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散落在霍山县仙人冲村周边山坳中的厂房

曾经在最爱看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6年第06期上, 读过一篇文章叫《离我们最近的工业遗产》文章,作者是一位叫陈东林 的所写的,是关于1964年到1980年,在中国中西部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史称三线建设。虽然基于当时特定环境所采取的“靠山、分散、隐蔽”和进洞的选址原则给后来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和不便,不过在短短的几年、十几年间,上千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星罗棋布于中西部地区,成为推动中国西部工业化的“加速器”。在三线建设已成为历史、工业化奠基时代渐渐离我们而去的时候,三线已成为距我们最近的工业遗产。当时读后就想去亲眼看看,三线建设这个在神秘面纱笼罩之下的,国家巨大建设战略部署的庐山真面目。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从网上看到在安徽大别山腹地霍山县诸佛庵镇,在当时全镇范围内分布着三线军工企业,有安徽省皖西、红星、江北、东风四家机械厂和皖西化工厂、皖西医院等,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小三线。并且有个叫仙人冲村的地方已将部分工业厂房改建为博物馆、展览馆和出租给艺术家作画室。于是在国庆节期间驾车去参观游览。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仙人冲画家村位于六安茶谷大别山腹地诸佛庵镇的东南部,富有上世纪六十年代特色的瓦房散落在山坳之中,溪流穿村而过,一些厂房已改造成民宿和创作室、博物馆和艺术展馆的地方时分富有创艺,继续为和平时代发展旅游和文创产业发挥余热 。而没有修整和租出改造的厂房,有的已坍塌破损不堪,有的还残留有那个年代的标语,充满时代沧桑感,不禁拿起相机和手机一路拍摄下,将那段掩映在山林中的历史遗存,留在数码时代的记忆载体中。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改造成民宿的厂房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原来的职工住处改造为艺术家的住宅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夜晚回到有山美地民宿休息

离我最近的三线工业遗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