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求敗一生未嘗一敗,為何無人知其事蹟?金庸借2人解釋過原因

對於連載的武俠故事而言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前言不搭後語,或者說後期的設定與前期設定不符,畢竟武俠故事中的絕大多數情節都是虛構的,只要是虛構的就難免會存在不合理之處,出現一個漏洞就會需要用更多的漏洞去填補,所以金庸的作品先後有連載版、三聯版和新修版,金庸的每一次修改只為讓故事更加的合情合理,但即便如此,書中還是留下了不少難以解釋的事情。

獨孤求敗一生未嘗一敗,為何無人知其事蹟?金庸借2人解釋過原因

(獨孤求敗劇照)


​比如“劍魔”獨孤求敗這個角色的設定,他明明是縱橫天下三十餘載未嘗一敗的頂尖高手,為何在書中除了楊過之外就沒人知道他的事蹟呢?在多數人看來這事極不合理,甚至給人一種“想一出是一出”的感覺,事實真是如此嗎?其實金庸借另外兩個角色解釋過這個問題。

一、獨孤求敗的故事

獨孤求敗這個角色最初被提及於《神鵰俠侶》一書中,是在楊過誤入了襄陽城外的深谷之中遇上那隻神鵰之後才發現的一位隱士高人,確切的說楊過發現的只是獨孤求敗的墳冢而已,之後楊過便是得了獨孤求敗的玄鐵重劍,練成一身玄鐵劍法,不難看出,獨孤求敗這個角色被塑造出來就是強行給主角楊過送“經驗包”的,一個很俗套的套路,然而若只是這麼寫,金庸的故事也就不會如此經典了。

書中提到:“縱橫江湖三十餘載,殺盡仇寇,敗盡英雄,天下更無抗手,無可奈何,惟隱居深谷,以雕為友。 嗚呼!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誠寂寥難堪也。”如果金庸僅僅只是將獨孤求敗作為一個送“經驗包”的角色,他完全沒必要這麼加一段對於獨孤求敗的生平描述,這樣的做法等於是擴充了世界觀,也讓讀者有了對獨孤求敗這個角色刨根問底的想法。

獨孤求敗一生未嘗一敗,為何無人知其事蹟?金庸借2人解釋過原因

(楊過劇照)


因為金庸筆下的作品都是處於同一個世界觀中的,這一點從各部作品中的種種細節都能夠看出,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獨孤求敗這麼厲害,為什麼“雙鵰”中的各位頂尖高手全然不提他的姓名呢?難不成是獨孤求敗自吹自擂?這也說不通啊,畢竟他留下的寶劍和武功都是實實在在的,其實看看另外兩個人的故事便知。

二、力壓四絕之人

在《射鵰英雄傳》中是有“五絕”高手的設定,他們是在第一華山論劍時參與對決的五位頂尖高手,最終是由王重陽奪魁,王重陽死後也就只剩下東南西北四絕了,他們就是當世最頂尖的高手。

獨孤求敗一生未嘗一敗,為何無人知其事蹟?金庸借2人解釋過原因

(林朝英劇照)


然而到了《神鵰俠侶》中卻是多出了一個古墓派,繼而引出古墓派的祖師婆婆林朝英,此女子的武功也是當世頂尖,甚至在書中由丘處機提到:“論到武功,此人只有在四大宗師之上,只因她是女流,素不在外拋頭露面,是以外人知道的不多,聲名也是默默無聞。”

林朝英武功頂尖,卻也基本是無人知曉的狀態,從林朝英這個角色來看且不知金庸的武俠世界觀中還有多少高手未被提及,所以林朝英和獨孤求敗一樣,都是客觀存在的人物,只是沒有被提及罷了。

三、韋小寶的師侄

另一個能夠解釋“無人知曉獨孤求敗存在”這個問題的人就是《鹿鼎記》中的韋小寶的師侄澄觀了。

澄觀在書中有過一番內心描述,原著道:“古人前輩說道,武功到於絕指,那便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聽說前朝有位獨孤求敗大俠,又有位令狐沖大俠,以無招勝有招,當世無敵。”

獨孤求敗一生未嘗一敗,為何無人知其事蹟?金庸借2人解釋過原因

(韋小寶、澄觀劇照)


也就是說獨孤求敗這個人物的存在是被世人知曉的,只不過是“雙鵰”之中的頂尖高手沒有刻意去提及他罷了,天下之大,江湖之大,一個武林人士沒有聽過另一個武林人士的名字太正常不過,“雙鵰”中無人提也許只是恰巧他們不知道,而澄觀和尚提,是因為他恰巧聽說過。

簡言之,金庸借林朝英的事蹟和澄觀和尚之口是早已解釋過“世人為何不知獨孤求敗存在”的問題,也算是比較恰當的處理了這個角色存在的合理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