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創作特點與演奏思考

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數量非常龐大,又非常複雜,彙集了很多高難度的演奏技巧,蘊藏了非常豐富的精神和哲理。因此,要想準確地演繹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必須要從情感、踏板、力度和觸鍵等方面出發進行思考和研究,本文就簡要分析了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的創作特點和演奏技巧。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創作特點與演奏思考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創作特點與演奏思考

貝多芬一生中,一共創作了32首奏鳴曲,可以算作是鋼琴文獻中數量最龐大的曲集之一,在西方的音樂史上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不僅包含了豐富、複雜的演奏技巧,也蘊藏了深刻的哲理和思想。因此,演奏者必須要勤於練習、認真分析,從多個角度來把握作品的內涵。

一、貝多芬第二時期的奏鳴曲創作

貝多芬的一生非常坎坷,發生了許多故事,但是他的創作卻從來都沒有停止過。他的創作可以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時期,從貝多芬出生到他22歲,他一直在自己的故鄉波恩生活,因此這個時期也可以被稱作為波恩時期。這一階段,貝多芬的創作依然處於萌芽時期、啟蒙的狀態。在這個階段,雖然貝多芬也創作出了一些不錯的作品,但是這個階段並沒有創作出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奏鳴曲。他的奏鳴曲都是在22歲之後才創作出來的。第二時期,是指貝多芬在維也納學習、生活的這一段時間。在這一期間,貝多芬創作出了他的前20首奏鳴曲,可以說這個時期是他發展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在這一階段他遵循了傳統的奏鳴曲創作方式,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現出了自己的特點,一直在尋找突破和發展,這也能夠展示出他對於音樂作品的追求。例如,在第一樂章採用快板的曲式,第二樂章採用迴旋曲式或復三部曲式,第三樂章一般都會採取復三部曲式,第四樂章更多的是採用迴旋曲式。他在創作的過程中,開始嘗試使用一些不穩定的、不和諧的和聲伴奏,並且在一首樂曲中出現較為頻繁的節奏變化,變化的力度也是起伏非常明顯的。這種起伏形成了一個具有張立的、動感的不平衡感,具有非常顯著的感染力。例如,著名的《悲愴奏鳴曲》就是他在這一階段創作出來的,具有鮮明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至今都被譽為非常經典的奏鳴曲。這種突破是貝多芬在這一時期的最大的創作特點,並且也一直貫穿於他後續的創作週期,是貝多芬非常獨特的個人特點。

二、貝多芬第三時期的奏鳴曲創作

貝多芬創作的第三時期,是從1803年到之後的10年,這一時期可以說是貝多芬創作的成熟期。在這一階段,他不僅在感情方面有所建樹,還在交響曲、協奏曲等方面都有所涉獵,這也展現了貝多芬獨特的創作個性。貝多芬的第21首-26首奏鳴曲都創作於這個時期,他做到了不甘於傳統,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和探索,並且,他也真實地做到了打破傳統,不拘泥於傳統的那種奏鳴曲的排列順序,而是用一種富有個人特色的創作方式,在第三樂章中不再使用小步舞曲,而是使用諧虐曲。這種改變使得整首奏鳴曲都變得更加自由、新穎。例如,在這一階段創作的《月光奏鳴曲》,在旋律方面、力度方面、節奏方面都保留了原本就有的力度和特點,並且增加了大幅度的起伏,使得樂曲變得更具有感染力。在整個樂章中使用了不同的曲式,這也是一個創新,雖然在同一個時期,但是他創作的作品卻有著顯著的不同特色。《月光奏鳴曲》展現了皎潔的月光、對於未來的憧憬,整個樂曲非常柔美,而同在這一時期創作的《暴風雨奏鳴曲》卻更加激昂,描繪了暴風雨的壯闊,也描述了在暴風雨來臨之前自己的激動心情。在演奏過程中,要更加註重節奏和力度的掌握。這一段時期的優秀作品遠不止這兩首,他個人也是在這一時期達到了創作的巔峰。

三、貝多芬第四時期的奏鳴曲創作

第四時期,是貝多芬創作的晚期,在這一時期中,他的作品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一生創作的高峰,尤其是最後的幾首鋼琴奏鳴曲,開創了浪漫主義的潮流和先河,也因此,他被稱之為浪漫主義的先鋒人物。在這一階段,貝多芬開始嘗試在自己的音樂中融入一些浪漫主義的色彩,朝著浪漫主義的風格發展,這為後續的浪漫主義音樂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其實,在創作這幾首樂曲的過程中,貝多芬的雙耳已經完全失聰了,他憑藉的完全是腦海中的音樂和記憶中的音色,並且這些創作出來的作品並沒有受到他雙耳失聰的影響,反而更加優秀了。在同一個階段,創作的不同藝術作品有非常顯著的結構差異,還在部分奏鳴曲中融入了較為複雜的復調技巧,這是全新的嘗試和挑戰。在他後期創作的幾首作品中完全顯現出了他的情感變化,演繹得非常深刻,因此創作出的作品也是非常精緻、值得細細品味和探究的。在鋼琴曲的創作中,他的這種嘗試,為鋼琴創作提供了最深刻的情感、最微妙的解釋,作品101、111、110等的結構已經完全自由化、不受約束,完完全全地服從於他對於未來的幻想中了,這是一種境界的昇華。

總之,貝多芬是一位非常偉大的藝術家,具有常人沒有的藝術表現力和意志力,是鋼琴藝術發展中一座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