為這個所謂的“規範”,以至於我們在沒能按時完成“任務”時變得焦慮不堪,進而影響自己的生活質量。

“自洽”與“自愛”| 讓你活出自在人生


事實上,要想活出“孫仙兒”的狀態,也並非難事,重點在於“自洽”與“自愛”。

自洽,與自己相處的最好狀態。

聽人說過,每個人的靈魂都該先自我圓滿,而後才去吸引同樣圓滿的另一個靈魂。缺損的靈魂只會不斷索取,直到對方疲憊不堪放手遠去。

相愛的兩人就像兩盞燈,若同樣明亮,則有室如白晝的效果;若其中一盞稍有黯淡,那另一盞就得不斷補償,室內也只能達到勉強可見的程度。這裡的“明亮”即是一種自洽的狀態。

“自洽”與“自愛”| 讓你活出自在人生


如何做到“自洽”?首先在於“自愛”。


自愛是對理想人生有清晰的渴望和堅定的追求

,絕不會因為外界“24歲、28歲、30歲就必須怎樣”的想法而動搖。

或許你30歲時仍然一個人看風景,但能毫無芥蒂地唱出《晚婚》,就是自愛的人生;

或許你60歲時選擇退出婚姻、迴歸單身,只要還能說溫言善語、擁抱世界,就是自愛的人生;

或許你90歲時潛水攀登、環遊世界,但能有所貢獻、善待歲月,就是自愛的人生。

“自洽”與“自愛”| 讓你活出自在人生


沒有一種人生是應該被“框定”的。不流於世俗的,除了選擇,更重要的是思想。

當我們真的學會傾聽內心、遵從本心,自然不會再受外界所幹擾。就像文章最後寫的那樣:

“一個人如果能夠始終遵從於內心的渴望而活著,也就自然不會再期盼另一程的風景,畢竟今天我已滿酌高吟、甚是盡興。至於明日花開花落,那是命運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