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位決定心態,資金管理決定盈虧比,這才是股票投資的核心


在專業的交易者角度看,交易系統解決的是成功率的問題,而資金管理解決的是盈率的問題。但是在我們身邊的很多股民朋友當中,很多人還是花了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去尋找一種成功交易的秘訣和方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些戰法或者捕捉黑馬的方法,以為通過對市場準確的判斷之後就能夠長期穩定的獲利。花了很多精力去研究各種技術戰法和技術指標,而到頭來呢,賬號還是虧損累累,或者賬戶曲線上下波動特別大,經常大虧大賺。

在這裡我們不是說技術系統不重要,而是提倡大家不要痴迷於各種技術戰法和技術指標,最終影響你賬戶盈虧的主要是取決於你的資金管理和風控管理。我提倡大家技術要簡單化,不要太複雜,越複雜越亂。當然技術系統的簡單化,要經歷簡單-複雜-再到簡單的三個階段,可能很多人現在是處於複雜的混沌階段。

所以不管我們怎樣的強調資金管理的重要性都是不為過的,而現實的投資當中,對於資金管理有的人是沒有這個概念,有的則是不懂怎麼做。但是今天我們的主題不是打算要說服還沒有這個概念的這些人,讓他對資金管理重要性的認可,今天我們是要講有這個概念但不懂怎麼做的這些人。

倉位決定心態,資金管理決定盈虧比,這才是股票投資的核心


那麼怎麼才能做好資金管理呢?

資金管理是一個比較複雜,帶有很多變量的、個性化的、藝術性的一門學問。因為不同的交易系統,不同的風險承受能力和盈利預期都會導致資金管理模型的不一樣。

但是不管是怎樣的變量,我們在設定資金管理比例的時候主要是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和思路。

第1步:首先設定你的技術止損位和風險承受止損位。怎麼理解這兩句話呢?簡單的說你要買入一隻股票,該買入多少量呢?那麼你先找出這隻股票的技術止損位和風險承受止損位。比如你有10萬元,一隻股票現在是10元,你覺得這個股票的止損位是在8元,而你最多能承受1萬元的損失,那麼這隻股票的最大跌幅可能是20%,那通過計算你就可以計算出來那你只能買入5000股。所以,你再買入一隻股票之前,你必須先找出你認為這隻股票的止損位,當達到止損位之後,你必須止損,否則虧損超過你承受的範圍之後你的心態就變差。

第2步。組合策略。都說不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因為所有的投資行為都是不確定性的,沒有百分百必須漲的。所以我們要適當的做好分散組合投資。

但是分散投資是講究策略的,有的股民朋友10萬元的賬號買了幾十只股票,這不叫分散投資,股票投資不是買體育彩票,不是你買的數字越多中獎的幾率就越大。

組合策略主要是分兩部分,一部分是數量,一般2-3只股票左右就比較合適。第二部分是這幾隻股票屬於不同類型的板塊組合。比如進攻型的股票與防守型的股票組合。大盤股與小盤股的組合。低位股與高位股的組合等等,這些組合策略主要是依據大盤環境的不同而採用不同的組合策略。

第3步。分批交易。我們要買入一隻股票一定要分倉買入,不要一筆單全倉買入。一般分為試探性倉位,補倉性倉位,還有盈利追加性倉位。同時,分倉買入與分倉賣出是講究原則的:一是下跌的時候是越買越多。比如第一次買入5%,第二次買入10%,第三次買入15%。但是這個買法的前提條件是在沒有打破支撐位或者止損位之前。


倉位決定心態,資金管理決定盈虧比,這才是股票投資的核心


一般情況下,我們如果連續兩次補倉都是失敗的,那麼說明我們對這隻股票的判斷是失誤的,我們就得無條件的止損出局。

但是在實盤操作當中,很多股民是做不到在跌的時候買入股票的。當股票的強勢趨勢形成之後的回調,我們要敢於下跌的時候買入。因為股票是越跌風險越小,機會是跌出來的。

第二個原則:股票上漲的時候,越漲買的越少,越漲就越賣。可是我們的很多股民朋友是反過來了,股票越漲買的底氣就越足,越漲倉位就越重。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股票第一次買入的價位到現在的價位漲幅不少,但是卻虧損啦。那是因為上漲的時候你加倉了,稍有回調你就虧損啦。

我們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股票漲的速度和角度越快就需要分批賣出,等回調企穩還有機會可以再買入。

追漲買入是我們散戶朋友虧損的最大原因。

好了,資金管理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學問,今天我們就跟大家分享這幾條原則和思路,下一期我們再跟大家分享資金管理的加減倉策略,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