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胡亥,撒谎精承乾,集天下恩宠的“孩子”为何如此失败?

古往今来,作为父母的最关心的便是孩子的教育了。我们小时候常常会听到这么一句话“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于是我们会有各种补习班,会有写不完的作业,会有每一次考试后的胆战心惊。

在古代,教育依旧是重中之重。尤其是皇家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请的全天下最有学问的老师给他们上课,给皇家的孩子“传道受业解惑”。古代的孩子似乎也不轻松,他们需要学习“诗书礼易乐春秋”就好像我们现在的语数外和其他六大门科一样。

古代皇家对于孩子的教育尤其的重视,但是依旧会生产出来一些“劣质产品”,即使是历史上有名的君王,对于自己的孩子依旧是感到无可奈何。面对熊孩子胡亥,秦始皇肯定有说“我怎么生了你这个熊孩子”,面对撒谎精承乾,唐太宗肯定会大骂“孽子”。我们不经会思考,古代名君,为何教育孩子如此失败?

熊孩子胡亥,撒谎精承乾,集天下恩宠的“孩子”为何如此失败?

一、熊孩子胡亥

“秦二世而亡”,胡亥的爸爸秦始皇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就这么被自己的儿子败光了,如果在棺材里面的秦始皇知道了,恐怕马上就会起来恨铁不成钢的连掐死自己孩子的心都有了。可是“千古第一帝”的秦始皇为什么会教育出来一个丝毫没有继承自己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的儿子而是一个熊孩子呢?

秦始皇的上位可谓是充满了血雨腥风的,在连征六国的战争中,秦始皇的戾气也是不断的在成长,最后形成了一个喜怒无形,好杀成性的品性。这不秦始皇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焚书坑儒”,这些每天都叽叽歪歪说不停的读书人最让他感到厌烦了。

儿子胡亥自然对这些事情都是耳濡目染了,从此在小胡亥的心里也埋下了一颗暴力的种子,开始了各种调皮捣蛋,对于文官他也和父亲一样没有那么的尊重。在胡亥还是童年的时候,就在一次宴会上,开始对大臣做出了各种的不礼貌行为。

可见家长的品格和行为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多么的深刻,我们一直强调父母要以身作则,尽量不要把阴暗面展现给孩子。比

如:如果父母两个人喜欢吵架甚至动起手来,那么他们的孩子也会和其他打架,如果父母两个人相处的非常好,那么他们的孩子也会和其他孩子能够一起愉快的玩耍。

古代皇帝的后宫自然是塞满了妃子,作为“千古第一帝”的秦始皇当然也不例外。这么多后宫妃子,相比现在的一夫一妻制度,他的孩子也是格外的多。现在在二胎政策放开之后,才能生两个孩子,但是秦始皇有18个孩子,胡亥自然就是那个最小的。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么一句话“你是哥哥,你需要照顾弟弟,让着弟弟”,作为人父的秦始皇也不例外,对于他最小的一个儿子,他也是给尽了自己所有的宠爱,无论胡亥多么调皮捣蛋,他都可以接受。

对于孩子的教育,秦始皇当然很严格,不然也不会培养出来扶苏这么优秀的长子出来,可是为什么到了胡亥这里就和自己的哥哥天差地别呢?

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秦始皇对于这个最小孩子的宠爱,所以把自己的慈父形象全部给了这个儿子,其他孩子功课不好,会受到处罚,但是胡亥不同,一向看起来凶巴巴的秦始皇会对胡亥笑,会逗胡亥开心。

常言道“慈母多败儿”,慈父也是如此啊!过于的溺爱导致了对于孩子教育的缺失,从此孩子什么都不会。

熊孩子胡亥,撒谎精承乾,集天下恩宠的“孩子”为何如此失败?

二、扯谎精承乾

李世民也可以说是古代名君排行榜上面可以进前十的人物,他的“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成为了千古名句,告诉我们学会吸收前人教训的金句。但是他自己怎么就没有吸收秦始皇的教训呢?对于自己的儿子承乾依旧是如歌词里那样“我只想给你,给你宠爱”,对于自己培养出来的扯谎精恐怕也是脑壳疼。

李承乾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孩子,长孙皇后早早的几离开了人世,李世民对于自己妻子的爱就全部转移到了这个孩子身上。每当李世民想起长孙皇后的时候,都希望自己能够把最好的都给他们生下的孩子,从此承乾也是活在父亲爱的海洋里面,丝毫没有发现这些泛滥的爱可以把自己淹没。那为什么会叫承乾撒谎精呢?

