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四合院:“积极思考”,简而易行,为什么做不到?

原创 陪伴你成长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


嘉成,是一位留学归来的90后好青年,目前在公司里担当了非常重要的知识管理岗位。平时的他,温和有礼、谦逊冷静,被很多人都视作谦谦君子。


然而,这位众人眼中的谦谦君子,却在公司内部的学习成长会上,吐露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困扰:


他说,其实自己是一个表面顺从,但内心十分抵抗的人。

此话一出,大家都很惊讶。


嘉成,从小到大品学兼优、孝敬父母,工作一年,聪明能干,做事严谨,品德素养高,同事人人称赞。这样的人,内心怎么会如此苦闷?然而, 想起平时他的笑容中若隐若现的一丝苦意,在座的人,心中似乎有了答案。


嘉成继续说,对于父母和领导的叮嘱或者指令,他一定会努力完美完成,展现他的能力和素养。然而,事实上,他的内心却充满对抗,对这些“安排”并不认可。


但是,他把这些“不认可”都憋在心里。


面对父母,他不说,他害怕会伤害他们或者辜负了他们对自己成长的期许。


在工作中,他也不会说,他怕领导生气,也怕耽误工作,影响进度。


于是,没有人知道,表面上性格和顺的他,内心却时时在抗争,以至于让自己“内伤成疾”


有时候,他也试图安慰自己,“大家开心就好了,反正这些事本来就是给他们做的。”于是,他经常像一个机器人一样,简单机械地去执行任务,却鲜有热情和创新。


机器人?简单机械?听到这些词,你是怎样的感受?反正,当时在场的人听了很是心疼,一个如此优秀的年轻人,在这样的大好青春年华,怎么就麻木了呢?


致良知四合院:“积极思考”,简而易行,为什么做不到?


于是,公司的伙伴们纷纷出招,给了他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到他。


总结一下这些建议,大体是:嘉成应该更加开放心扉,积极思考,不要害怕出错;以及,应该立下一个更大的志向,引领自己前行。


“积极思考”,听到这四个字,一位年长的同事凝神片刻,给大家分享了他自己的故事,他说:

十几年之前,有一本英文畅销书,The Power of Positive Thinking,其核心思想是,鼓励大家积极思考。这本书,被称作彻底改变职业心态和企业命运的书。作者告诉大家,每天做事情都要积极思考,积极行动,如此,事业会更好、人生也会更好。


当年的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并将“积极思考”的理念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然而,这样一本好书和这样一个好理念,却并没有带给我什么实质性改变!

为什么一个这样好理念,却不能给带来持久的力量?


这位年长同事的问题,让在座的人陷入了沉思。


一个同事插嘴说:因为没有坚持!坚持才有结果!


另外一个同事则说:不然,不然,“坚持”,“毅力”,以及“积极思考”都是一种德。在德上努力,往往很难奏效。


的确如此,人们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难以过好这一生。


比如,我们知道了这个道理:“只要积极思考,积极行动,工作就可以更出色。”


于是,我们坚持积极思考,坚持、再坚持。然而,一段时间后,消极的声音仍然会从内心频频冒出来:

“我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呢?”

“我再怎么努力,也比不上谁谁谁的先天条件,况且客观条件也不具备,工作做得好一点又能怎么样呢?”

“我现在是,比上不足但比下有余啊,根本用不着这样累。”


这些从内心里涌出来的暗示无声无息地影响着自己,于是,在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在无形中回到了之前的状态。


阳明先生的弟子说,修一种德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这应该还是在潜心修习的情况下。因而,在德上努力,寻求改变,是一场非常辛苦的旅程。


而且,一旦遇到外部的阻力,人们就可能放弃这个“好品德”。


所以,若只是鼓励同事要积极思考,还真帮不上他。


怎样才能真正帮助到这位年轻人呢?


致良知四合院:“积极思考”,简而易行,为什么做不到?


明心净心,大道至简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中有这样一段话:

“烦恼和痛苦的根源、生命质量差别的原因、人生价值大小的源泉、更高层面成功的根本等等问题,可在心中找到答案。中华文化在精妙绝伦处,往往是在体证和阐明心的奥妙”。


烦恼和痛苦的根源,都可在心中找到答案。因而,这位年轻人的烦恼,当然也可在心上找到答案。


心,体现在起心动念上,起心动念决定了意识、语言和形为。


还记得这位同事,阐述自己的疑惑时说过的话吧:

“害怕会伤害父母,或者辜负了父母对自己成长的期许。”


“你们开心就好了,反正这些事本来就是给你们做的。”


旁边人可以提示他,观照一下自己说这两句话时的起心动念是什么。


是深深的怨念。在他内心深处,怨父母的严厉,怨父母过多的管制,也怨领导的威权。一念恶,众恶相引而来,深埋的怨念,会让自己产生无数与人对抗的不好的念头。这些不好的念头,都是小我,蒙蔽了自己的心智,用自己的小我看世界,只能看到他人的缺点,甚至一叶障目,感受不到父母涌泉之恩的爱,也感受不到领导和同事对自己寄予的厚望。


不好的念头,决定了意识、语言和行为,意识、语言和行为决定了事,所有的事汇集起来就是人生。


由不好的念头主宰的人生,是怎样的人生?一定是烦恼和痛苦的。


这些不好的念头就是我们生命的大毒瘤。去除不好的念头,才有幸福可言。


如何去除怨念等不好的念头呢?


必须自己下明心净心的功夫。


致良知四合院:“积极思考”,简而易行,为什么做不到?


这位同仁,开始明心净心,拔出生命的毒瘤,扫除内心深埋的怨念,便可迎接光芒万丈的自己。


然后,沿着士人、能人、君子的路径,不断以更高层面的心为心,建设心灵品质,便可成长为真正的谦谦君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