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9.2《觸不可及》:從三個角度解讀影片的魅力及思考

許多的愛不用說,用心感受。許多的情不用聽,時間證明。一生何求,只要有人知冷知暖,哪怕觸不可及,愛過即是最好— —《觸不可及》

《觸不可及》是一部由尼爾博格執導的劇情片,影片於19年11月在中國內地上映,影片一經播出就受到了廣大觀眾的追捧,豆瓣評分也達到了9.2,由此可見,這部電影的質量也是有目共睹的。

影片是根據法國電影《無法觸碰》改編而成,主要講述了癱瘓的菲利普和青年戴爾之間的故事,菲利普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他在商業方面獨具慧眼,原本虧損的公司經過他收購之後就能扭虧為盈,正當他走上事業的巔峰時,一次意外事故使得他從此癱瘓無法行走。

正是由於這次意外事故,菲利普開始對生活產生了厭倦情緒,隨後在好朋友的幫助下,他給菲利普找了護工讓他自己挑選,一來可以負責菲利普的日常起居,二來還可以幫他開車帶他出去散步。在這一群候選人當中,因偷盜被捕入獄的年輕小夥戴爾,為了獲得假釋條件從而前來應聘這份工作,他傲慢的態度吸引了菲利普,最終戴爾意外的獲得了這份工作,兩人之間的故事由此展開。

《觸不可及》這部電影能夠從平淡的生活細節中,給我們展現出深刻的生活哲學,通常人們認為,對他人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是一種尊重,然而,這部影片卻從另外一個視角告訴我們,把對方當做正常人一樣平等對待才是真正的尊重。影片中戴爾和菲利普之間的友誼也正是源於這種平等,身患殘疾的人需要的不是同情和憐憫,過度的關注反而會讓他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今天我將會從影片的故事內容、人物性格、唯美友誼這三個角度來解讀《觸不可及》這部影片的魅力,本文的最後部分我將會談談現實思考及啟發。

豆瓣評分9.2《觸不可及》:從三個角度解讀影片的魅力及思考

01、影片採用倒敘的手法,以戴爾和菲利普在高速飆車開場,達到了激發觀眾好奇心的效果

《觸不可及》這部影片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故事情節採用了倒敘的手法,通過兩位主人公在高速飆車的情景作為開場,從而觀眾也好奇為何他們關係如此親密,遠遠超出了普通僱傭關係。

原來,菲利普之前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只不過在後來的意外中高位癱瘓,窮困潦倒的戴爾就是在這一刻與他結緣。戴爾作為護工承擔起了照顧菲利普的責任,影片中有這樣一個場景,得知菲利普要招護工應聘的人絡繹不絕,他們其中不乏有高學歷高素質的人,然而在回答面試提問的時候,他們一個個卻顯得有些語無倫次,大家浮誇的表演顯得有些虛偽,也未能真正打動菲利普。

無心插柳柳成蔭,所有人都為了得到這次面試機會,都將自己偽裝的十分完美,可到了戴爾出現的時候,畫風就開始了360度的逆轉。戴爾沒有把自己包裝成一個有文化有素質的人,他的學歷不高,甚至還因貧窮偷盜被捕入獄過,面試過程當中,他的大膽和幽默深深地打動了菲利普,並且最終從一大群人中脫穎而出。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坦率和真誠有時候就是最寶貴的財富,戴爾之所以能夠從一大群優秀的人中脫穎而出,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他的坦率和真誠的品質。那些和她一起來應聘的人,即使有高學歷和高素質,然而他們卻沒有表現出最重要的真誠,虛偽和浮誇大大降低了他們的核心競爭力。

豆瓣評分9.2《觸不可及》:從三個角度解讀影片的魅力及思考

不可否認的是,現實生活中要想在人群之中脫穎而出,個人的人格魅力佔據了很大一部分因素,同等競爭條件之下,如果不具備個人魅力僅僅只有高學歷,那麼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過程中就會存在障礙,坦率和樂觀有時候會讓我們更自然。

影片中還有一個場景值得我們回味,那就是戴爾面試時盜竊了菲利普家中的一個彩蛋,他偷這個彩蛋的目的就是為了送給自己嬸嬸。通過影片的開頭我們可以得知,戴爾的出身並不好窮困潦倒使得他以偷盜為生,所以看到喜歡的東西就偷回家也就成了一種與生俱來的習慣。