李承乾其实非常贪玩和喜欢声色,但是他又非常害怕自己的爸爸知道,毕竟自己的父亲最不喜欢自己这个样子,于是他每次上朝发表言论的时候都说一些忠义孝顺的话语,退朝之后就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愉快的玩耍。有时候难免会被父亲发现,他当然不承认,开始撒谎。

李承乾仗着父亲的宠爱,从小就开始学会了撒谎,表明一套背后一套。为了吃牛肉,他就派人去民间偷百姓的牛马,事情败露,他只好让自己的下人出来顶替。对于自己处理的事情,他也是在表明是上进行美化,其实事情他并没有处理得很好,但是为了博得父亲的开心,他习以为常的开始撒谎。

熊孩子胡亥,撒谎精承乾,集天下恩宠的“孩子”为何如此失败?

三、熊孩子、扯谎精太子,集天下恩宠的“孩子”为何如此失败?

1.建统治者的另类教育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一个好的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至关重要,如果一个老师的品性不好,那么学生很可能就受到了其不良的影响。

古人强调“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老师地位多么的高,更何况是皇子的老师,基本相当于皇上一样的存在了,毕竟亲爸爸就是皇上。胡亥的老师赵高就是一个品行不佳的人,作为一个酷吏,胡亥自然也从自己的老师这里学会了傲慢无礼和冷酷无情。

在胡亥上台后对于天下的百姓更是开始了严重的剥削,对于自己下达的命令没有完成好的就直接是死刑。当时陈胜和吴广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只是因为天气不好,下来大雨他们便很难按时到达目的地,没有按时到达就意味着他们将会受到严酷的惩罚,所以他们就直接起义了。

对于这种教育显然就直接产生了这样的结果,如果秦始皇能够复苏,那么他肯定不会焚书坑儒了,该让孩子接受更全面的教育。而非一味的专攻法学,成为和赵高一样的苛刻的“酷吏”。

熊孩子胡亥,撒谎精承乾,集天下恩宠的“孩子”为何如此失败?

2. 急于求成的教育使结果反向发展

正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孩子的成长又怎么可以拔苗助长呢?过于着急只会使教育的结果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李世民对于自己的儿子就是过于的迫切希望他能够早日成才然后继承自己的大统。

在李承乾小的时候,李世民这位全才爸爸可是同样的希望自己的孩子什么都会,于是李承乾的童年就像现在很多有刷不完试卷的孩子一样痛苦,什么都会的李承乾但是什么都不精通,只会一点点。李承乾的老师也非常多,我们现在是一个老师面对一教室的孩子,可是他是面对一屋子的老师,这样的李承乾自然就受不了。

所以李承乾为了贪玩,便开始撒谎。作业没有写完,就说身体不舒服,早上想懒床,就说昨天看书看得太晚了。

李承乾在渐渐的迷失自己,虽然没有奸臣的教学,但是这些代教老师一哄而上势必让结果与期待的相反。

熊孩子胡亥,撒谎精承乾,集天下恩宠的“孩子”为何如此失败?

3. 表面教育大于实际教育

教育从来都不是看多少的,而是看质量。比如你写完了一道题,但是你掌握了这个方法你就会做很多类似的题目,如果你没有掌握一直依靠100个老师,那么依旧是不知道。表明上,好像什么都知道,实际什么都不知道。胡亥和李承乾就是如此,一直停留在表明教育上。

胡亥的表明教育就体现在赵高身上,赵高说什么就是什么,他也不去想为什么,于是有一天赵高牵着一头鹿到了朝廷上面,赵高说是马,他便认为是马了。而李承乾自然也是如此,老师太多,他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吸收,这样会让他产生“厌学”的心理,所以他也只是停留在表明教育上。

熊孩子胡亥,撒谎精承乾,集天下恩宠的“孩子”为何如此失败?

四、总结

教育一直是每一个父母最关心的事情 。无论父母多么优秀,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培养学习兴趣,拒绝溺爱和各种施压。

熊孩子胡亥,撒谎精承乾,集天下恩宠的“孩子”为何如此失败?

如果过于溺爱,必定会毁掉孩子,如果过于施压,那么孩子必定承受不住,事与愿违。选择一个好的方法和提高孩子的实际教育是值得家长深思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