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武器發展史:火器


中國古代武器發展史:火器

火藥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然而遺

憾的是我們在清朝中後期的一系列戰爭中被打成“孫子”。不過回顧歷史,中國的火炮在世界上也有一段時間稱霸全球,今天為您盤點中國火器大全。

中國古代武器發展史:火器

火龍出水 我國古代水陸兩用的火箭,與飛空砂筒一樣是一種火箭,也是二級火箭的始祖。發明於16世紀中葉,明朝中期。

中國古代武器發展史:火器

鷹炮 歐洲所創的一種專門針對步兵所研製的火炮。此炮屬於小型火炮,炮口直徑較小,一般在55毫米左右,炮身很輕,可隨小分隊行動,速度快,方便靈活。它的祖宗是下面這位“大哥”。

中國古代武器發展史:火器

大將軍炮 身用生鐵鑄造,長三尺有餘,重幾百斤,前有照星,後有照門,裝藥一斤以上,鉛子(炮彈)重三至五斤,射程可達一里之外。嘉靖九年(1530)十月開始製造。

中國古代武器發展史:火器

迅雷銃 明代火器專家趙士楨創造的多管火繩槍,吸收了鳥銃和三眼銃的優勢,銃身上裝五個銃管,每發一槍後轉動72度發射另一管,五管均射畢後銃身前端可發射火球焚燒敵兵。銃管上配有圓牌作護盾用,射擊時支撐銃身的斧子也可在射完後用來防衛,這種武器是世界上公認的最早的機槍。

中國古代武器發展史:火器

虎蹲炮 戚家軍裝備的火炮。為了便於射擊,把炮擺成一個固定的姿勢,很像猛虎蹲坐的樣子,故得名。虎蹲炮威力不大,類似今天的迫擊炮,是以曲射為主的火炮。

中國古代武器發展史:火器

三眼銃

三眼銃是中國古代一種短火器,使用鐵或粗鋼澆注而成。外形為三根竹節狀單銃聯裝,每個銃管外側都有個小孔。使用時在銃管內添加火藥,最後裝填鋼球或者鑄鐵塊、碎鐵砂等,在小孔處添加火帽,使用時將火帽朝石頭等發射臺敲擊,引爆裝填火藥將彈丸發射出去,三個銃管可輪番射擊。在三眼銃的尾部留有柄座,安裝有長度不等的木杆用以握持,保障射手安全。

三眼銃在明代常見,但是射程近,比不了弓弩;再次裝填速度太慢。由於上述原因,三眼銃並沒有多大的發展前景被遺忘。但是三眼銃在民間卻留存至今,百姓使用只裝火藥不裝鑄鐵球的三眼銃當做驅魔嚇驅除邪物的工具,類似鞭炮的作用。現在在中國南方一些客家地區,依然可以看到三眼銃和這類活動。

中國古代武器發展史:火器


掣電銃

銃長約 6尺,重5斤,採用後裝子銃的形式,子銃6個。發火裝置與魯密銃不同,是撞擊式燧發槍,構造和性能與無大差異,主要是改進了發火裝置,將火繩點火法,改進為燧石發火。擊錘上夾燧石,扣板機龍頭下壓,因彈簧的作用與燧石摩擦發火。這樣不但克服了風雨對射擊造成的困難,而且不須用手按龍頭,射擊精度更為準確,並在各種情況下,隨時都可發射。且下面加有護圈。子銃預先裝填好,輪流裝入槍管發射,可以加快射擊速度。

中國古代武器發展史:火器


快槍

長柄火槍,長5.5尺,重5斤,前為鋒利槍頭,後接2尺長槍筒,有4道箍,內壁光滑,從口裝入三四錢火藥及鉛彈,筒後為長柄。用時先去槍頭,1.5寸火線插入筒內,點發後再裝槍頭,同敵近戰而搏。

中國古代武器發展史:火器

五雷神機

是世界最早的左輪槍了,戚繼光在北方戰線防衛蒙古軍隊的發明,有三眼,五眼,七眼各種規格,一般使用時二人一組射擊,一人支架,轉動槍管,一人瞄準射擊。各口都有準星,柄上裝照門。轉瞬之間,可輪流發射。大致相當於現代的左輪手槍。

中國古代武器發展史:火器

古式後膛榴彈炮:佛朗機明代正德年間利用歐洲技術製造的大型後裝火炮,使用帶炮彈殼的開花炮彈!

