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心的父親:宋孝宗立儲的是與非

南宋孝宗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 時年64歲太上皇趙構已禪位九年,禪位後他居住於德壽宮,這德壽宮原是由秦檜舊宅改建而成,論富麗堂皇之程度,不遜於位於臨安南邊的皇宮,時人把皇宮稱為南內,把太上皇所居的德壽宮稱為北內。

這一天,趙構召見自己的大孫子慶王趙愷來德壽宮。

偏心的父親:宋孝宗立儲的是與非

知道翁翁要召見自己,趙愷自然是受寵若驚,要知道除了重大節日、慶典,在平常時日裡即使是皇孫也不能擅自出入德壽宮,這邊趙愷滿心高興的與翁翁共享天倫,皇宮中的孝宗卻在擬詔準備在第二天的朝會上冊立他的弟弟趙惇為太子。

宋孝宗與髮妻郭氏一共生有四子,長子趙愭,次子趙愷,三子趙惇(即宋光宗),四子沒來得及起名就夭折了。


偏心的父親:宋孝宗立儲的是與非

乾道元年,宋孝宗將嫡長子趙愭立為太子,好景不長,在乾道三年的夏天,太子路經貢院,那天正是士子入院考試的日子,士子和太子的執金吾起了衝突,把太子的車架團團圍住,太子哪見過這等架勢,驚懼之下,竟然一病不起,一命嗚呼了!

大哥一死,太子之位自然就空了出來,老二趙愷和老三趙惇的心思就活泛了起來。

按慣例,長子去世,循序當立次子,但孝宗覺得趙愷沒有福相,而且太過於仁厚,雖然很得太上皇趙構的喜愛,但在孝宗眼裡並不是能當皇帝的人選,相比之下,孝宗更喜愛三子趙惇,覺得他“英武類已”,可是長幼有序,舍長立幼,於禮不合,立太子一事便一再拖,拖了兩年多。

在十一月的郊祀中,丞相虞允文藉機向皇帝進言,勸他早立太子,孝宗反倒問他怎麼看?

按照立嫡立長的原則,自是應當立趙愷為太子,可皇帝拖了這麼久,顯然對趙愷並不滿意,虞允文便和皇帝說:太宗皇帝有八子,而真宗排第三,這全憑太宗聖裁。言外之意就是立太子一事完全要看皇上的意思。

可真宗得立也是循序而來,他的兩個哥哥一廢一死才輪到了他,趙愷還活得好好的,竟要越位立儲!

乾道七年二月初七,孝宗下詔立恭王趙惇為太子,趙愷進封魏王,出判寧國府。還在德壽宮陪翁翁盡享天倫之樂的趙愷還不知父皇已經立了三弟為太子,等他接到聖旨時,已經為時晚矣。

趙愷頗為怨念得向趙構訴苦:

翁翁留愷,卻使三哥越次做太子。

趙構一時語塞,安慰道:兒謂官家好做,做時煩惱!

趙愷雖心有不甘,也只得出判寧國府,臨行前和丞相虞允文說:希望相公保我!

趙愷在封地頗有政績,好景不長,淳熙七年(1180)趙愷病逝,消息傳來,孝宗雖然傷心,卻也為自己越位立儲找了個理由:我早知道這孩子福薄,才沒有立他為太子,沒想到這麼早就走了!

攤上一個這麼偏心的父親,可不就是“福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