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媒人——后巷叔 作者/张杰

生活中,谁都会遇到成千上万的人。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让你记忆犹新;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让你荡气回肠;更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让你永生难忘……

周末,回老家整理地里的农活。微风徐徐,春寒料峭,斜雨欲来。俗话说:“春雨贵如油。”点点绵绵,薄雾轻纱,掠过耳畔,轻轻的,柔柔的,像纯情少女抚摸着你,亲吻着你,丝丝柔滑,缕缕滋润,令人心醉。

渭南文坛 | 我的媒人——后巷叔 作者/张杰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

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

在征服宇宙的大军里,

那默默奉献的就是我。

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

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

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

我把青春融进,

融进祖国江河。

……

祖国不会忘记我。

不会忘记我!”

渭南文坛 | 我的媒人——后巷叔 作者/张杰

《祖国不会忘记》的优美、动情旋律突然从村里的大喇叭悠悠传来,曲韵悠远,让人浮想联翩。迎难而上的抗疫英雄在我的面前展现出来,心里默默为他们鼓劲、加油。啊!这就是生活嘛,它与你杯子里飘动的茶叶无关,它与您生命唇齿相依。无论是尘土还是刺耳叫声,都会在不经意间走进你的生活,成为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我的后巷叔就是这样的存在,他是把一生高贵品德融进我人生长河的最崇敬的人。

我能有今天的幸福家庭,全赖于他的鼎力相助和牵线搭桥,让我相识、幸福相依的臻爱——孩子他妈。

学校毕业参加工作,自己已到了谈婚成家的年龄。为此,家人非常着急,村里同龄的,都已结婚,抱上小孩了。为了早日如愿,早日抱上孙子。我的父母千方百计托人帮我穿针引线,联姻叙缘。

渭南文坛 | 我的媒人——后巷叔 作者/张杰

后巷叔是父亲的铁杆好友,我们家的一切大小事都由他张罗。

听人说,他们两个是孩童之交,年轻时就在一起合伙做生意,在澄城用架子车拉煤炭、在耀县贩卖瓷碗……直到后来,他们一起在村委会搭档为村民服务。后巷叔是大队总保管、父亲是会计,他们也是同心同德的为集体服务的黄金搭档。父亲后来参加工作,后巷叔在家继续当村干部。虽然岁月流逝,但他们还是保持着这种牢不可破的深厚友谊。我的婚事就很自然的由亲自筹划和商量。无论是父亲回来还是我回到家,他都是比我自己还关心这个事,忙前忙后,出谋划策。不让我错过任何一个成功的机会。我心里庆幸父亲有这样一个好伙计,羡慕他们的关心为什么这么铁?如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关系一样,坚不可摧。

渭南文坛 | 我的媒人——后巷叔 作者/张杰

文革期间,因父亲坚持原则,对工作认真负责,伤害了一些人的利益,得罪了少数人。成为当时造反派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时时刻刻找父亲的问题,比如:父亲说话口气大、性格直爽、对贫下中农没有同情心,村里的事他乾纲独断等等,所以无论是他当村干部还是后来在外工作都是一个当一把手的材料,赢得了大多数人的赞许。因这些原因,再加上文革期间的左倾思潮,让为人耿直的父亲遭到造反派的污蔑、陷害,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村里发动群众揭发父亲的罪行,有些人罗列出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村里的人们都与我的家人划清革命界线,唯独只有后巷叔还是冒着风险,一如既往的和我们家来往。工作组让他揭发父亲的犯罪事实,他却说:“我和他是一起长大的,我认为他除了人太耿直,容易得罪人,就再没有什么罪。我们在一起当干部时,公社的领导自有公论,并且村里的各种生产指标都在全公社前头。”“我不管别人怎样,他就是犯了法,也是犯了国家的法,我不能昧良心的胡说呀!”造反派没有办法,就只能让他回家了。后来,后巷叔依然我行我素,经常来我们家送粮送钱,接济我们,这些都是我和我哥在过去岁月经常看到的一些事实。

他家人口少,工分多,是队里的长钱户。早早就买了一辆“红旗”牌自行车,我父亲、我、我哥都骑过,并且每次借时,都没有落空过。我们上学没有学费,父母就让我们到他家借去;年关没有粮食了,我和哥哥就到他家拉上一口袋小麦,把年过了。平时,母亲给我们缝衣服也是在他家的缝纫机上做活,到吃饭时,婶婶就让把饭吃了。

