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丨青桔单车获10亿美元融资,共享单车硝烟再起?

动态丨青桔单车获10亿美元融资,共享单车硝烟再起?

自从ofo黯然退场、摩拜卖身美团之后,市场上已经很久没有听到共享单车的消息了。

不过,如今这一沉寂被打破!

不久前,有相关媒体报道称,滴滴旗下的共享单车品牌青桔单车获得了超过10亿美元的融资,由君联资本领投,另一家国外基金跟投。

动态丨青桔单车获10亿美元融资,共享单车硝烟再起?

尽管滴滴方面表示不予回应,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笔融资不仅是青桔单车的首笔融资,更是2020年共享单车行业获得的首笔融资,而且这笔融资还刷新了行业单笔融资金额的最高纪录。

联想到此前美团表示将继续加码单车业务,以及哈啰单车强势进军深圳等一线城市,共享单车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01 青桔、哈啰加码

共享单车上演“三国杀”

关于共享单车,外界最初的看法是这样的:

第一,上班去地铁站或者公司,如果路程不是很远的话,可以选择骑一段单车,可以避免打车、堵车、停车之苦;第二,周末游玩或者空闲的时候,骑上单车可以享受一段惬意的时光;第三,单车出行的生活方式更加健康、环保。

简单地说,所谓的共享单车其实就是通过共享的方式,解决出行场景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动态丨青桔单车获10亿美元融资,共享单车硝烟再起?

按照这样的设想,共享单车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非常具有公益色彩。

更重要的是,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型也是成立的。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在经历了2017年的野蛮生长后,市场上的共享单车大量过剩。再加上折旧和人为损坏,共享单车企业出现了严重收不抵支的现象。

只能寄希望于资本的持续输血!

进入2018年后,随着资本热潮逐渐褪去、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整个行业进入到了ofo和摩拜的“双雄争霸”时代。

最后的结局也正如我们所见,债务缠身的ofo转变成了返利网;卖身后的摩拜单车也被刷上了黄色,被消化吸收成了美团单车。

不过,共享单车行业并未因此画上终章。因为,市场还有后来者,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哈啰和青桔单车。

先说哈啰单车。

2016年11月,趁着共享单车的投资热潮,哈啰单车在宁波正式上线。与财大气粗的ofo、摩拜不同,“出身平民”的哈啰单车选择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当其他共享单车品牌打得头破血流、深陷债务危机后,哈啰单车开始被关注。

那么,哈啰单车是如何逆袭的呢?

除了前面提到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之外,还有一个关键性因素就是哈啰单车十分注重技术投入,尤其是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这也是为何哈啰单车的损耗率较低,而且体验感很高的原因所在。

另外一点,就是获得了蚂蚁金服的青睐。

2018年4月,哈啰单车获得了近7亿美元的融资;同年12月,哈啰单车再次获得了近40亿元的融资;到了2019年,哈啰单车又先后进行了两轮融资。

在蚂蚁金服和阿里的赋能下,哈啰单车升级为哈啰出行,并且覆盖“助力车”“打车”和“顺风车”等多个场景。不仅如此,哈啰单车还获得了蚂蚁金服在流量上的扶持。

动态丨青桔单车获10亿美元融资,共享单车硝烟再起?

再说青桔单车。

一开始,滴滴想通过收购ofo的方式弥补“最后一公里”布局上的不足。但由于双方的分歧过大,滴滴最终选择小蓝单车,并且推出自营品牌青桔单车。

在经历了两年的发展后,如今的青桔单车已经成为了滴滴事业部中的重要一环。并且在接入网约车业务后,开始显现出了成为头部的野心。

由此,“双雄争霸”演变成了“三国杀”!

02 “单车生意”变成“生态生意”

共享单车的下半场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在经历了2018年和2019年的惨痛教训后,资本还是不长记性?

因为,市场环境变了!

一方面,消费者习惯已经培养起来了;另一方面,品牌竞争从最初“干掉对手”获取垄断利润,转变成了“完善生态版图,让场景得到进一步丰富”。

动态丨青桔单车获10亿美元融资,共享单车硝烟再起?

这怎么理解呢?

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2019年底各大共享单车品牌纷纷上调了价格,将原先的1元/半小时提高到了1.5元/半小时。但是,我们看到共享单车的用户并未因此减少,更没有因此出现大面积的抵制。

为何?

消费者之所以会这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互联网巨头将共享单车纳入其生态的一部分。表面上看,共享单车的骑行费用是1.5元/半小时,相比于之前贵了很多,但是如果捆绑套餐的话,价格就显得相当便宜。

以美团为例。

比如,90天的骑行套餐售价为45元,180天的骑行套餐售价为75元。这就意味着,按照上下班每天骑行两次计算,半年预计节省超过300元;再比如,通过与美团外卖捆绑,一个月的联合会员仅售20元,相当于骑行免费。

对于消费者来说,骑行共享单车比以前更加优惠;对于美团来说,通过共享单车可以进一步加深外卖业务的消费黏性,增加品牌的竞争壁垒。

至于哈啰单车,覆盖的场景则更加丰富。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正如去年底哈啰内部交流时提到的那样,在疫情期间共享单车依旧能够保持高速的业务增长。这就意味着,只要品牌加强运营、减少损耗、提高用户使用频次,那么就能够实现集团的盈亏平衡。

更重要的是,借助于互联网生态的功能,即便是战略性经营亏损,但只要对整体生态有益,共享单车的业务还是值得加码的。

03共享单车之间的硝烟

会有大结局吗?

对于平台来说,单车业务力争能够实现盈利,同时实现单一业务与集团旗下其他业务的融合,最大化发挥生态的作用。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共享单车的“战国时代”已经结束,整个行业彻底进入到寡头垄断市场。正因为如此,未来共享单车的竞争格局将是:

虽然有强弱之分,但是不能一家独大!

动态丨青桔单车获10亿美元融资,共享单车硝烟再起?

其一、目前涉足的互联网巨头都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资本投入的金额取决于其对整体战略的预判;其二,共享单车三年左右时间定期更换的特点,决定了品牌为此需要不断投入。毕竟对于消费者来说,谁的车新用谁的,这是一个非常务实的做法。

也就是说,共享单车的下半场,不会有终章!

尽管资本依旧很重要,但已经不再起决定性作用。接下来,就靠各平台的运营实力,以及凭借科技所塑造的品牌差异性。

智库

董明珠|付一夫|梁中国|曾剑秋|李大卫|常继生|周志懿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

“国缘V9号”卫星|扬子江|西凤|格力|苏宁|鲁花|月星

城市

深圳|青岛

杂志

张京康|丁佐宏|张正|郑春影|郭俊陆|柳中辉

动态丨青桔单车获10亿美元融资,共享单车硝烟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