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雍乾百年盛世,終結了遊牧與農耕文明的衝突

一部中國古代史,最跌宕起伏的,就是農耕、遊牧兩大文明之間的鬥爭,衝突、博弈、融合,反覆演繹歷史的波瀾壯闊。


康雍乾百年盛世,終結了遊牧與農耕文明的衝突

2千多年間,彪悍的北方遊牧民族,像海浪一樣,持續向南衝擊,多次滅亡南方政權,成為中原王朝揮之不去的陰影。影響較大的,最起碼有5次:犬戎燒燬西周、五胡禍亂西晉、金克北宋、蒙滅南宋、滿清取代大明。


康雍乾百年盛世,終結了遊牧與農耕文明的衝突

而一旦中原王朝國力強盛,首要任務必然是北定邊患、“封狼居胥”。西漢逐匈奴漠北,大唐驅突厥西遁,明初屢次北伐。

直到清代康雍乾三朝,才真正徹底擺脫兩難境地。他們是如何解決的?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因勢利導,由此實現了中華帝國真正的大一統,開啟了延續134年的康雍乾盛世!


康雍乾百年盛世,終結了遊牧與農耕文明的衝突

一、用血緣紐帶緊緊拉住北蒙

聯姻能夠鞏固皇權、強化實力,這種政治手段自古就有,有清一朝最為顯著。努爾哈赤“十三副遺甲”起兵,軍力很弱,為圖謀明朝、防止老巢被襲,主動迎娶蒙古公主。皇太極的嬪妃,半數出自蒙古王公貴族,以至於漠南16部首領齊聚盛京,尊奉皇太極為蒙古可汗。如此血緣關係,很難再啟戰端。而且,逐鹿中原、統一華夏,蒙古鐵騎發揮了重要作用。

反觀明朝,太祖、成祖都對蒙古施以強硬手段,朱棣強調“不和親、不納貢”,給後代帝王立下規矩。為抵禦北部蒙古,大明重修廢棄的長城,北部邊防建立九個軍事重鎮,洪武帝8次出擊蒙古,永樂大帝5次北伐。


康雍乾百年盛世,終結了遊牧與農耕文明的衝突

但與此相反,蒙古與滿清關係超好。“南不封王、北不斷親”, “姻好”鞏固“盟好”,大清朝與蒙古形成牢不可破的血緣血盟,清朝的滿蒙聯姻長達300年,500多次,清廷嫁給蒙古的公主、格格達430多位,娶蒙古王公之女160多人。其中,甚至出現了“孝莊”這樣才幹卓越的政治家,連續輔佐皇太極、順治、康熙三朝,對大清國運歷史影響深遠。


康雍乾百年盛世,終結了遊牧與農耕文明的衝突

二、靠軍事征伐牢牢壓制漠西

西域當時也為蒙古部落佔據。成吉思汗後裔難以割捨“黃金家族”情結,世代懷揣重建汗國夢想。準噶爾部遊牧天山、伊犁河,首領噶爾丹,弓馬嫻熟、長於謀略、文武雙全、很有野心,以恢復先祖偉業為畢生抱負。他採取“遠交近攻”之策,向滿清稱臣納貢,迅速統一漠西。清廷開始與李自成、張獻忠、南明政權廝殺,後來忙於平息“三藩”,無力控制西部邊疆,噶爾丹藉機發展壯大,開始實施“東進計劃”。


康雍乾百年盛世,終結了遊牧與農耕文明的衝突

噶爾丹為達目的,不惜勾結沙俄。清與俄簽訂《尼布楚條約》,俄把噶爾丹作為牽制康熙的籌碼。首戰獲勝的噶爾丹口出狂言:“聖上君南方,我掌北方”,並乘勝長驅而入,直抵烏蘭布通,距京師僅350公里!面對危機,一代雄主康熙大舉反擊,三次親征,準噶爾部有生力量被消滅殆盡,噶爾丹死於大漠深處。康熙大帝,雖似“守成之君”,實同“開創英主”。

雍正帝的視線仍然是準噶爾部。乾隆帝回顧平生,認為做了兩件大事,一是六次南巡,二是用兵西域。清軍三次征伐,禍亂70年、屢戰屢敗的準噶爾部,最終納入大清版圖,整個西部邊疆,與內地形成統一的不可分離的整體。


康雍乾百年盛世,終結了遊牧與農耕文明的衝突

三、以政治手段實實控制藏區

吐蕃歷史上對內地時有騷擾。這片遙遠神秘的雪域高原,元代歸附中央管轄。康熙親派皇子率軍挺進青海、西藏,準噶爾軍落荒而逃。剛剛即位的雍正,面臨西藏分裂的挑戰,迅速做出反應,撫遠大將軍年羹堯,在軍事上徹底解決了青藏問題。如何治理偏遠高寒之地?朝廷派出駐藏大臣,因俗而治。什麼獨特風俗?百分之百的藏民,信仰藏傳佛教。順治帝首派大臣攜帶金冊金因入藏,正式進行冊封。


康雍乾百年盛世,終結了遊牧與農耕文明的衝突

西藏有兩個活佛系統:達賴、班禪。朝廷注意時刻維持兩個活佛系統的平衡,並在把持平衡的過程中,不斷強化駐藏大臣職權。為強化朝廷權威,制定“金瓶掣籤”活佛轉世制度。這個制度的最核心要義,就是不論達賴還是班禪轉世,必須經朝廷確認。乾隆的創造,不但從根本上解決了宗教領袖的歷史難題,也從根本上確立了遙控西藏的制度安排。

為什麼說康雍乾盛世?至乾隆朝,大清帝國最終形成疆域空前遼闊,高度統一的多民族國家,3億人口、1300萬平方公里疆域版圖,北部、西部、西南部,邊疆穩固、生民和諧、長治久安。秦始皇以來,兩千多年的遊牧南擾中原農耕的難題,終於徹底解決,中華帝國真正徹底實現了大一統的封建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