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送别好友,为何让好友看故乡门前的柳树和梅花?有何寓意?

游子奔波江湖,浪迹天涯,心中永远装着故乡。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花,一人一事,无不牵动游子的乡思苦怨。宋代词人姜夔曾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较长时间,对这里产生了不是故乡却胜是故乡的感情。如今,好友范仲讷要离别诗人,前往合肥探望诗人曾经的故乡赤阑桥,诗人临风伤别,睹人思乡,挥笔写下了客中送别之诗《送范仲纳往合肥》:

我家曾住赤阑桥,邻里相过不寂寥。君若到时秋已半,西凤门卷柳萧萧。题为送往,实则思乡。诗无华丽文辞,亦无晦涩典故,纯用白描,平易如话,读起来,感觉韵味醇厚,情致沉绵,体现了凄夔诗词清朗隽永,余韵悠长之风格。

姜夔送别好友,为何让好友看故乡门前的柳树和梅花?有何寓意?

一山一水,一草一花

诗人告诉朋友,我家曾住在合肥的赤阑桥西边,那个时候,邻里往来,好不热闹,至今想来,倍感温馨。姜變二十余岁时,曾至合肥,结识歌妓姊妹二人,情好甚笃,此后二十余年间,未尝稍忘,时时发之于咏。此诗开篇直呼“我家”,深爱之情,深思之意,不言而喻。诗人的原籍是鄙阳,合肥是客居,但是,人总是这样,在一个地方呆久了,习惯了那里的风土人情,邻里世故,心生欢喜,反认他乡是故乡,诗人永远不会忘记赤阑桥,永远不会忘记那里的邻居。走门串巷,你来我往,谈天说地,好不欢悦。

姜夔送别好友,为何让好友看故乡门前的柳树和梅花?有何寓意?

诗人想念合肥的赤阑桥

人生风雨,几多坎坷,几多无奈,但是,那些纯朴、美好的邻里生活,那些温馨动人的场景画面,是挥之不去的思念,是心灵孤寂的慰藉,是有滋有味的回忆,永远铭刻在诗人心中。唐代诗人王维有诗云:“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末?”(《杂诗》其二)诗人迫不及待地向故乡来的朋友打听故乡的事情,舍弃万千事务不问,单问小事一桩,你来的那天,我家窗前那枝梅开放了没有?王维铭记一枝梅,是因为那枝梅陪伴诗人度过了多少快乐和优伤的时光,见证了诗人曾经的生活和感情。

姜夔送别好友,为何让好友看故乡门前的柳树和梅花?有何寓意?

窗前梅花

钱起诗曰:“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暮春归故山草堂》)诗人暮春时节,回归故里,伤感春残鸟稀,伤感花谢花飞,独岭窗前翠竹,青阴不改,傲然坚挺,当然诗人借竹言志,心有寓托,但是也表明,山窗之下,青青翠竹,早已融入了诗人的生活,早已植根诗人的心灵,不是回乡才怜,而是时时怜,处处怜,思念那些翠竹,思念那些过去的日子。同样道理,宋代诗人姜夔诗中拈出“邻里”,表明诗人对邻居里巷的眷恋和热爱,那种不问身份,不讲地位,不谈名利,出乎自然,源自本真的来往,给诗人带来了宁静与充实,给诗人带来了欢乐和幸福。

姜夔送别好友,为何让好友看故乡门前的柳树和梅花?有何寓意?

杏花

诗人还告诉自己的朋友,你到那里的时候,可能已近深秋时节,瑟瑟西风之中,你可看到,我家小巷门前的那些柳树正落叶萧萧呢。此番告白,含义多多。一是告诉朋友,你如何才能找到我曾经生活过的住处呢?记住了,门前柳树落叶纷纷,那就是我的家。二是暗示自己真真切切地记得那些柳树,记得过去那些熟悉的生活,柳树作证,乡情永远。只可惜,诗人现在漂泊在外,身不由己,欲归而不得,怅望故乡,愁思茫茫啊!三是点明深秋时节,秋风劲吹,柳叶凋零,烘托诗人和朋友的离别痛楚,古诗写柳双关离情,“柳”谐音“留”,希望客人或朋友留下,多呆一段时间,但是各有各的艰难,聚少离多总是给人添愁惹恨啊。

姜夔送别好友,为何让好友看故乡门前的柳树和梅花?有何寓意?

柳叶凋零

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以柳送行,以酒留别,干般不舍,万般思念。柳永词《雨霖铃》:“今育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想离人远去、漂泊辗转的生活,冷风残月,杨柳含悲,牵挂之情,怀想之意,弥漫诗句。设想一下,如果不是“柳“,而是“松““竹”之类的景物,则自然没有朋友相思,离别伤感的意绪。另外,还要注意诗人的用词“若到”,表明是一种假设,是一种预想,现在还没有到秋季,但是,没有到却又必将到,谁能阻止秋天的到来?谁又能阻止秋风劲吹?谁又能阻止柳叶凋零?

姜夔送别好友,为何让好友看故乡门前的柳树和梅花?有何寓意?

柳叶

其间流露出一种岁月不居,人生无奈的苍凉感。我相信,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他和他的朋友,还有他曾经的故乡,都一起慢慢苍老了。秋天不可阻挡,西风不可抑止,柳叶不可常新,岁月不可停留,但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却是永远发酵,愈酿愈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