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秩序感”和“形式美的规律”是什么?

影视精华大全


所谓摄影的“秩序感”和“形式美的规律”,其实就是追求画面的一种一致性、趋同性。

1.景物的趋同

在拍摄时,摄影者可以有意选取被摄体重复的部分进行拍摄,突出画面的秩序和形式表达。比如,福建霞浦滩涂有很多这样的摄影作品。

2.色彩的趋同

有一些景物,或是自身颜色或者在光的作用下,呈现出相同的色彩,这也是一种秩序和形式的表达方式,同样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

3.影调的趋同

影调趋同类似于色彩趋同,也是由于光线的照射,使画面呈现出相同的影调,从而达到秩序感和形式美。


远山文影


看您的问题,能感受到提问的是对摄影有深刻的思考的,有些朋友的回答,只能很有趣。对您这两个问题做以下几点回答:

秩序感:摄影中秩序感有两个方面:

1.内容上主体和陪体安排,主次分明,相辅相成。

2.布局上秩序我门也叫章法,这是外在具体表现。

形式美:这是美学上的问题,

它包含:声音美,色彩美,形状美。

但摄影不含声音,所以在摄影教学中把形式美细化为:线条,形状,色彩三个部分。包含有太多的问题不能一一罗列。

推荐:1.北大叶朗教授的《美学原理》

2.平面构成,3.色彩构成,这三本书。供您参考。








摄影讲师吕易飞


  1、单纯齐一

或叫整齐一律,这是最简单的形式美。

如色彩中的某一色,碧绿的湖面,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泉水等,单纯能使人产生明净、纯洁的感受;齐一是一种整齐的美,如农民插秧,秧苗整齐,既保持了一定的株距,又有利于健康生长,同时在形式上呈现了一种整齐的美。“反复”也是属于“整齐”的范畴,是同一形式连续出现。如各种二方连续的花边纹饰。齐一、反复能给人以秩序感,在反复中还能体现一定的节奏。

2、对称均衡

“对称”指以一条线为中轴,左右或上下两侧均等。

均衡是较对称有变化,比较自由,可以说是对称的变体。特点是两侧的形体不必等同。

3、 调和对比

调和是在差异中趋向于“同”,对比是在差异中倾向于“异”。

调和是把两个相接近的东西相并列,如色彩中的橙与黄、黄与绿、绿与蓝、蓝与青、都是邻近的色彩。在同一色中的层次变化如深浅浓淡也属于调和。调和使人感到融合、谐调,在变化中保持一致。杜甫诗中有:“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深红与浅红在一起属于调和。

对比是两种极不相同的东西并列在一起,使人感到鲜明、醒目、振奋、活跃。如色彩中的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正如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红与绿的对比。还有杜甫的“山青花欲燃,江碧鸟逾白”。声音的对比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寂静是靠声音来烘托出来的。

4、比例

古代宋玉所谓“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就是指的比例关系。那么什么样的比例才会引起人的美感呢?西方蔡辛克认为黄金分割的比例最能引起美感。所谓黄金分割,即大小(宽长)的比例相当大小二者之和与大者之间的比例。列为公式是a:b=(a+b):a实际上大约五比三。

5、节奏韵律

指运动过程中有秩序的连续。节奏感不仅存在于音乐之中、还存在与绘画、建筑、书法等艺术中。音乐如洗星海的《黄河船夫曲》,贺绿汀的《游击队之歌》。绘画如《清明上河图》在形象排列上由静到动,由疏到密,便形成一种节奏感。在节奏的基础上赋予一定的情调的色彩便形成韵律。韵律能给人以情趣,满足人的精神享受。郑板桥所画的无根兰花,在形象排列组合中所表现的那种充满情感的节奏,也就是韵律。

6、多样统一

这是形式美法则的高级形式,也称和谐。从单纯齐一


若相见338


新手拍照的话,尽可能去找一些背景比较干净的地方,或者拍人像时选择大光圈来拍把不必要的东西虚化掉!拍片成功率会高很多。


任波33






蝈蝈4515


纽摄告诉我们,好的摄影作品看三点,形状,色彩,影调。所以秩序感和美感,来自形状的突出,色彩的统一,影调的和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