渭南文坛 | 我的媒人——后巷叔 作者/张杰

后巷叔一家三口人。女儿早已经出嫁,只有他们老两口。是务农的一把好手,年年的庄稼总是比别人家好,无论是点瓜种豆,样样都是村里人的典范,

他家大门上挂满了“、致富能手”、“好农民”、“万元户”等牌子。

80年责任制以后,他养有牲畜,并且农具齐全。我们家的土地,在他的帮助和指导下,年年囤满仓溢。他一生待人忠厚、实在,干活勤快、经验丰富,从不耽搁农时,给我们家种地总是早早把车套好,我们还没有起床里,就叫我们家大门。他干活不但有窍路而且会调节农活,所以,我家地里的庄稼也是斜是行、顺是样。

后巷叔精神头足、干活力气大、饭量也大,他是一般人饭量的一倍,吃饭速度也快,爱吃面条,那时基本上都没有蔬菜,就是辣子、食盐、和自家酿的柿子醋。他总是能乐观对待,从不知道累和苦是什么回事!

渭南文坛 | 我的媒人——后巷叔 作者/张杰

我就是在这样的师傅指导下学会了一些庄稼活。第一次犟地、第一次赶牛车、耕地都是他费工费时教会我。我第一次出村上集,是跟着他卖红薯苗,我们背了50多把薯苗,翻过百良沟上韩城龙亭会。我记得是每一把是50棵,每把卖一元,到下会时,我们共卖了45元。这是我第一次做生意,本来该卖50元,为什么最后成了45元呢?他就笑着说:“只要能卖完就行了,因为到最后剩下的就得便宜卖呀!”我后来就明白了这个道理了。我们两人吃了页面、他给了我2元钱,让我零花,我说:“叔我想买一条腰带!”他就和我一块到商店了花了2元6角钱买下了一条帆布对口腰带。但这个腰带最后在我上百良会时,在路上被外村的同龄人从我身上夺走了,当时因为腰带对同龄人来说太吸引人的眼球了,一致让人把我的手指都拉破了。

渭南文坛 | 我的媒人——后巷叔 作者/张杰

当我在不断的见面和被见面相亲困扰时,新年已经来临,我父亲每年雷打不动的在月尽的时节,总会让我兄弟几个给厚巷叔送一点年货,比如:香烟、水烟、什邡卷烟和点心、城里人过年用的稀奇礼品。我和弟弟都争着去送,因为到他家能吃到零食而且还能提前得到压岁钱。我是想能多借一些时日的自行车,来向亲戚炫耀炫耀我还能骑上自行车走亲戚。当把东西给了他后,他拿出一张崭新的五元纸币给我弟弟,弟弟高兴的红着脸接过钱。后巷叔对我说:“让娃把钱装好!争取你今年谈上个好媳妇。”我木讷的点了点头。

渭南文坛 | 我的媒人——后巷叔 作者/张杰

过了年,我军长哥拜年来了。给我父母亲说,他大大有一个女儿,年龄和我差不多,眼头高、调间过头了,还没有定下合适向。后巷叔得到这个信息后就问我:“认识不认识这个娃”!我说:“那娃是我同学,认识!”他就和家里人商量说:“我看娃也认识,并且咱是亲戚,这个娃就应该优先考虑。”后来我父母先见了她,就非常满意。让我去看,我回来后都逼着问我,我说:“让我在想想!这娃有点胖!”

后巷叔说:“再没有啥?”我说:“没有啥!”他最后就给我父母说:“胖!是身体好,只要是大家都同意就定下吧!现在就看人家女方怎样里!”在我焦虑不安的这段时间,他给我讲了许多道理,让我放低条件,不能再耽搁了。最后在我老姑和后巷叔的说服下,我终于定下了这个事。我才和妻子结婚生子过日子到如今。

渭南文坛 | 我的媒人——后巷叔 作者/张杰

人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觉得自己对后巷叔的回报实在太少,太少了!

很遗憾,他去世时,我在外地出差。没有赶上他的葬礼,每年只能在年关时节去看看我婶婶。接济一点零花钱,以表示我的思念之情。后巷叔虽然去世了,但他的恩情和美德却永远激励着我不断前进

现在,每当回到老家、干起农活,就会想起他为我牵线搭桥、联姻送福、学种庄稼的事儿……

渭南文坛 | 我的媒人——后巷叔 作者/张杰

【作者简介】张杰,原名:李卫奇,陕西合阳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爱好文学,擅长预测。供职财税系统。经常在个媒体发表诗歌、散文,其中《虫鸣秋韵》被《中国草根文学》评为二等奖,诗歌《税月如歌从税无悔》被渭南市税务评为二等奖。《渭南文坛》特约作者。

渭南文坛 | 我的媒人——后巷叔 作者/张杰

渭南文坛 | 我的媒人——后巷叔 作者/张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