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出春趣的古老盆景藝術

“宅”出春趣的古老盆景藝術


​ 當“宅”成為一種生活常態時,將山水樹石縮於一盆之央的盆景,就是人們足不出戶又“咫尺千里”的“山水風景區”。這裡不僅有自然的神采、天地的清芬,還有寄情于山水的愉悅、一種庭院中如世外桃源般春的氣息。

盆景起源於中國,是中國古老的傳統藝術,由植物、山石、土、水等,經藝術創作和園藝栽培,在盆中集中塑造大自然的優美景色,達到“縮龍成寸、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盆景是古代造園藝術和繪畫藝術的延伸,以景抒懷,意境深遠,被譽為“立體的畫、無聲的詩”。

據史籍記載,早在商代,我國就有了疊石、築山、植樹等造園技術。由秦至隋,造園技術高度發展。唐朝時期,國勢強盛、城市繁榮,人們聚居於城市,但仍留戀大自然的山水草木,於是就出現了把植物搬入室內的盆景藝術,並逐漸發展成型。當時,無論宮廷還是民間,製作賞玩盆景成一時風尚,而且人們已懂得以石襯樹,形成形態、高低、虛實的對比,以此來增添自然氣息,加強盆景的意境美。

在唐代章懷太子李賢墓內,有一幅宮女手捧盆景的壁畫。畫面上淺圓的盆中,栽有兩株盛開的花草,花草間襯以玩石,玩石堆積、花草較小豔麗,顯然是一盆樹石盆景。這一記載表明盆景與盆栽在我國已有1300餘年歷史。

“宅”出春趣的古老盆景藝術

唐代章懷太子李賢墓內宮女手捧盆景壁畫


北宋時期,生活相對安逸的文人,崇尚儒雅,生活追求自然閒適,可以思慕自然山水的盆栽藝術得到進一步發展。如宋人繪畫《十八學士圖》四軸中,有兩軸繪有蒼勁古松、老幹虯枝、懸根出土的盆樁,從中可以看出宋代盆景高超的製作技藝。又由於宋人賞石、玩石的情趣濃厚,使得宋代山水盆景製作技藝有了顯著提高,樹木盆景與山水盆景的區別也更加明確。如南宋趙希鵠所撰的《洞天清祿集》中就記載了各種山石的特點和山水盆景的製作方法。他寫道:“怪石小而起峰,多有巖岫聳秀,鑲嵌之狀,可登几案觀玩,亦奇物也。色潤者固甚可愛,枯燥者不足貴也。道州石亦起峰可愛。川石奇聳,高大可喜,然人力雕刻後,置急水中舂撞之,納之花欄中,或用煙燻,或染之色,亦能微黑有光,宜作假山。”


“宅”出春趣的古老盆景藝術

《宋人十八學士圖軸》(局部)


到了元代,盆景實現了體量小型化的飛躍。當時的高僧韞上人,周遊各國,飽覽祖國明川大山之後,以大自然為基礎,打破傳統格局,極力提倡盆景的小型化,後人稱之為“些子景”。

明清時期,盆景類別更加多樣,除了山水盆景、旱盆景、水旱盆景外,還出現了鑲金綴玉的盆景,高貴典雅、精巧別緻,進一步豐富了古代盆景的類型。


盆景,“立體的畫、無聲的詩”

在古代,古人常寄情山水,留下了大量描繪山水、感悟人生的詩歌和繪畫作品,這些文化與藝術又與盆景密切相連。

繪畫、盆景都屬於造型藝術, 繪畫是在一定的尺幅上以筆墨繪出大自然的形象,盆景也是在一定的領域內以樹、石、配件來塑造大自然的形象,所以在構思、佈局、造型、題名等方面,二者有很多相同之處。同時,園藝盆景在演變過程中,又不斷汲取繪畫藝術的優點和精華,如清代畫家唐岱說“且畫山,山之絕巒、樹、石俱要得勢……”,指出繪畫要“勢”,這對盆景造型也同樣有借鑑意義。繪畫與盆景雖是靜止不動的物體,但如果造型得勢,便能使其有動勢的效果。再如中國繪畫的最高追求——境界,也是盆景藝術所追求的;繪畫所追求的“無聲詩”的意境,使盆景也擁有一種精神靈魂。

“宅”出春趣的古老盆景藝術

文人樹盆景


另外,還有一種文人樹盆景,最早可追溯到唐代,由文人畫派生而來。文人畫泛指中國封建社會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畫,講究自然和借物言志,所以畫中的樹木大多主幹瘦勁,枝葉疏朗,瘦中更見風骨與精神,這是文人的審美取向所致。韓愈的盆池,蘇洵的木假山,趙孟頫的古木竹石圖皆是如此。文人樹盆景既有“文人畫”中清高、孤傲、枯瘦、殘缺的藝術特點,又彷彿在宣洩情緒、吐露幽憤、抒發氣韻。


盆景,可以“宅”出的春趣

在唐代,著名山水詩人、畫家王維就是一位親手製作盆景的愛好者。在唐馮摯的《雲仙散錄》中記有“王維以黃瓷鬥貯蘭蕙,養以綺石,累年彌盛。”王維使用的黃瓷鬥,用料考究、質地上乘、形式新穎、色彩雅麗,既能體現和諧美感,又提高盆景的品位。王維種植的蘭蕙,追求“天然去雕飾”,保持了植物的自然形態。除主體蘭蕙之外,還“養以綺石”。這塊綺石經藝術化的轉身,不僅對盆景營構畫面起到了烘托、渲染的作用,也滿足了創作者對心理情感、意志品質的訴求。而且“養以綺石”還歷史性地開創和規範了中國盆景的基本表現模式。“累年彌盛”也顯示出王維非常重視後期管理,才有了“彌盛”的景緻。

此外,對於盆景的藝術塑造,明代文學家、戲曲家屠隆在《考盤餘事》盆玩箋中還首次介紹了蟠扎技藝,“至於蟠結,柯幹蒼老,束縛盡解,不露做手,多有態若天生。”《浮生六記》的作者沈復,也有“愛花成癖,喜剪盆樹。識張蘭坡,始精剪枝養節之法,繼悟接花疊石之法”。沈復認為,作為盆栽植物,如若一味追求將枝葉盤如寶塔,把樹幹曲如蚯蚓,便成“匠氣”。再如明代屠隆在《考槃餘事》一書中寫道:“盆景以几案可置者為佳,其次則列之庭榭中物也。”介紹了盆景的應用配置,還提出應以古代畫家筆下的古樹為參照對象進行創作。對於樹樁的蟠扎技藝,主張師法自然,強調雖由人作,宛自天成。

如今,庭院裡、案頭間,一盆好的盆景如一首詩、一幅畫,既有杜牧的“鑿破蒼苔地,偷他一片天”這種獨特體驗,也有白居易的“小松未盈尺,心愛手自移。蒼然澗底色,雲溼煙霏霏”,這種“玩物適情”的生活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