中國古代武器發展史:火器

帶助推火箭的滑翔炸彈:神火飛鴉補充一個怪物,神火飛鴉,類似解放戰爭中攻擊黃維兵團的“飛雷”根據其氣動佈局,感覺不是很適合飛行,估計不會在實戰中有多少用處。

中國古代武器發展史:火器

水底龍王炮:一種古老的水雷,它是由中國古代軍事家發明。

早在16世紀,各種類型的水雷就已經成為明朝海軍的重要武器。 1549年製造的“水底雷”,可稱為世界上第一枚水雷。該雷用木箱做雷殼,油灰粘縫,下面的繩索連接鐵錨,控制深度,人工操縱擊發,比西方製造和使用水雷 早了200多年。第一顆定時爆炸水雷是1590年製造的“水底龍王炮”。該雷用牛脬做雷殼,內裝黑火藥,用香點火作引信,憑藉香的燃燒時間來定時引爆水 雷。第一顆觸發水雷是1637年明朝末年製造的“混江龍”水雷,該雷通過與艦船直接接觸進行引爆。

中國古代武器發展史:火器

震天雷:北宋後期發展的火藥武器,身粗口小內盛火藥,外殼以生鐵包裹,上安引信,使用時根據目標遠近,決定引線的長短。引爆後能將生鐵外殼炸成碎片,並打穿鐵甲。

中國古代武器發展史:火器

飛天噴筒。明軍使用的一種火器,《火龍神器陣法》:“硝、黃、樟腦、松脂、雄黃、砒霜,以分兩法制打成餅。修合筒,內餅,兩邊取渠一道,用藥線拴之,下火藥一層,下餅一個,送入推緊,可遠至十數丈,近亦四十步,徑粘帆上如膠,立見帆燃,莫救。此極妙極妙萬方效策。”這種火器專門用於燒船帆,燒著了就沒法救。

火繩槍就是靠燃燒的火繩來點燃火藥,故名火繩槍 火繩槍在火器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是現代步槍的直接原型。火繩槍的出現也改變了戰爭的形態,伴隨著火繩槍的發展人類的戰爭從冷兵器進入到熱兵器時代。

中國古代武器發展史:火器


火繩槍的結構是,槍上有一金屬彎鉤,彎鉤的一端固定在槍上,並可繞軸旋轉,另一端夾持一燃燒的火繩,士兵發射時,用手將金屬彎鉤往火門裡推壓,使火繩點燃黑火藥,進而將槍膛內裝的彈丸發射出去。由於火繩是一根麻繩或捻緊的布條,放在硝酸鉀或其他鹽類溶液中浸泡後晾乾的,能緩慢燃燒,燃速大約每小時80毫米~120 毫米,這樣,士兵將金屬彎鉤壓進火門後,便可單手或雙手持槍,眼睛始終盯準目標。據史料記載,訓練有素的射手每分鐘可發射2至3發子彈,長管槍射程大約100 米~200 米。

中國古代武器發展史:火器

燧發槍,由1547年(16世紀中葉)出生在槍炮工匠、鎖匠和鐘錶匠家庭的法國人馬漢發明,在轉輪火槍的基礎上改進而成,取掉了發條鋼輪,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燧石,傳火孔邊設有一擊砧,射擊時,扣引扳機,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藥擊發。大大簡化了射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較低,便於大量生產。17世紀中葉,很多歐洲軍隊普遍裝備燧發槍,一直1848年,足足裝備了200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