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專賣店3.0模式——線下+線上+社群


連鎖專賣店以其強大的品牌標準、商品標準、服務標準,專一化的產品類別,受到消費者的喜歡與眾多喜歡者的加盟,其線下運營的體系日臻完善。

標準化,是連鎖店1.0模式的主要表現。

連鎖專賣店3.0模式——線下+線上+社群

隨著互聯網的入侵,消費者的購物習慣發生重大改變,人們驚呼這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對於連鎖專賣店也產生了重大影響:門店生意變差、消費者個性化要求增多、櫃檯內售賣的方式讓消費者體驗感不足。所以,連鎖專賣店企業開始減少或控制門店數量,紛紛轉戰線上。首先是開辦線上商城,淘寶、天貓、京東、沱沱公社等進駐開店;其次是進軍線上銷售平臺,如美團、餓了麼,希望把線上流量引到線下,實現線上線下的互動,也就是大家經常講的O2O模式。但是,大多數的連鎖專賣企業,由於沒有專業的運營團隊,再加上對於電子商務的理解上有偏差,出現了線下與線下的價格爭議、內部團隊爭議等。效果不大,但是費力不少,導致電子商務對於連鎖專賣企業而言,非常向往而又無可奈何。

連鎖專賣門店,最好的電子商務路徑,應該是社區電商的模式:以門店為依託,以門店現有客群為目標,利用好門店現有消費者的體驗、口碑,通過對線上線下流量的統一管理,把消費者的體驗度、參與度提升,從而提升門店的經營成果。

也就是電子商務是本質上無界的,而品牌連鎖企業的電商是有界的,才可以保證有效投入、有效產出

連鎖專賣店3.0模式——線下+線上+社群

從實際運營情況來看,連鎖專賣店,只做線上+線下的商城還是遠遠不夠的。以實體店為依託,我們可以實現很多電商無法實現的功能,比如線下體驗、產品生成的參與、實體店功能區改進的參與、品牌活動的參與等等;以實體店為半徑,我們的消費者之間,可以實現友好地互動,比如共同的愛好、共同的需求、社交性滿足等。

所以,以門店為依託的“社群”,成為連鎖門店3.0模式。

連鎖專賣店3.0模式——線下+線上+社群

一、標準化的升級

一刀切的標準化,已經無法滿足顧客的個性化需求。所以,要把顧客進行畫像,然後,把顧客進行分類管理,不同類型的顧客採用不同的管理標準。當然,顧客分類,特別是顧客標籤化是個大工程。因為不能簡單的對顧客性別、年齡、收入等人口信息標籤做分類,還要根據顧客的商品喜好、促銷偏好、購買單價、購買頻次、溝通反饋、支付方式、有可能的購買時機做出分類。也就是,標籤要分為靜態標籤和動態標籤,而分類是各種標籤的有效組合。這樣,才能實現個性需求的標準化,在有利於管理的情況,最大程度地實現一對一的精準服務。

二、電子商務的區域化

1、在本質上理解無界電商思維和區域電商思維。

2、區域電商的運營要以門店為依託,總部為指導,重點是顧客信息的全面與精準。

3、服務一體化,無論訂單來源,服務出於一門,並對不同類群有不同的內容。

4、管理統一化,對於會員的管理,所有信息歸於一處,有利於會員的分類;而策略出於總部,避免門店出現過勞;執行出於門店,加強會員和門店的關係,而不是線上電商。

三、會員管理社群化

1、有意義的社群定位

社群是用來實現交易的嗎?很多人講社群營銷,更多地聚焦於社群的銷售功能。而連鎖專賣門店的社群一定是基於一種愛好、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特定需求。比如,低溫熟食的連鎖店,他的社群是什麼?給生活添道菜,讓生活更精彩,而不是營養。那麼我們社群的主體是讓快節奏下的生活更加豐富,我們社群的活動和討論也是圍繞美食、做法、精緻化生活展開。這樣才有參與的慾望。

2、線下、線上的導流

不管線上、線下,把流量導入到社群中,統一運營。最開始,一定要有“好事者”、“意見領秀”的參與,比如美食專家、線下社區達人等。

3、線下活動促進信任與情感

連鎖門店做社群最大的好處,線下體驗活動好組織。而社群運營的成功與否,與群主的組織有很大關係。我們連鎖門店,一方面總部來策劃活動主題,一方面,各門店(或是核心門店)來實施或是策劃部分活動。一方面要主題顯明,吸引人,一方面頻次相對要高。

社交是需求,社群是信任,有信任的社交,可以轉化為商業價值。

4、商業化轉化

一是出售商品,當然,這是最原始的模式,基於信任的社群,這一點很容易實現,但是切記不可強推。

二是出售生活理念,精神和價值觀的高度統一,可以把商品出售變成基本的功能,比如汽車改裝發燒友俱樂部、美食俱樂部、美衣社群等。

更多連鎖門店經營突破,共同商討。

連鎖專賣店3.0模式——線下+線上+社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