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溯源遊

  疫情好轉,抗疫取得階段性成果,我們這裡列為低風險區,所以,出行也就較前方便些。多少日子不敢出門,現在又是春暖花開之時,於是,便擇個好日子,駕車向著幾個關聯地一路出遊。

春日溯源遊

  出鄆城往北,進入梁山境內,這裡有個村子叫野豬淖。此村位於鄆城、梁山結合部,原屬壽張縣,在這一帶比較出名。我自小常從爺爺口中聽到野豬淖這個名子,且有老親在這個村,便特意過來看看。進入村子,看到此村比一般村子大,有的地方還象從前供銷社的樣子。有人將此村看成是《水滸傳》裡的野豬林,那裡頭有魯智深大鬧野豬林的故事。這一帶是水滸故事的發祥地,人們做這樣的解讀,是可以理解的。

春日溯源遊

繼續北上,經楊營、大路口等鄉鎮,便上了黃河大堤。這裡是國那裡黃河險工。黃河九曲十八彎,蜿蜒入海。站在此處向西望去,見黃河自西部天際東西向而來。腳下的大壩,連同排在一起的許多大壩,將黃河硬生生地扭了個頭,使其向北流去,因此,這裡視野開闊,更能領略黃河的壯觀。

春日溯源遊

黃河對岸 ,便是河南省臺前縣的地面。對岸那個立著高架子的地方,大概就是地圖上標註的林樓村。1947年,解放大軍在三百里河面強渡黃河,展開魯西南戰役,這個地方是重要的渡河地點。當年,我祖父擔任壽南黃河段長,參與了為大軍渡河造船的工作,說起那段往事,令人心潮澎湃。

對岸是夾河鄉,我不知夾河名字的來歷,想來,它南臨黃河,北臨金水河,一條狹窄的地帶,位於兩河之間,很貼合“夾河”這個意思。黃河之北,夾河鎮之南,有個胡莊,便是我的出生地。以前,父母常提到這一帶有個叫張書安的村子,父親當時在這一帶從事教育工作,曾住在張書安村,我也曾認為張書安就是我的出生地。最近仔細問母親,才從她老人家那裡得知,我確切的出生地,是在胡莊。

如今,腳下的這條黃河,隔出了梁山與臺前、山東與河南。其實,以前不是這樣。那個時候,黃河南邊北邊都屬一個省一個縣,便是山東省壽張縣,就是《水滸傳》上寫的那個李逵喬坐衙的縣。壽張縣很古老,也很大,包括現在臺前縣的全部,陽穀縣南部的幾個鄉鎮,梁山縣西北部的所有鄉鎮,還有現鄆城縣李集、黃集的大部分鄉鎮以及侯集鎮的部分村子。我的老家,屬於現李集鎮,便是當時壽張縣的地面。後來,行政區劃多有變更。上世紀四十年代,黃河以南的村鎮分別劃給梁山縣和鄆城縣,黃河以南,便沒有壽張縣的土地。到了一九六四年,壽張縣撤銷,金水河以北的村鎮劃歸陽穀,只有黃河與金水河之間的鍥形地帶劃給範縣,而範縣也劃給了河南省。再後來,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位於黃河與金水河之間的原壽張縣地,又劃成一個臺前縣。

國那裡有個大閘,四十九孔,是東平湖滯洪區的重要設施,用於黃河發大水時往東平湖分洪。往北不遠,還有兩個閘,一個叫石窪閘,一個叫林辛閘。我以前從銀山鎮回鄆城老家,沿前黃河大堤騎行百餘里,常從這些閘上過。

春日溯源遊

行至銀山鎮,有個必定要看的地方,就是這個單位,現在牌子上寫著“東平湖管理局防汛石料供應處”,當年叫山東黃河河處局東銀鐵路管理局。我便在這個地方,住了幾年。先是在這裡讀電大,後來,在局機關工作,住在一排平房中,那是在我兒子出生前後,想來已經三十年了,時間過得真快。現在,這個單位,還有我一些同學和同事,只是,還是防疫期間,不便於打擾他們,要不然,真得找他們敘敘舊,喝幾盅,回味一下我們付出過的青春歲月。

