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個簃“重”“拙”“大”的藝術追求


王個簃“重”“拙”“大”的藝術追求


王個簃(1897—1988)

原名王能賢,後改為王賢,字啟之,號個簃。齋名霜荼閣、暫閒樓、千歲芝堂、待鴻樓、炙轂樓、昨今無自非齋、見遠樓、勞勞亭、慶憲樓、還硯樓。江蘇省海門市三興鎮人。現代著名書畫家、篆刻家、藝術教育家。

王個簃是吳昌碩晚年的得意門生,詩、書、畫、印均由缶廬親授,得其畫派真傳及精髓,是“吳派”金石寫意畫風繼承與推廣的中堅力量。

生前曾任新華藝大、中華藝大教授,昌明藝專國畫系主任,上海市美協及上海市書協副主席,上海中國畫院第一副院長,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協名譽理事,西泠印社副社長等。

著有《王個簃畫集》《個簃印存》《個簃題畫詩選》《王個簃印集》《王個簃書法集》《王個簃隨想錄》《霜荼閣詩集》《王個簃隨想錄》等。

王個簃“重”“拙”“大”的藝術追求

篆書對聯 千奇萬怪常探索 四海一家皆弟兄


藝術觀點

王個簃認為,繼承和發展中國畫傳統藝術:

第一是要重視傳統又不為所囿;

第二是深入生活以我為主,他認為生活中無物不能入畫,要善於觀察事物並做出取捨;

第三是要“外師造化”,但又要高於造化;

第四要有強烈的主觀意念;

第五要有全局觀念,敢於“造險”,製造矛盾,從矛盾中尋求協同統一;

第六要“心細膽大”,縱情恣肆,把大畫當作小畫畫,小畫當做大畫畫;

第七是強調畫面整體佈局中筆、墨、題字、鈐印的相互影響,要注意虛、實、輕、重的問題,筆墨相合要流暢自然,虛實結合,知白守黑,以味補味,畫中有畫;

第八是要講究中國畫中的線條,應同書法作品般講究線條的質感、提按、徐疾、枯潤、濃淡、虛實等;

第九是認為詩、書、畫、印等各種藝術間是相通的,要不斷充實,提升自身多方面藝術素養;

第十是書法與篆刻相通的篆刻藝術觀,他在《隨想錄》中說:“刻印是我國一門獨特的傳統藝術,它與書法尤其是篆書相輔相成,不可或離。”


王個簃“重”“拙”“大”的書法篆刻藝術

  • “重”指用筆厚重,不輕浮
  • “拙”指不刻意修飾,自然含蓄
  • “大”指大氣磅礴,氣質高古,落落大方


王個簃“重”“拙”“大”的藝術追求

行書靈臺中堂


王個簃“重”“拙”“大”的藝術追求

節臨《石鼓文》條幅

霝雨流迄湧湧盈渫滋君子即涉涉馬汧殹洎洎萋舫舟歸自鄜徒馭惟舟道或陰或微


王個簃“重”“拙”“大”的藝術追求

百歲進軍


王個簃“重”“拙”“大”的藝術追求

粗服亂頭


王個簃“重”“拙”“大”的藝術追求

篆書中堂 鷹擊長空 魚翔淺底


王個簃“重”“拙”“大”的藝術追求

篆書對聯 淵深識魚樂 樹古多禽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