令人驚訝的是,當戴爾後面得知這個彩蛋是菲利普前妻留下的信物時,他趕緊讓妹妹把偷的彩蛋拿回來。與此同時,兩人外出兜風的時候,戴爾並沒有把菲利普放在後車廂,而是把他當做正常人對待,種種場景都能夠看出戴爾並不是我們想象中那樣桀驁不馴和玩世不恭。

事實上,如果我們一眼就能看出對方的好壞,那麼真相往往並非那麼簡單,只有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才不會被表面迷惑。初見戴爾的時候,我們會憑藉自己的主觀臆測給他貼上傲慢無禮的標籤,然而通過後續兩人的相處就能看出,戴爾實際上是一個粗中有細的人。

在我看來,戴爾的種種細節都能夠反映出他的真實人品,一方面他沒有為了得到工作而表現得虛偽浮誇,反而是直接展現出了自己最本真和坦率的一面,當然這也是最真實和最自然的一面。另一方面戴爾十分富有同情心,他沒有因為菲利普是殘疾人而區別對待,反而像正常人一樣對待。

豆瓣評分9.2《觸不可及》:從三個角度解讀影片的魅力及思考

02、劇中兩位人物性格迥然不同,當自卑的菲利普遇到坦率的戴爾,情況就開始發生好轉

《觸不可及》這部影片中兩位主角的性格迥然不同卻互又相映襯,菲利普先前是一位名聲顯赫的商人,他的身份和地位無不顯露著自信和魄力。然而遭遇變故之後,開朗的菲利普開始變得有些自卑,直到遇見坦率的戴爾情況才有了好轉。

影片中的戴爾身世非常悽慘,自幼被叔叔和嬸嬸領養長大,由於家庭條件比較窮困潦倒,戴爾從小也就沒有機會接受太多的教育。影片開頭戴爾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桀驁不馴和玩世不恭,直到後面才發現這是他沉著冷靜的表現。值得肯定的是,戴爾天性比較善良,一方面體現在他聽嬸嬸和叔叔的話,另一方面體現在對弟弟叛逆行為的擔憂。

當然,和戴爾形成強烈對比的就是菲利普,他從小出生在貴族家庭,無論是身份還是社會地位都十分顯赫,他擁有常人終其一生都想要追求獲得的物質,但卻無法擁有直立行走的快樂。突然之間的變故讓他從先前的自信變得有些自卑,因為身體殘疾的原因,他不敢面對自己內心真實的情感,所以遇到愛情的時候這種自卑感就會更強烈。

面對出如其來的打擊,菲利普最先表現出的是消極厭世的情緒,望著身邊擁有觸手可得的一切,但這些看上去又觸不可及。不過幸運的是,因為有良好的教育基礎作為支撐,菲利普也還沒有到自暴自棄的地步。過往的見識讓他眼界開闊,儘管如此,他卻沒有表現出絲毫輕狂和孤傲,反而十分平易近人,這種品質是難能可貴的。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影片中兩位主人公個性都十分鮮明,回到現實這正是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的原型。沒有誰天生就是完美的,缺陷從另外一種層面來講也是美,正如喬布斯被咬了一口的蘋果,正是這種缺陷使得它的美更加獨特。

豆瓣評分9.2《觸不可及》:從三個角度解讀影片的魅力及思考

03、透過戴爾和菲利普之間的唯美友誼,不難發現人與人之間的尊重不是同情而是平等

戴爾和菲利普之間的唯美友誼也是影片的一大亮點,《觸不可及》這部影片並沒有過多複雜的情節,正因為是由真實故事改編而成,所以影片中的人物才更加具有代表性,兩人和睦相處的過程中各自得到了理應的尊重,這種尊重是建立在平等基礎之上,而不是簡單的同情和憐憫。

影片中的戴爾隨性又仗義,兩人之間的友誼也是從點滴生活中逐漸培養起來的,最開始招聘護工的時候,菲利普朋友一再勸告他不要僱傭戴爾,因為在他看來,戴爾從小就是從貧民窟裡面長大的,所以對他而言也就沒有絲毫的同情心。但菲利普的回答卻讓人很吃驚,表示自己想要的就是這一點,因為他不需要任何人同情自己。

看到這裡不禁我開始反思,首先,我在想對於殘疾人而言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其次,那些身患殘疾的人他們真的需要人們同情嗎?最後,如何與身患殘疾的人建立良好的友誼呢?

