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期引航守国门,筑起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坚固防线

目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境外疫情形势却日趋严峻。港口、海船成为防范疫情从境外输入的“重隘”。在南通港沿海港区引航站,有这么一支特殊的抗疫突击队,作为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他们白衣为袍,坚守国门,为境外船舶进出港提供引航服务,以最美的逆行为严防境外疫情输入筑起了一道坚固防线。

“疫”期引航守国门,筑起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坚固防线

为了抗疫,他们拼了

穿上防护服,带上护目镜、口罩和橡胶手套,这是医护人员的标配。而疫情期间的引航员,也必须这样全副武装地出现在外轮上。

南通沿海多进出超大型船舶,从登上外轮到引航结束,引航员至少需要连续工作五六个小时,这期间运动量很大,需要通过攀爬10多米高的悬梯登上外轮,常常是引航结束衣服湿透。为了节约极为紧张的防护服,他们穿上纸尿裤,只能吃点干粮,不敢喝水。

条件如此恶劣,但引航员为国守门的初心依然如故。疫情期间,累计完成120多艘次的超大型船舶引航任务。

3月16日,长333米的巴哈马籍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猎鹰”从北支航道靠泊中远海工码头,此行目的是通过改造升级成为世界上最大型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改造合同总价约1.74亿美元,是南通船企今年以来最大的订单。

为了引领这艘进入北支航道的最大船舶,站长王海翔多次踏勘码头航道,组织研究制定方案,带领2名高级引航员和1名一级引航员将船舶成功靠上中远海工码头,为复工复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疫”期引航守国门,筑起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坚固防线

2月22日,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召开前夕,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期,马绍尔群岛籍“莉比莉娅”轮从卡塔尔装载26万方液化天然气来港。

引航员曹宏飞、高建康登轮后,克罗地亚船长和船员表示了对中国疫情和自身安全的担忧。“别担心,中国人民举全国之力,共同抗击,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引航员将中国政府的抗疫措施和最新成果作了详细介绍,并表示船舶靠港所在地南通疫情得到很好控制,正在逐步复工复产,船舶靠港后,船上所有人员只要遵守当地抗疫的相关规定,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就可以了。

船长和船员听了引航员的介绍后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中国政府和人民在这次疫情中的出色表现。引航任务完成后,外籍船长船员主动和中国引航员一起录制了“加油中国,加油武汉”的祝福视频。

“疫”期引航守国门,筑起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坚固防线

海轮上,他们再叙中意友谊

疫情,让中国和意大利两个文明古国的友谊更加深厚。

3月20日,高级引航员王华和助理引航员吴康明引领新加坡籍液化气船“普拉奇”轮进出港,该船长294米,装载着16.5万方液化天然气。船上有5名意大利船员。

引航员登上“普拉奇”轮,迎接他们的是一位头发斑白的意大利老船长。在港期间,他得知中国政府不仅向意大利捐赠了大量的紧缺防疫物资,同时还选派了具有丰富防疫经验的专家组赶赴意大利,协助意政府做好防控工作,老船长深为感动。

当引航员顺利引领大船出港后,为了感谢中国人民和即将离船的引航员,老船长命令三副鸣放汽笛一长声,悠长的笛声响彻云霄,传向蓝色的大洋深处。老船长依依不舍的对引航员说:“再见中国,他会永远铭记这个处处充满生机、充满友谊的国度。”

引航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引航员肩负着维护国家主权的职责。作为中国最早的高级引航员,退休返聘的陆元旦仍然奔波在引航一线,他说:“引航员要具有科学家的头脑、外交家的风范、指挥家的果敢、运动员的矫健。在全球疫情迅速蔓延的新情况下,中国引航员更需要以这样全能担当为全球疫情防控贡献强大力量。”(文 | 记者 彭军君 通讯员 曹海荣 图、视频 | 通讯员 曹海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