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大結局:父母最大的自私,是“我都是為了你好”

電視劇《知否》迎來大結局,與其說是一部宅鬥劇,不如說是家庭教育寶典。劇中各位家長的教育方式,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在這部劇裡,幾乎每個家長都在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雖然信奉的教育理念一樣,可結果大不相同。


《知否》大結局:父母最大的自私,是“我都是為了你好”



女主明蘭的媽媽臨死前告訴女兒,要隱藏自己的鋒芒過日子,凡事活下去最重要,不能一味指望男人,最重要得還是靠自己。

在母親的影響下,明蘭懂得保存自己的實力,在關鍵時刻又能頂住壓力不怕事。

小娘林噙霜,為了能讓女兒墨蘭嫁得好,不惜教女兒跟人私通。可女兒從此也複製了母親的命運,落得了被寵妾欺負、被侍女背叛、被丈夫厭棄的下場。

顧侯府的小秦娘子,為了扶持資質普通的兒子獲得爵位,處心積慮謀害上面兩個哥哥。可她不知道,兒子最想要的卻是兄弟情深、家族和諧。


《知否》大結局:父母最大的自私,是“我都是為了你好”


父母用盡全力為孩子鋪了最好的路,可孩子未必想走。

在《中國少年報》擔任幾十年“知心姐姐”的盧勤說:過多的替孩子做決定,其實是在害孩子。那麼,孩子最想要的是什麼呢?


得不到父母認可的孩子

一輩子都活在自卑裡

孩子內心最大的渴望,就是得到爸爸媽媽的肯定。

臺灣著名作家三毛曾在文章《一生的戰役》裡寫道“我一生最大的遺憾不是沒有賺得全世界,而是請你欣賞我”,這個“你”就是她的父親。

父親看到這句話很感動,留下了一句話,“深受感動,深為身邊有你這樣的小草而驕傲。”

三毛淚流滿面,“這句話我等了一生一世,直到你今天親口說出來,才抹殺了我在這個家庭永遠抹不掉的自卑與心虛。”


《知否》大結局:父母最大的自私,是“我都是為了你好”



很多家長總怕誇獎會讓孩子驕傲,與其讓別人指指點點,不如自己先“毒舌”一番。

其實在孩子的心裡,哪怕全世界都不認可我,只要你認可我,那世界就是完整的,我就有力量前行。

得不到父母認可的何止三毛一人?常常被打擊的孩子,不僅心裡苦,還因為缺乏安全感,一輩子都活在自卑裡,總認為自己不夠好,配不上這個世界。

走不進孩子的心

因為你沒有轉換角度


臺灣一位知名主持人曾經和“知心姐姐”盧勤抱怨,每次帶著三歲的女兒去商場,女兒總是又哭又鬧。她很不理解,商場這麼好玩,怎麼孩子卻不喜歡?

直到有一次,她蹲下來幫孩子繫鞋帶,“意外”的發現了孩子眼中的世界:不是琳琅滿目的商品,而是可怕的大手大腳大腿。


《知否》大結局:父母最大的自私,是“我都是為了你好”



於是她立刻決定把女兒抱起來回家。可是孩子上了肩膀就不哭了,因為發現了玩具。

她忽然意識到,孩子看到的世界和大人們不一樣,只有和孩子站在一條視平線上,才能理解孩子,走進她的內心。

這也給盧勤莫大的啟發,在之後的工作中,她每次都蹲下來,用孩子們慣用的語言和他們進行交流。所以無論多倔強、多叛逆的孩子,都願意放下心防,跟她袒露心聲。

愛孩子不需要理由

但需要方法


盧勤常常說,家庭教育很簡單,只要做到“愛孩子、用孩子、誇孩子”就夠了,但很多家長根本不會使用孩子。

曾經有個小男孩給盧勤寫信,他給正在看電視的父母倒茶,本來以為爸媽會誇他懂事。沒想到媽媽卻說:“別藉著倒茶的功夫看電視,唸書去!考一百分比什麼都強!”

男孩在信裡放狠話:以後再給爸媽倒茶,我就不是人!

教育是件種豆得豆,種瓜得瓜的事。覺得一百分比一杯茶更重要的父母,到老了也別怪孩子沒良心。


《知否》大結局:父母最大的自私,是“我都是為了你好”



那麼,孩子究竟要怎麼用?男孩和女孩的教育方式其實大不相同。盧勤總結出8個字:享受兒子,欣賞女兒。

盧勤最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就是:有兒子就是不一樣!

兒子三歲半時,盧勤抱著孩子擠公交,沒擠上。兒子關心的問:“媽媽你怎麼啦”,“媽媽下鄉插隊的時候把腿摔壞了,抱著孩子上不了車。”

聽完後,兒子立刻跳下來幫她捶腿,盧勤欣慰的說:有兒子就是不一樣!

在這句話的鼓勵之下,孩子學會了關心:天冷了,兒子會幫媽媽添棉被;學校獎勵了巧克力,第一時間想到媽媽分享。爸爸出差了,懂得做飯照顧媽媽。

孩子的責任感,就在一次次的“有兒子就是不一樣”的誇獎中,被培養和調動出來。


《知否》大結局:父母最大的自私,是“我都是為了你好”



有女兒的家庭,尤其是父親,要用愛和賞識滋養她。如果一個女孩從小缺少父愛,長大後很有可能會找一個像父親般的男人。

父親應該怎麼愛女兒?一句話就夠了:有個女兒真好!

有個小女孩幼兒園放學回家,發現爸爸生病躺在床上。她著急的跑回房間拿出自己愛吃的糖,對爸爸說:“爸,你發燒了,別哭啊!把藥吃了,不苦不苦。”

爸爸乖乖的把“藥”嚥下,對女兒說一聲“有個女兒真好”。

在賞識中長大的女孩,愛人愛己,在指責中長大的女孩,勾心鬥角。


最好的家庭教育

是讓孩子擁有強大內心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家庭教育的基礎(P.E.T.父母效能訓練來幫忙,詳詢13566596163)。這一點盧勤也深有體會,因為她從小就在母親愛的教育下,繼承了樂觀、樂於分享的品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