以上提到的問題,影片中都能找到答案。對於身患殘疾的人而言,他們真正需要的並不是外界的同情,而是能夠讓他們迴歸到日常生活中去,如果身邊的人都表現出一副差別對待的模樣,那麼無意之中就會加重他們的挫敗感和自卑感。菲利普和戴爾兩人之間的友誼之所以那麼唯美,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戴爾會選擇性忽略菲利普殘疾的現實,這也側面削弱了他的自卑感。

在我看來,任何事物都不是非黑即白的,選擇交什麼樣的朋友與對方的人品有很大的關係,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自身也不要帶有色眼鏡,我們在交朋友的時候,身份和地位相比人品而言不是最重要的,這個結論適用於日常交際之中。

豆瓣評分9.2《觸不可及》:從三個角度解讀影片的魅力及思考

04、基於《觸不可及》這部影片傳遞給我們的觀念,談談我的幾點思考和啟發

影片《觸不可及》傳達了三個思想觀念,其一就是要發揮出自身的人格魅力,其二就是要明白對方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其三就是要透過現象窺探本質。基於這三種觀念,談談我的幾點思考:

①“人格魅力”也是我們最大的核心競爭力

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曾說:“卑己而尊人是不好的,尊己而卑人也是不好的。”

現實生活中,我們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與此同時,人與人之間的競爭也異常激烈。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競爭當中贏得主動,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我想這是大家都比較關心的問題,對此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和專業技能,但卻忽略了“人格魅力”這一重要因素。

戴爾之所以能夠在人群之中脫穎而出,正是他自身的人格魅力發揮了巨大作用,其它前來的應聘者他們各方面條件都比戴爾要好,但最終都沒有留下來這也是需要我們思考的問題。

②“換位思考”清楚對方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換位思考一詞我們並不陌生,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交往也必須要遵循這個原則,如果做不到換位思考,那麼就不能感知到他人的情緒,這樣對矛盾緩和非常不利。換位思考的反義詞就是自以為是,總是習慣性用自己的想法去辨別和評價事物,那些做到了換位思考的人,一方面能夠體現出高情商,另一方面也更容易察覺到對方真實的想法。

菲利普遭遇突然的變故,對他而言殘疾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這意味著他不能像正常人一樣直立行走。然而,他內心當中真正渴望的並不是大家的同情,相比之下,菲利普更希望所有人能把他當作正常人一樣看待,這樣他才不會覺得孤單。

豆瓣評分9.2《觸不可及》:從三個角度解讀影片的魅力及思考

③“辯證看待”評價他人的時候要全面客觀

通常我們在評價一件事物好壞的同時,大多都會帶有個人感情色彩,這樣一來主觀意識就比較強烈,從而也就很難得出正確的結論。因此,這就需要我們學會去辯證地看待事物,現實生活中往往沒有絕對的好與壞,所謂的善惡只是放在具體的條件之下才會成立,對此我們要更加全面客觀。

當然,這其中有一個問題值得我們重視,在評價他人和一些客觀事物的時候,我們不能管中窺豹想當然的就給對方貼標籤,在沒有了解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前,我們的任何言辭都做不到恰如其分,既然如此那麼我們更要謹言慎行。

結語:

《觸不可及》這部影片無疑是非常經典的,這其中有影片中故事情節的展現,同時還有主人公身上所具備的品質所帶來的感觸,眼前的種種美好看似觸不可及實則觸手可及,兩位主人公在艱難的歲月中一同高歌,從而吹散了內心的陰霾。

這部電影裡面還有很多細節值得我們去探索,無論是影片的內容還是表現手法,這些都需要我們用心去鑑賞,兩位主人公身份地位懸殊巨大,但卻絲毫不影響他們之間的友誼,這也從側面向我們傳達了什麼叫大智若愚。

好的電影往往能夠給我們深刻的啟發,一方面我們能夠獲取影片傳遞給我們的信息,另一方面通過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能夠得出更多啟發,電影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如果能夠通過將影片中深刻哲理內化為自己的特質,那麼對我們解決問題而言就具有非常大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