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妈妈,60分刚好

疫情期间,神兽们都在家里上网课,家长们与孩子相爱相杀。孩子们觉得家长太过关注,需要自己的空间;家长们觉得孩子太不听话,不能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

为什么父母的一腔爱心会被孩子们所厌烦呢?快乐心理学上的“60分妈妈”理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好友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为了女儿读书付出良多。

孩子初中时为择校换了学区房;高中时又租了房子在学校外面就近照顾孩子生活。 为了让孩子专心学校,好友家务全包,饮食营养搭配讲究,孩子服装搭配一手包办,堪称兢兢业业的老母亲。

可是太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孩子觉得压抑,孩子经常跟她吵架,故意上课走神下课不做作业,妈妈越焦虑孩子越放松。

好友连孩子读什么大学什么专业毕业后做什么工作都计划好了,没想到孩子的成绩就是忽上忽下。好友的情绪也随着孩子的成绩而上下起伏。

好友的情况不是个例。

家有高三学生,整个家庭都围着孩子转是正常现象。但这种正常现象并非是正确的现象。

高考是孩子要面对的事情,家长再重视也不能代替孩子去考试,最多就是搞好后勤工作就好。过度的重视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好友的女儿到了高三,每次测验必然生病,去医院检查又没什么问题,回到学校后依然逢考必病,到后来发展到晕倒在考场上。

好友在电话里跟我哭诉,我在千里之外都能感受到她的焦虑以及付出了却没有相应回报的不甘。

好友在离婚后把全副身心都放在孩子身上,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要好好学习就好,其他的一切都有妈妈。这样的妈妈,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完美妈妈”。

完美妈妈其实是妈妈本人对自己的定位。完美妈妈给与了孩子太多的爱,超出了孩子的需要,在实际上给孩子造成了负担。完美妈妈并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妈妈。

做妈妈,60分刚好

近来《爸爸去哪儿6》中“小包总”杨烁对待儿子的方式上了热搜。

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杨烁对儿子从来没有好好说话过。儿子雨辰任何行为都能引来爸爸的冷嘲热讽,各种嫌弃,各种打击。

小小的雨辰,面对爸爸的责难,除了沉默和照做,不见有任何反抗。他的委屈痛苦和难过,隔着屏幕都能感受的到。

没有父母不爱孩子,可能在杨烁看来,儿子是男孩子,从小就要严格要求,不能惯着。他对儿子的态度也是他认为的爱的表达。

但是孩子还小,他不会通过大人严厉的呵斥和无情的打压中去感受父母那深沉的爱,他只会感受到恐惧。

也许会有人说,杨烁也没打孩子,只是骂几句而已。可是啊,心理学研究表明,语言暴力给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远超肢体暴力。

也许会有人说,对孩子就是要严厉,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成材。这话听着耳熟吧?多少父母打着爱孩子的名义行伤害孩子之实。

父母是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就是以后社会对待孩子的方式。

当一个孩子从小从父母那里得到只有不断的质疑否定和打压,你还指望他长大后阳光开朗?孩子精神正常已经是内心足够强大了。

如果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主张得不到回应,成绩也得不到肯定,他的内心就会充满不安全感。而制造孩子这种不安全感的父母,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坏妈妈”。

研究表明,大多数行为异常的问题,追根究底,其根源就来自于跟父母之前的“不安全依恋关系”。


做妈妈,60分刚好


英国客体关系心理学家唐纳德.伍兹.温尼科特提出了“足够好的妈妈”这一概念。如果说完美妈妈是100分的话,足够好的妈妈就是60分。

足够好的妈妈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好妈妈。

要对孩子好,而且还要足够。给少了叫不够好,意味着妈妈不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信任感;给多了叫过分的好,意味着妈妈始终不能对孩子放手。

积极心理学提出了积极教育的概念。要做做足够好的妈妈,就要给孩子积极的教育。

要做到对孩子进行积极的教育,父母需要这样做:

首先,父母需要接纳孩子。

当你因为孩子的成绩不好、过于吵闹、没有达到你心中的标准而感到生气时,请深呼吸,感受自己内心的想法,听一听自己内心的评判,根据内心的感受去选择行动,并帮助孩子学会做一样的选择。

孩子并不是故意成绩不好,他或许遇到了学习上的困难,这时候其实他很想得到父母的帮助。

孩子的吵闹也许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毕竟当他是一个很乖的孩子时,父母的注意力会放在其他地方。

孩子没有达到父母要求的标准,不妨反思一下这标准是否合理,是否正确。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毕竟自己也不是完美的父母。

其次,发现并培养孩子的优势,并且充分发挥它。

马丁.塞利格曼说:成就和幸福的核心在于发现和发挥你的优势,而不是纠正你的弱点。

很多父母都不太擅长发现和发挥孩子的优势,因为已经习惯了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绞尽脑汁希望能够改善和克服这些缺点,生怕这些缺点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短板。

谁没有短板?但是让我们走的足够远的是我们的长板。

从此刻开始,让我们将眼光放到孩子的优势上去。

孩子有哪些优异的表现?这些表现是不是充满激情?这些表现是不是经常用到?

如果是,那就请给孩子在这方面进行强化吧。

发现并充分发挥孩子的优势,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成为这条街最优秀的崽。

最后,作为父母,需要多给孩子一些肯定和欣赏,多给孩子一些自主权,多给孩子一些实践和动手的机会。

父母的眼界是孩子的天花板,父母的肯定是孩子应对世界的信心和勇气。

孩子并不一直需要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们更需要在独立完成一些事情中获得成就感,而成就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体验。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让我们做一个足够好的60分妈妈吧,给孩子的爱不多不少,刚刚好。


做妈妈,60分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