春日溯源遊

自銀山鎮北行,幾經輾轉,來到六工山下。最早知道此山,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那時,作家許平先生寫了本《梁山泊風情》,其中有一篇專寫六工山,我從中知道六工山開發利用很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便是手工業作坊聚集的地方。後來,我在梁山參加水滸研討會的時候,見到了許平先生,也曾問起當年出版《梁山泊風情》的事。可惜許平先生已經作古數年,再也沒有機會與他一起探討《水滸傳》和東平湖一帶的風物與文化。

後來,我的一位同學,家在六工山下的西塘子村,他帶我們專程來考查過一番。如今的六工山,隨著旅遊開發大潮,也開發了一些旅遊項目。

這是子午廣場。這地方,位於六工山的西南側,村子叫理明窩,屬班鳩店鎮管轄。班鳩店很古老,歷史上曾屬於東阿、梁山等縣,現屬東平縣,鎮子上最有名的是唐代程咬金的祠堂。祠堂在班鳩店街裡,我曾去考察過。

至於這個理明窩,我此前只是多次聽說過,這回是第一次涉足。子午廣場正在建設中,當下能看到的,首先是子午堂。沒有仔細考察,根據以前瞭解的資料,感覺這“子午堂”,應當是武術流派“子午功夫”的發祥地。常有人說,子午門功夫,最早出現在六工山下的建福寺。

春日溯源遊

子午堂東邊,便是久負盛名的建福寺了。這是一座古老的寺院,現在看上去,山門和天王堂,還是古代的建築。只不過後面的大殿,是後來重修的。寺依山而建,殿宇自山腳依次排到山腰,紅牆灰瓦,古色古香。山上有塊高大的石碑,是明代立的。還有一塊石牌,也是明末立的。這裡是魯中山區西側的邊沿地帶。站在山上西望,除了銀山、鐵山、百墓山幾個開採殘損的小山頭外,便是一望無際的魯西南大平原,很是壯觀。

春日溯源遊

繞到山的另一側,駛過一段正在修建的道路,便來到東平湖西北側的“水滸水寨“。這個水寨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它系東平水滸旅遊的重要之點,是新版電視連續劇《水滸傳》的拍攝點。東平的水滸旅遊,在東平湖的東南部有“水滸影視城”,在煙波浩渺的東平湖中,有令人嚮往的湖心島。而湖的西北面,便是這座“水滸水寨”。這幾個地方,有旅遊通票。我以前不止一次去過影視城和湖心島,卻沒來過這“水滸水寨”,把它作為此次出遊的重點。沒想到,來到此地已是下午四點半,售票處工作人員告訴我說,防疫期間,下午四點就關門,所以,無法進入景區。既然如此,也只能在外面看一看,拍拍照,感受一下,懷想一下了。

春日溯源遊

湖邊停靠的大船,應當是新版《水滸》電視劇中使用過的。真的很大很高,人無法上去。遠處是隔湖而立的山巒,應當是浮樑山。東平湖南大北小,在此處已經水面不寬。不過,向東望去,起伏的山戀、空曠的田野和靜靜的湖水,還會讓人心曠神怡。此刻就想起古詩裡的句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钁魚肥”。這裡不是西塞山,但山前鳥飛,桃花流水還是有的。钁魚也是有的,三十年前,我兒子很小,我們住在離此十幾里路的銀山鎮上,曾專門買了鱖魚給孩子吃。只是,當地人多把這種名貴魚叫做“祭花魚”。

春日溯源遊

返程中,自銀山鎮向南十多里,經過棘梁山時,已是下午五點多鐘。此山不高,但很有名,傳說宋江最早曾在此紮寨。這個村子叫司裡,歷史上,曾駐有巡檢司,故名。山也因此又稱司裡山。有六工山水滸水寨進不了景區的情況,感覺此時上不了棘梁山。但事有湊巧,這裡的工作人員很靈活,剛關上山門,看到我,感覺不是一個普通遊客,是個文化人,便又特意給打開山門讓我進去。山上最有價值的,其實是古代的摩崖石刻,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時期的北齊。一排排的石拂像,雖沒有洛陽的龍門石窟規模大,但其古老程度和研究價值,並不遜色。我仔細看佛像下的一片片石刻,發現有北宋熙寧時期的。

三十年前,我常路過這裡,登過幾次山。還有一次,專程陪我的同學張衛東來此考察。往事歷歷,如在眼前。歲月匆匆,送走了一代代人,留下的,便是文化的遺產,供人研究憑弔。

春日溯源遊

棘梁山頂北部有廟,廟前有古碑,這一塊比較高大,足有兩三米高,細審文字,是明代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