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弘以貌取人,轻视马敞吟诗嘲讽,马敞出口成章反唇相讥

我国封建社会的取仕,历朝都有不同的规定,但不论其内容如何,大都把身材、相貌作为一项重要标准。不少人尽管文采斐然,才华出众,但由于长相丑陋或身材矮小,不是遭上司的白眼就是得不到好的位置,个别的甚至终生不得为官。传说唐明皇时的钟馗,考武进士,就因长相不佳而被除名。当然这只是传说。这里说说钟馗前面的一段趣事。隋朝有个名叫牛弘的官员,隋文帝时先后任吏部侍郎、吏部尚书等职,具体负责文职官员的任免、考绩和调换、升迁等。牛弘家居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县北),好学博闻,为人宽厚,政绩也很出色,有时还爱同下属开个玩笑,在众官之中口碑不错。

牛弘以貌取人,轻视马敞吟诗嘲讽,马敞出口成章反唇相讥

钟馗

有一次文帝让他考察候选官员马敞,此人面黑纤瘦,举止拘谨,牛弘见其人物猥琐,便有些不悦。马敞向他施礼,他竟不理,甚至连招呼也不打,只顾侧卧在床上,旁若无人地吃零食。马敞参见完毕,想听听这位牛大人要说些什么,不料牛弘竟然出口不逊,用他浓重的家乡口音,吟出了一首小诗:尝闻扶凤马,谓言天上下;今见扶凤马,得驴也不假。扶凤,即今陕西省凤翔县一带。此地古代多产良马,远近闻名。因为马敞是扶凤人,牛弘就巧借咏马为题,一语双关地与其貌不扬的马敞开了个玩笑。

牛弘以貌取人,轻视马敞吟诗嘲讽,马敞出口成章反唇相讥

陕西省凤翔县

意思是说,过去常听人说扶凤马有名,简直是天上地下无匹。今天见了扶凤马(敞),原来就像毛驴一样。牛弘这诗虽随口吟之,但语近狎侮,与他的身份极不相称。马敞见这位牛大人如此以貌取人,心中十分气愤。他想,你能以诗嘲我,我不能反唇相讥。但今天是看我文采,我如缄口不语,岂不如同呆痴?于是他立起身来,面向卧床的牛弘不假思索地回敬了这么几句:尝闻陇西牛,千石不用轲;今见陇西牛,卧地打草头!因为牛弘的老家离陇西郡不远,当时陇西产的黄牛也是名闻天下。

牛弘以貌取人,轻视马敞吟诗嘲讽,马敞出口成章反唇相讥

陇西牛

诗中的“轲”,是夹在牛脖子上的木套,用来系绳牵引。诗的意思是说,我也早昕说陇西牛不同一般,拉千石重的东西都不用拴套。想不到今天见了一头陇西老牛,却只会卧在地上吃草。诗一出口,使牛弘大吃一惊,想不到这位其貌不扬的马敞,竟能出口成章,而且也是巧借他的姓氏,镶字用典,自然贴切,文采非同凡响。牛弘赶忙从床上爬起来,同马敞以礼相叙,日后给他安排了一个很好的官职。与隋代的马敞相比,明代一些相貌不佳的官员,运气就差多了。

牛弘以貌取人,轻视马敞吟诗嘲讽,马敞出口成章反唇相讥

牛吃草

当时吏部有条历年相袭的不成文的规定,凡文章写得好而相貌不好的举子一律不得人选,这就把许多才高貌丑的人排斥在官场之外。因此,那时的举子,不论长得好的还是长得差的,无不刻意修饰外表,千方百计使自己能够引人注目。有的拔胡子,有的糨衣裳,臃肿的控制了体重,瘦弱的增加了饮食,面黑的施了傅粉,个矮的穿起了“厚底儿”,一时间形成了“不重文章重脸膛”的庸俗风气。当时有个名叫应履平的县官,十分反感这种以貌取人的不良风气。

牛弘以貌取人,轻视马敞吟诗嘲讽,马敞出口成章反唇相讥

饮食

一次他在京城遇见了一些打扮得油头粉面的读书人,深感厌恶,便在离吏部不远处的墙上,题诗加以嘲笑:为官不用好文章,只要胡须及胖长。更有一般堪笑处,衣裳糨得硬梆梆!诗中最末一句,是说古代人为使衣服平展,要在米汤水中“糨”一下,穿在身上挺括无皱,显得十分精神。这首诗可以说没有什么文采,顺口溜一般。但对明代腐败的取士标准作了无情的嘲弄,快刀直人,痛快淋漓!据说,应履平题诗并未受到追究,反倒被一位主持正义的吏部官员提升了官职。如果这是真的,也应算是他的一大幸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